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什么你拿捏不住客户的"真"需求》这篇文章中,我们有说到,很多企业的需求管理之所以混乱,根源在于没搞清楚需求的"层级"------把模糊的战略目标直接当成研发任务,或者把零散的用户反馈当成核心需求。
比如"1年内用户留存率提升30%",这既是一个足够清晰的目标,但同时又是一个足够模糊的需求。
清晰到所有人都明白方向,又模糊到接收这个需求后,没有人能立刻说出什么样的功能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为解决这种问题,就需要我们重新认识需求的多层级特性,构建"业务需求---用户需求---研发需求"的价值传递体系。
一、需求的三层本质:注重价值传递
1.业务需求
从定义理解角度分析,业务需求是战略的具象化表达,它聚焦于战略方向和业务价值,往往颗粒度较大,界定相对模糊,比如"投资500万做一个社交软件"。
业务需求是需求管理的源头,它为后续的需求挖掘划定了范围------所有需求最终都要服务于业务需求的实现。
2.用户需求
用户需求是在业务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功能界定,明确了大致的范围,颗粒度相对较小。拿刚上文提到的这个社交软件来说,它的用户需求可能是具备聊天功能、通讯录功能、找朋友功能、个人中心等。
用户需求的核心是"站在用户视角",不是企业想给用户什么,而是用户真正需要什么。
只有精准捕捉用户需求,才能让业务需求有更具体的功能指向,从而避免产品开发陷入"自嗨"的误区。
3.研发需求
研发需求就是将用户需求转化成研发人员能听懂的语言,回答"怎么做"的问题,颗粒度最细,有明确的标准和验收条件。
以下是一个详细的研发需求:
这三个需求层级层级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形成了一条环环相扣的价值链条。
业务需求为用户需求提供方向指引,用户需求为研发需求提供功能依据,而研发需求的落地效果又反过来验证业务需求的合理性。任何一个环节的断裂,都会导致整个需求管理体系的坍塌。
二、需求管理的落地,更要依赖组织与工具
光有上述流程和方法论还不够,需求管理的高效运转更依赖组织变革与工具固化。
1.组织层面:让专业的人管需求
建立跨职能的RMT(需求管理团队)是关键。
RMT 通常由市场、研发、销售、客户服务等部门的人组成,负责需求的全流程管理,并有明确的需求优先级、变更等的决策权。
为什么要跨职能?因为需求涉及多个环节:市场部门懂趋势,研发部门懂技术可行性,销售部门懂客户反馈,只有大家一起决策,才能避免决策的片面性。
2.工具层面:让需求可追踪、可追溯
传统的需求管理靠 Excel 表格,人工填写、更新,不仅工作量大,还容易出错,更难追踪需求的来龙去脉。
像禅道一类的专业需求管理工具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它们可以建立需求与设计、任务、测试用例、代码、Bug之间的关联,形成需求跟踪矩阵。
比如在禅道中,点击一个需求,就能看到它对应的研发任务,甚至能追溯到因为这个需求产生了哪些Bug,让需求的全生命周期都能被管控。
在这个以快制胜却又以需求定成败的商业时代,企业的竞争力早已不局限于技术突破或资源多少,更在于对市场的敏感度与掌控力。
跳出被动,需求管理就是接下来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