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间科技早知道:自动驾驶试点在全国的全面铺开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正逐渐从科幻概念走进现实生活。2025 年,我国多地积极开展汽车自动驾驶试点工作,这些试点犹如星星之火,照亮了未来交通发展的道路。今天,就让我们一同盘点全国那些正在进行汽车自动驾驶试点的城市,看看这项前沿技术在各地的落地情况。​

北京:政策引领,技术先行​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在自动驾驶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25 年 4 月 1 日,《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正式施行,这一法规的出台为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该条例允许个人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区域全面试点,极大地推动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进程。​

目前,北京的自动驾驶测试里程已超 3200 万公里。在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也就是亦庄核心区,60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自动驾驶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测试。这里的智能路口实现了百分百覆盖,共计 329 个路口都配备了智能设备,如同为道路装上了 "智慧大脑"。当车辆行驶在这里,路口的智能设备能够提前告知驾驶员红绿灯的变化时间、旁边车道车辆的并线情况,甚至在驾驶员视线受阻时,及时提醒拐角处是否有行人出现。​

此外,北京还率先打通了机场高速的自动驾驶接驳。乘客从大兴机场出发,可以乘坐自动驾驶车辆,车辆在智慧道路提供的信息支持下,能够安全、平稳地行驶在高速上,最终抵达市区,整个行程高效且便捷。​

不仅如此,北京还开放了自动驾驶网约车服务。市民通过手机一键呼叫,就能体验到 "无人驾驶网约车" 的便捷出行服务。在早高峰拥堵的道路上,乘客可以解放双手,轻松应对通勤。百度和小马智行等企业已在北京经开区投入自动驾驶车辆开展商业化试点服务,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用户反馈。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的持续进步,北京的自动驾驶试点有望进一步扩大规模,为更多市民带来全新的出行体验。​

上海:深化试点,探索模式​

上海在自动驾驶领域同样动作频频。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上海发放了新一批 "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这一举措标志着上海的自动驾驶产业从技术验证阶段迈向了规模化商业应用阶段。​

上海的自动驾驶测试道路不断增加,目前已开放的测试道路总里程超过 2000 公里。在临港新片区以及浦东全域,自动驾驶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测试。此次发放的运营牌照覆盖了智能出租与智能货运两大业态,获牌企业包括百度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将基于法规的主驾无人模式,开展公开收费运营服务,这意味着市民在服务范围内可以直接乘坐智能网联汽车出行。​

《上海高级别自动驾驶引领区 "模速智行"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 2027 年,上海要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载客突破 600 万人次、载货超过 80 万 TEU(标准箱),开放道路超 5000 公里,覆盖区域达 2000 平方公里,L2/L3 级汽车量产车占新车生产比例 90% 以上,L4 级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量产。未来,上海还将有序扩大自动驾驶的开放区域,实现浦东新区全域开放,并同步推动奉贤、闵行等区域开放,联通上海市四大测试区域的开放道路,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广州:商业标杆,法规创新​

广州作为全国首个开放全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的城市,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广州已拥有 2500 公里的测试道路,覆盖面积达 3240 平方公里。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企业在此率先推出 Robotaxi 服务,市民可以轻松 "打一辆没有司机的车" 上下班。​

广州在法规方面也进行了创新,《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条例》首次明确了事故责任划分,为自动驾驶汽车的商业化运营扫清了法律障碍。这一法规的出台,不仅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进一步推动了自动驾驶技术在广州的商业化进程。在南沙区,130 公里的测试道路上,无人卡车已经开始投入运营,这对于物流行业来说,将带来极大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随着广州在自动驾驶领域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其有望成为全国自动驾驶商业应用的标杆城市。​

深圳:创新驱动,商业先行​

深圳一直以来都是创新的热土,在自动驾驶领域也不例外。在前海合作区,得益于覆盖范围广、延迟极低的 5G - V2X 网络,无人驾驶出租车已经从测试阶段进入到真正的收费运营商业服务阶段。小马智行等企业在深圳获得了无人驾驶出租车商业收费运营服务许可,目前已有五百辆 Robotaxi 在深圳的街头运行,其营收相比去年实现了翻倍增长。​

深圳的自动驾驶试点不仅局限于出租车领域,在物流配送、环卫清扫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一些物流企业采用自动驾驶货车进行货物运输,提高了运输效率和安全性;环卫部门使用自动驾驶清扫车,实现了道路清扫的自动化。深圳凭借其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完善的产业链,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未来有望在自动驾驶商业应用方面取得更多突破。​

武汉:规模领先,产业联动​

武汉以其 3000 平方公里的测试面积和 770 万的覆盖人口,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服务区。2025 年,武汉计划投入 700 辆自动驾驶乘用车,打造跨区出行服务,进一步方便市民出行。在阳逻港,无人集卡已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作业,通过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作业效率提升了 30%。​

武汉依托东风、华为等企业,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武汉的智慧路网覆盖了全市 12 个行政区,总里程达到 3378 公里,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了充足的测试和应用场景。同时,武汉还与周边城市形成了产业联动,例如与十堰形成 "研发 - 测试 - 量产" 闭环,东风无人集卡在十堰至武汉高速路段开展跨城测试,推动了自动驾驶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和发展。未来,武汉有望凭借其规模优势和产业基础,成为全国重要的自动驾驶产业基地。​

重庆:山城挑战,技术突破​

重庆以其复杂的山城地形而闻名,然而这并没有阻碍重庆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探索。重庆的自动驾驶测试里程已经飙升到四百万公里,自动驾驶车辆在山城的复杂道路上展现出了出色的适应性。​

2021 年 4 月,重庆开通了 "云巴" 示范线,这是一种采用自动驾驶技术的新型轨道交通工具。2023 年 8 月,西部重庆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一期建成,为自动驾驶技术的测试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在重庆的一些区域,自动驾驶公交车已经投入运营,为市民提供出行服务。尽管山城的道路蜿蜒曲折、坡度较大,但通过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智能算法,自动驾驶车辆能够精准地应对各种路况,实现安全、稳定的行驶,为解决山城交通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案。​

其他城市的积极探索​

除了上述重点城市外,全国还有许多城市也在积极开展汽车自动驾驶试点工作。​

在福州新区滨海新城,开放了 52 条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市民通过 "萝卜快跑" 小程序即可呼叫配备安全员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覆盖了核心区交通枢纽与生活圈。福州结合沿海城市特点,积极探索台风、多雨天气下的自动驾驶可靠性,为特殊气候条件下的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济南作为山东省唯一入选的试点城市,重点布局 "车路云一体化" 基础设施,推动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智能协同。未来,济南有望成为京津冀与长三角之间的自动驾驶货运走廊,提升区域物流运输效率。​

长沙在自动驾驶领域也有独特的应用场景,娱乐之都的 "智慧文旅" 项目采用自动驾驶技术,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同时也为城市旅游增添了新的科技元素。例如,在一些旅游景区,游客可以乘坐自动驾驶观光车,欣赏沿途的美景,感受科技与旅游的融合。​

上海嘉定新城全域开放无人驾驶,杭州 - 桐乡 - 德清联合体探索跨城联动,苏州、无锡聚焦 "车路云一体化" 技术,形成了算法与地理信息结合的创新生态。其中,无锡全国首个开放老旧小区内部道路自动驾驶测试,解决了 "最后一公里" 配送难题,菜鸟无人快递车已覆盖 80% 社区,为社区物流配送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

此外,合肥、海口三亚琼海联合体等城市也在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 "车路云一体化" 应用试点工作,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基础设施,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创造有利条件。​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我国在汽车自动驾驶试点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仍然是首要关注的问题。虽然自动驾驶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在复杂的交通环境和突发情况下,如何确保车辆的安全行驶,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技术突破和验证。其次,法律法规的完善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的逐渐普及,现有的交通法规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新的交通模式。例如,事故责任的认定、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都需要明确的法律规定。此外,公众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接受度也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信任自动驾驶技术。​

然而,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政策的持续支持,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改善交通拥堵状况,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降低能源消耗,为人们的出行和物流运输带来更加高效、便捷、环保的体验。同时,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也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自动驾驶汽车将成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为我们的城市交通带来全新的变革。​

通过对全国多个城市汽车自动驾驶试点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自动驾驶技术正在我国各地蓬勃发展,各地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技术方向上进行积极探索。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试点能够取得更多的成果,为我国的交通出行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