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 Python 正则表达式中的 groups()

在使用 Python 进行文本解析时,正则表达式(re 模块)是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尤其是在智能体(Agent)开发、日志分析、命令解析等场景中,我们常常需要通过正则捕获一段字符串的不同部分。

其中,Match 对象的 groups() 方法 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接口,可以一次性获取所有括号捕获到的内容。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示例,讲解 groups() 的作用与用法。


1. 基础概念

在 Python 的 re 模块中:

  • group(n):返回第 n 个括号捕获的内容(n 从 1 开始)。
  • groups():返回一个 元组(tuple),里面包含了所有括号捕获的结果。

例如:

python 复制代码
import re

pattern = re.compile(r"(\d+)-(\d+)")
m = pattern.match("123-456")

print(m.group(1))   # 123
print(m.group(2))   # 456
print(m.groups())   # ('123', '456')

这里 ( \d+ )( \d+ ) 分别捕获了 "123""456"groups() 会把它们打包成 ('123', '456')。【针对常用的正则表达式,可参考:正则表达式中的各种元素


2. 实际应用场景:解析智能体的动作指令

假设我们在实现一个 ReAct 风格的智能体,大模型会输出类似这样的内容:

复制代码
Action: wikipedia: India

这里包含三个部分:

  • 固定前缀:Action:
  • 工具名:wikipedia
  • 工具输入:India

我们希望用正则把它拆开,分别提取出工具名和输入。

定义正则表达式:

python 复制代码
import re

action_re = re.compile(r"^Action: (\w+): (.*)$")

解释:

  • ^Action: → 匹配开头的 Action:
  • (\w+)第 1 个捕获组,提取工具名(字母、数字、下划线)
  • : → 固定的冒号
  • (.*)第 2 个捕获组,提取工具输入(任意字符)
  • $ → 行尾

3. 匹配与 groups() 输出

python 复制代码
text = "Action: wikipedia: India"
m = action_re.match(text)

print("完整匹配:", m.group(0))   # Action: wikipedia: India
print("group(1):", m.group(1))  # wikipedia
print("group(2):", m.group(2))  # India
print("groups():", m.groups())  # ('wikipedia', 'India')

输出结果:

复制代码
完整匹配: Action: wikipedia: India
group(1): wikipedia
group(2): India
groups(): ('wikipedia', 'India')

在实际代码中,可以直接用 解构赋值

python 复制代码
action, action_input = m.groups()
print(action)       # wikipedia
print(action_input) # India

4. 直观图解

匹配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

复制代码
Action: wikipedia: India
       |-------|   |----|
       group(1)   group(2)
  • group(1) = "wikipedia"
  • group(2) = "India"
  • groups() = ("wikipedia", "India")

5. 总结

  • group(n) :获取第 n 个括号捕获内容。
  • groups():一次性返回所有捕获组结果,打包成元组。
  • 在智能体应用中,groups() 非常适合解析大模型输出的 Action 指令 ,可以快速拆分出 工具名输入参数,方便后续调用对应的工具函数。

掌握 groups(),就能够方便地写出更加简洁、清晰的解析逻辑,从而为构建智能体、命令解析器、日志处理程序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