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架构设计师]信息系统架构设计理论与实践(十二)
一.基本概念
1.信息系统架构的影响
外部干系人,内部干系人
架构对影响因素也具有反作用:
影响外部干系人,影响内部干系人
二.信息系统架构风格与分类
数据流体系结构风格
调用/返回体系结构风格
独立构件体系风格
虚拟机体系结构风格
仓库体系结构风格
信息系统物理结构:单体应用,分布式结构
信息系统逻辑结构:横向综合,纵向综合,纵横综合
三.信息系统常用架构模型
1.单体应用
运行在单台物理机器上的独立应用程序。以数据处理为核心的系统
2.客户机/服务器
二层C/S:前台客户端+数据库 胖客户端

三层C/S:前台客户端+后台服务端+后台数据库 瘦客户端

瘦客户端:前台界面和业务逻辑处理分离,前台客户端仅含前台界面
三层B/S: Web浏览器+Web服务器+后台数据库 。B/S本质是浏览器与服务器间采用基于TCP/IP或UDP的HTTP协议
多层C/S和B/S结构:
多层C/S:前台客户端+后台服务端+中间件/应用层+数据库
中间件/应用层作用:提高并发性能和伸缩性,请求转发,业务逻辑处理,增加数据安全性

多层B/S:Web浏览器+Web服务器+中间件/应用层+数据库
模型-视图-控制器(MVC)
面向服务架构(SOA):能提供一组整体功能的独立应用系统。系统集成,同构系统聚合,联邦架构
企业服务总线(ESB)/企业数据总线(EDB):
特征连接软件系统,主要提供服务代理功能和服务注册表
按照协议消息头进行数据,请求,回复的接收和分发
可以基于消息中间件,事务中间件,CORBA/IIOP协议开发
四.企业信息系统总体框架
信息系统架构(ISA)是多维度,分层次,高度集成化的模型
1.信息系统的架构内容
战略系统,业务系统,应用系统,企业信息基础设施
五.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方法
1.TOGAF架构框架
目标:节省时间和成本,更有效,合理的利用资源
实现可观的投资回报率
确保从关键利益相关方到团队成员的所有用户都使用相同的语言
避免被"锁定"到企业架构的专有解决方案
2.架构开发方法
阶段:预备,需求管理,架构愿景,业务架构,信息系统架构,技术架构,机会和解决方案,迁移规划,实施治理,架构变更管理
3.信息化内容与模式
内容:信息网络体系,信息产业基础,社会运行环境,效用积累过程
要素: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国家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
平台:知识管理平台,日常办公平台,信息集成平台,信息发布平台,协同工作平台,公文流转平台,企业通信平台
特征:易用性,健壮性,平台化,灵活性,扩展性,安全性,门户化,整合性,移动性
模式:数据导向架构,流程导向架构
信息化建设生命周期: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
信息化工程总体规划方法: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流程导向架构
信息化建设生命周期: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
信息化工程总体规划方法: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企业系统规划法(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