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和ESI-MS数据是如何综合来确认合成多肽是目标产物的呢?

  1. ESI-MS 提供分子量"身份证明":

    • 作用: ESI-MS 精确测定样品中所有 带电离子的质荷比(m/z),从而得到整体样品的平均分子量。

    • 结果解读: 如果测得的分子量(通常是单电荷或多电荷状态下的分子量计算出的平均分子量)与目标多肽的理论分子量精确匹配(通常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如 ±0.5-1 Da 或更小),这强有力地证明:

      • 样品中存在具有目标氨基酸序列的分子(即目标多肽链)。

      • 目标多肽是样品中的主要成分(因为主峰信号通常最强)。

    • 局限性: ESI-MS 无法区分 具有相同分子量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例如:

      • 异构体: 序列异构体(如两个氨基酸顺序互换)、构象异构体(如顺反异构)。

      • 共洗脱杂质: 如果小杂质峰在ESI-MS进样时与主峰一起进入质谱,并且其信号被主峰掩盖,或者其分子量恰好与目标相同(可能性较低),ESI-MS可能无法单独识别它。你的样品在HPLC上已经分开了,但做ESI-MS时通常进的是混合样或者只选了主峰做(后面会讲)。

      • 非共价复合物: 目标多肽可能与溶剂分子、盐离子等形成非共价复合物,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产生信号。

  2. HPLC 提供纯度和分离信息:

    • 作用: HPLC根据多肽与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疏水性、电荷、大小、形状等)进行分离。不同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的保留时间。

    • 结果解读: 观察到单一的主峰通常被认为是高纯度的标志。出现小峰(次峰)表明存在杂质。

    • 局限性: HPLC 本身不能直接确定某个峰对应的具体分子结构是什么。保留时间相同不等于结构相同(虽然可能性很小),保留时间不同也不一定分子量就不同(比如异构体)。

如何协同判断主峰是目标多肽?

  1. ESI-MS确认目标分子量存在于样品中: 这是最基础的一步。如果ESI-MS显示分子量不是目标值,那么无论HPLC什么样子,目标物都不纯或者不是目标物。

  2. HPLC主峰占主导地位: 主峰面积远大于次峰,表明样品的主要成分是某个单一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