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最小生成树算法详解
引言
在图论中,最小生成树(Minimum Spanning Tree, MST)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给定的带权无向连通图,最小生成树是一棵包含图中所有顶点且边权之和最小的树。它在网络设计、电路布线等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两种常见的最小生成树算法:Prim算法和Kruskal算法,并提供C++实现代码。
一、最小生成树的基本概念
1.1 生成树
一个连通图的生成树是指一个连通子图,它包含图中的所有顶点,但只有足以构成一棵树的边(即没有回路)。对于有nnn个顶点的连通图,其生成树有n−1n-1n−1条边。
1.2 最小生成树
在带权图中,最小生成树是所有生成树中边权之和最小的那棵。最小生成树可能不唯一,但其边权之和一定是最小的。
二、Prim算法
2.1 算法思想
Prim算法是一种贪心算法,其基本思想是从一个任意选择的起始顶点开始,逐步将距离当前生成树最近的顶点加入到生成树中,直到所有顶点都被包含为止。具体来说,算法维护一个优先队列(或最小堆),用来存储尚未访问的顶点及其与当前生成树的最短距离。每次从优先队列中取出距离最小的顶点,并将其加入到生成树中,同时更新与其相邻顶点的距离。
2.2 算法步骤
- 初始化:选择一个起始顶点,将其标记为已访问,并将其所有邻接边加入优先队列。
- 迭代过程:从优先队列中取出距离最小的顶点,如果该顶点未被访问过,则将其标记为已访问,并将该边加入到最小生成树中。然后,将该顶点的所有邻接边加入优先队列。
- 终止条件:当优先队列为空或所有顶点都被访问时,算法结束。此时,已经找到了最小生成树。
2.3 C++实现
以下是Prim算法的C++实现代码:
cpp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long long ll;
typedef pair<int, int> pii;
const int INF = 0x3f3f3f3f;
const int MAXN = 5005;
int n, m, u, v, w, cnt, len;
ll sum;
bool vis[MAXN]; // 记录点是否已经在图中
int dis[MAXN][MAXN]; // 距离矩阵
vector<int> tos[MAXN];
struct cmp {
bool operator()(pii a, pii b) {
return a.first > b.first;
}
};
int main() {
cin >> n >> m;
memset(dis, 0x3f, sizeof dis);
while (m--) {
cin >> u >> v >> w;
dis[u][v] = min(w, dis[u][v]);
dis[v][u] = dis[u][v];
tos[u].push_back(v);
tos[v].push_back(u);
}
// 任选一点作为起点,以1为例
cnt = 1;
vis[1] = true;
len = tos[1].size();
priority_queue<pii, vector<pii>, cmp> pq;
for (int i = 0; i < len; i++) {
pq.push(pii(dis[1][tos[1][i]], tos[1][i]));
}
// 加完了所有点或已经用完了所有边退出
while (cnt != n && !pq.empty()) {
pii tmp = pq.top();
pq.pop();
v = tmp.second;
if (!vis[v]) {
cnt++;
vis[v] = true;
sum += tmp.first;
len = tos[v].size();
for (int i = 0; i < len; i++) {
if (!vis[tos[v][i]]) {
pq.push(pii(dis[v][tos[v][i]], tos[v][i]));
}
}
}
}
if (cnt == n) {
cout << sum << endl;
} else {
cout << "orz\n"; // 表示无法生成最小生成树
}
return 0;
}
2.4 代码解释
dis
数组用于存储图的邻接矩阵,表示顶点之间的边权。tos
数组用于存储每个顶点的邻接顶点列表。vis
数组用于标记顶点是否已经被访问过。pq
是一个优先队列,用于存储尚未访问的顶点及其与当前生成树的最短距离。- 算法从顶点111开始,逐步将距离最小的顶点加入到生成树中,并更新与其相邻顶点的距离。
三、Kruskal算法
3.1 算法思想
Kruskal算法也是一种贪心算法,其基本思想是按照边权值从小到大依次选择边,如果这条边的两个端点不在同一个连通块中,就把这条边加入到最小生成树的边集合中。具体来说,算法使用并查集(Disjoint Set Union, DSU)来维护顶点的连通性。
3.2 算法步骤
- 初始化:将所有边按照权值从小到大排序,并初始化一个空的最小生成树和一个并查集。
- 选择边:从排序后的边集合中选择权值最小的边,检查该边的两个顶点在并查集中是否属于同一个连通分量。如果不属于同一个连通分量,则将该边加入到最小生成树中,并将两个顶点所在的连通分量合并。
- 重复步骤2 :直到所有顶点都被连接起来,或者已经选择了n−1n-1n−1条边(nnn是顶点数),此时得到的树就是最小生成树。
3.3 C++实现
以下是Kruskal算法的C++实现代码:
cpp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long long ll;
typedef pair<int, int> pii;
const int MAXN = 5005;
int n, m, u, v, w, cnt;
ll sum;
int pre[MAXN];
struct edg {
int u, v, w;
};
struct cmp {
bool operator()(edg e1, edg e2) {
return e1.w > e2.w;
}
};
int findroot(int x) {
int r = x, tmp;
while (r != pre[r]) {
r = pre[r];
}
while (r != pre[x]) {
tmp = pre[x];
pre[x] = r;
x = tmp;
}
return r;
}
void join(int x, int y) {
int fx = findroot(x), fy = findroot(y);
if (fx != fy) {
pre[fx] = fy;
}
}
int main() {
cin >> n >> m;
vector<edg> edges;
while (m--) {
cin >> u >> v >> w;
edges.push_back({u, v, w});
}
sort(edges.begin(), edges.end(), cmp());
for (int i = 1; i <= n; i++) {
pre[i] = i;
}
for (auto &e : edges) {
u = e.u;
v = e.v;
w = e.w;
if (findroot(u) != findroot(v)) {
cnt++;
sum += w;
join(u, v);
}
if (cnt == n - 1) {
break;
}
}
if (cnt == n - 1) {
cout << sum << endl;
} else {
cout << "orz\n"; // 表示无法生成最小生成树
}
return 0;
}
3.4 代码解释
edges
向量用于存储图的所有边。pre
数组用于实现并查集,表示每个顶点的父节点。findroot
函数用于查找顶点的根节点,并进行路径压缩。join
函数用于合并两个顶点的连通分量。- 算法首先将所有边按照权值从小到大排序,然后依次选择边,如果该边的两个顶点不在同一个连通分量中,则将其加入到最小生成树中,并合并这两个连通分量。
四、算法比较与选择
4.1 时间复杂度
- Prim算法 :使用邻接矩阵实现的时间复杂度为O(n2)O(n^2)O(n2),使用堆优化后的时间复杂度为O((V+E)×log2V)O((V + E) \times\log_2 V)O((V+E)×log2V),其中VVV是顶点数,EEE是边数。对于稠密图,Prim算法的效率较高。
- Kruskal算法 :时间复杂度主要由边的排序和并查集操作决定,边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E×log2E)O(E \times\log_2 E)O(E×log2E),并查集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α(n))O(\alpha(n))O(α(n)),其中α(n)\alpha(n)α(n)是反阿克曼函数,几乎可以认为是常数。因此,Kruskal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E×log2E)O(E \times\log_2 E)O(E×log2E)。对于稀疏图,Kruskal算法的效率较高。
4.2 空间复杂度
- Prim算法 :需要存储图的邻接矩阵或邻接表,空间复杂度为O(V2)O(V^2)O(V2)或O(V+E)O(V + E)O(V+E)。使用堆优化后,还需要额外的O(V)O(V)O(V)空间来存储优先队列。
- Kruskal算法 :需要存储所有边,空间复杂度为O(E)O(E)O(E),以及并查集的空间开销O(V)O(V)O(V)。
4.3 适用场景
- Prim算法:适用于稠密图,即边数接近顶点数平方的情况。因为在这种情况下,Prim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较低。
- Kruskal算法:适用于稀疏图,即边数相对较少的情况。因为在这种情况下,Kruskal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较低。
五、总结
最小生成树是图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Prim算法和Kruskal算法是两种常见的求解最小生成树的算法。Prim算法适合稠密图,而Kruskal算法适合稀疏图。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图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通过本文的介绍和C++实现代码,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种算法。
附:
α(n)\alpha(n)α(n)函数相关内容如下:
定义与性质
-
定义 :反阿克曼函数α(x)\alpha(x)α(x)定义为最大的整数mmm,使得Ackermann函数A(m,m)≤xA(m, m)\leq xA(m,m)≤x。由于阿克曼函数的增长速度极快(比指数级还快),其反函数α(x)\alpha(x)α(x)的增长则非常缓慢。
-
增长特性 :对于可以想象到的nnn,α(n)\alpha(n)α(n)通常都是在555之内的,这意味着反阿克曼函数增长极为缓慢,几乎可以看作是一个常数。
计算方法
要找到阿克曼函数的反函数,即α(n)\alpha(n)α(n),可以通过观察阿克曼函数的增长模式来设计一个近似算法。为了达到O(log2n)O(\log_2 n)O(log2n)的时间复杂度,可以采用二分查找的思想。首先猜测一个中间值mmm,然后检查A(m,m)A(m, m)A(m,m)是否小于或等于nnn。如果大于,则在左半区间继续搜索;如果小于或等于,就在右半区间继续搜索。每次都将搜索范围减半,直到找到满足条件的最大mmm或者搜索范围变得足够小。
应用场景
- 并查集算法 :在集合的查找过程中顺便将树的深度降低,采用路径压缩后,每一次查询所用的时间复杂度为增长极为缓慢的反阿克曼函数α(x)\alpha(x)α(x)。对于可以想象到的nnn,α(n)\alpha(n)α(n)都是在555之内的,因此可以近似看作常数时间复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