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商业观察》李镭
临近618前夕,数十家出版社抵制京东的消息引发全民关注。一定程上,本就生意冷门或不太赚钱的图书市场,随着这次群起抵制行动,更像是一场行业的反击。
不过,平台有平台的销售策略,毕竟京东们流量惊人,出版社也有说不的权利,总不能为了流量为了多卖几本书,就越卖越亏吧。
所以,两者既应该互相尊重,纵然618无法合作,也不意味着此后就彻底绝缘。
这两份京沪56家出版社发布的"联合声明告知函",都指向了京东图书业务的经营主体-江苏圆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从告知函措辞上看,都明确指出了对于618促销方案无法接受。
比如上海这46家出版社提出,"对于贵公司提出的618促销活动方案,即全品种图书要求各社以20---30折不等的价保政策参与5月19日至6月20日期间促销力度最大的8天活动(超过价保的),从维护图书市场的稳定与繁荣,反对无序竞争,以及上海各出版社强烈呼吁,我会代表上海46家出版单位郑重申明,不参与贵单位此次单方面提出的618促销活动,并且不承担活动期间产生的任何返利费用。"
618是年中最大的促销节日。
暂时还没有看到京东官方对于此次抵制的回复。不过,外界流传出的京东一位工作人员朋友圈表示:"这两天有不少出版社给我发函,说要抵制京东618的图书促销活动,语气特别严肃!真心觉得自己很不容易。我只是想卖更便宜的图书,更好的让利消费者;我只是想通过薄利多销扩大销量,给合作伙伴们创造收益;我只是想尽自己最大努力去促消费为社会创造价值......咋这么生气呢,我做错了啥呢?"
客观来说,这次出版社抵制事件,既没有输家,也没有赢家。彼此所处位置不同,立场自然不同,所以,两份联合声明告知函在最后一段也都表达了"温情脉脉"。
就是说,618不合作,但618之后仍有机会持续合作。618不合作的原因也非常简单,不划算或者说亏钱,京东图书平台即便能多卖一些书,但出版社经过仔细核算后,还是觉得不划算或者说很不划算。
没有人愿意做亏本的买卖,哪怕当前出版商日子并不好过,但也总好过越卖越亏吧。
所以,出版社既不需要太苛责京东,毕竟京东有自身的流量促销业绩指标;同样,京东也无需苛责出版社不配合,如果是一两家出版社不参加,或许平台会枪打出头鸟,而数十家都宣告不参加,也应抱着相对理解的态度。
而那些愿意按照平台促销模式参加的出版社,也不见得就不能盈利,甚至最终的结果要远远好于预期。
当然,那些不参加京东图书618的出版社,还可以参加当当、淘宝等平台,只要觉得划算即可。
这次出版社抵制活动,很容易让人想到二十年前格力与国美的那场战争。
在当时,强势的国美成为家电销售的最重要渠道之一,在未征得格力同意的情况下,国美将空调价格直降1000元,董明珠一怒之下砍掉了20亿的合作。
毫不夸张地说,作为当年家电大卖场最大的巨头之一,黄光裕的强悍性格成就了很长一段时间国美的发展,少有家电生产厂商敢于发怒。
然而,两个强悍的人终于迎来了硬碰硬的对决。董明珠当时表示,"国美只是格力全国1万多经销商中的一个,它占我的营业额连1%都不到。它这是'打我路上过,留下买路钱'的思想,一天不接受格力的价格原则,格力就坚决不在国美卖场设柜。占地为王是行不通的,这个市场谁也清理不了谁,最终决定权在消费者手上"。
二十年前来看,国美已经日落西山了,格力电器与董明珠依然活跃在舆论舞台。也正是由于当年的果决,格力电器其后开始重点发力自身的销售渠道,无论是经销商,还是后来的电商平台。
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图书市场更是如此。虽然有不少声音说,国内图书行业价格偏低,利润稀薄,相对冷清,似乎显得畸形,但这些行业所呈现出的问题,也依然需要借助于市场化的商业竞争最终来洗牌,并逐渐改变。
这也如同即便一些书籍并不好卖,但近年来也有一些策划较好且获得市场公认的好书,比如非虚拟作品的《我在北京送快递》、《我在上海开出租》。(港湾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