文章目录
-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
- [1.2 因特网概述](#1.2 因特网概述)
- [1.3 三种交换方式](#1.3 三种交换方式)
- [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 [1.5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1.5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 [1.6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重点、难点)](#1.6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重点、难点))
- 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1.2 因特网概述
- 网络、互连网(互联网)、因特网的基本概念。
1.3 三种交换方式
- 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了解各自特点,之间的区别。
- 其中,分组交换是重点,要理解分组的概念、存储转发的概念。
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
1.按交换技术: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报文交换网。
-
2.按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
-
3.按传输介质:有线网、无线网。
-
4.按覆盖范围: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域网PAN。
-
5.按拓扑结构:总线型网络、星型网络、环型网络、网状型网络。
1.5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
1.速率:每秒传输多少比特。也称为比特率或数据率。
-
2.带宽: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也就是最高数据率。
-
3.吞吐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
4.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
- 发送时延 = 分组长度 / 发送速率;
- 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 / 电磁波的传播速率;
- 处理时延一般不方便计算。
-
5.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和带宽的乘积。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
6.往返时间RTT:通信双方交互一次所耗费的时间。
-
7.利用率:
- ①信道利用率:表示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
- ②网络利用率: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
- 此外,根据排队论,当某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时,该信道引起的时延也会迅速增大,因此,信道利用率并非越高越好。但也不能使信道利用率太低,这会浪费资源。
-
8.丢包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传输过程中丢失的分组数量与总分组数量的比率。
- 分组丢失主要有两种情况:
- ①分组在传输过程中出现误码,被结点丢弃;
- ②分组到达一台队列已满的分组交换机时被丢弃。
- 分组丢失主要有两种情况:
1.6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重点、难点)
-
1.常见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1)OSI的七层体系结构,从下往上依次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法律上的国际标准)
- 2)TCP/IP的四层体系结构,从下往上依次是:网络接口层、网际层、运输层、应用层。(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 3)五层协议的原理体系结构,从下往上依次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适用于教学)
-
2.分层的必要性:
- ①计算机网络是个非常复杂的组成;
- ②"分层"可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换为若干较小的局部问题;
- ③以五层原理体系结构为例,说明分层的必要性。并总结出体系结构各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物理层------解决使用何种信号来传输比特的问题;
- 数据链路层------解决分组在一个网络(或一段链路)上传输的问题;
- 网络层------解决分组在多个网络间传输(路由)的问题;
- 运输层------解决进程之间基于网络的通信问题;
- 应用层------解决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实现特定网络应用的问题。
-
3.分层思想举例:分组逐层封装、解封的具体过程。
-
4.专用术语:实体、协议、服务。
- 实体:任何可发送或接受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 对等实体:通信双方相同层次中的实体;
- 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逻辑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 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 语法:定义所交换信息的格式。例如IP数据报的格式。
- 语义:定义通信双方所要完成的操作。例如,主机发送HTTP的GET请求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收到后执行相应的操作,然后给主机发回HTTP的响应。
- 同步:定义通信双方的时序关系。例如,TCP的"三报文握手"建立连接的过程。
- 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 PDU: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包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例如:应用层-报文;运输层-TCP报文段(或UDP用户数据报);网络层-IP数据报(或分组);数据链路层-帧;物理层-比特流。
- 服务: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逻辑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实体看得见相邻下层所提供的服务,但并不知道实现该服务的具体协议,也就是说,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实体是"透明的"。
- 服务访问点: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交互信息的逻辑接口。用于区分不同的服务类型。
- 服务原语:指上层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必须通过与下层交换的一些命令。
- SDU:服务数据单元SDU是指同一系统内,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包。多个SDU可以合成为一个PDU;一个SDU也可以划分为多个PDU。
- 实体:任何可发送或接受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第一章-习题
第一部分-体系结构相关
1、
2、
3、
在后面网络层中会学到。
4、
在后面网络层中会学到。
5、
6、
7、
在应用层学习。
8、
路由器的最高层是3层;交换机的最高层是2层;集线器的最高层是1层。后面会讲。
9、
10、
后面会学。
练习题
第二部分-时延相关
1、
主机在发送信号的同时,信号也在向前传播。
在主机发送出去这1b的信号时,意味着:①该比特的末端已经离开主机;②该比特的前端已经发出去20m了。
另外,当该信号前端到达接收端时,接收端主机才开始接收。直到该信号的末端也已经完全进入主机,主机才完成接收。
因此,该信号在从发送端发送出来以后,需要:①在链路上移动40m;②完全进入接收端主机,即自身长度20m。
因此,对于传播时延的计算,其传播距离仍旧是60m。
题目条件稍作修改:
题目条件修改:
如果是分组的传播:(多个比特组成一个分组)
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策略:
①把公式直接背下来;
②能清楚地自行画出这个示意图,然后分析计算各部分时延。
2、
3、
4、
对于报文交换,路由器必须将报文完整接收之后,才能进行转发。
但是对于分组交换,路由器就可以一边接收新收到的分组,一边转发已收到的分组。
我们也可以画出二维的示意图。
因此,显然,分组交换的时延 < 报文交换的时延,从而AB排除。
注意:题目只给了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没有给主机的带宽,咋算的发送时延?
答:我们知道,主机带宽、链路传输速率、接收端接受速率。在对于信号的实际传播速度上来说,是看最小值是谁的。而此题并没有给其余的条件,只给了链路传输速率,因此可以将带宽视作链路传输速率。
5、
注意原文件是怎么分组的。是何时组装分组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