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ink Stream API - 顶层Operator接口StreamOperator源码超详细讲解

1. StreamOperator接口概述

这个就是那些算子的一个最顶层的接口,虽然它是一个最顶层接口,那也是站在算子这个体系的角度来看。其实这个接口本身也继承了一些其他的接口。

1.1 接口定义

java 复制代码
@PublicEvolving
public interface StreamOperator<OUT> extends CheckpointListener, KeyContext, Serializable

1.2 继承的接口分析

CheckpointListener接口

checkpoint listener是干嘛的呢?

  • 谁去继承它,那么就意味着你这个东西就能够得到那个checkpoint完成的通知和这个checkpoint失败的或者放弃的通知
  • 你继承了这个checkpoint listener,那你就是一个checkpoint的监听者
  • Flink的内核里面的各种功能,它就会去看你如果是一个checkpoint listener,那么在checkpoint完成的时候它就会通知到你

为什么StreamOperator要继承这个?

  • 我们的算子确实是要去监听checkpoint的
  • 如果checkpoint发生的时候,或者checkpoint完成的时候,我要做些什么事?
  • 如果checkpoint放弃的时候我要做些什么事?确实有些算子是很关心的
  • 尤其是那种带状态的算子,比如说两阶段提交的sink
  • 两阶段提交sink要去把这个数据真实地提交到外部系统里面去,那就得等整个系统的一个checkpoint完成了,才能去做这个事,或者说才能真正地提交事务
KeyContext接口

key context是什么?

  • 这是一个相当于便利化的组件
  • 里面就是一个setCurrentKey这么个方法
  • 谁去继承这个key context,那么你就必须去实现这个setCurrentKey

为什么需要这个?

  • 因为我们StreamOperator里面有那种,比如说有一些算子,它可能会去用到那个key的state
  • key的state它是和key绑定的那种状态
Serializable接口
  • 这个就不用解释,这个是JDK里面的一个接口,一个可序列化的标记接口
  • 我们算子是要被序列化的,因为你在我们的客户端生成这个graph,生成这个stream graph,还有job graph,最后都是要发到那个远程的集群里面去运行的
  • 所以这个里面是一定要被序列化的,所以它实现这个序列化的接口

2. key状态切换的详细机制

2.1 实际应用场景举例

比如说你现在累加各个品类的成交额,而你这边进来的数据,里面就有各种品类的:

  • 比如说有C1品类的
  • 有C2品类的
  • 又有C1品类的

在你的代码里面你会发现:

  • 你去累加的时候从来没关心过这条数据是哪个品类的
  • 你只管从状态里面取出一个值出来,然后加上新的值
  • 然后再赋给那个状态,去更新那个状态state.update()

2.2 状态切换的疑问

你有没有考虑过:

  • 假设进来的是个C1品类的,一个金额100
  • 你要去取出状态里面C1品类原来的值
  • 但你这边有区分这个是C1品类还是C2品类的状态吗?你并没有区分,对不对?
  • 那这个C1品类会加到C2品类的那个累加值里面去吗?也不会

2.3 Flink的自动切换机制

原因就是:

  • 我们这个里面的状态,这一个key的状态就是你在这边操作这个所谓的状态,其实是跟某个key绑定的
  • 如果说我们用户要去区分这个状态,比如说来了一条C1的100,我得去找那个C1的那个状态
  • 然后来了一个C2的200,我又得去找那个C2的状态

如果没有自动切换会怎样?

  • 如果我这个并行度接受了1万种key,那岂不是你这里面状态会有1万多个对象?
  • 你要持有,你要自己去管理这1万多个state对象
  • 然后来了不同的品类数据的时候,你还要去找对应的那个状态来去取值或者去更新值,那不要我的命嘛?

Flink的解决方案:

  • 这些跟key绑定的状态在实际运行中的切换,这个切换是Flink体系内部去帮你做的
  • 就是那个状态管理器,或者说那个状态管理体系,它会去自动给你切换
  • 你代码这边你说state.value(),它就会拿到你当前进来的数据所属的key是谁?
  • 比如说你进的是C1,100,那么你的key是那个品类C1
  • 然后根据这个C1去拿到C1所绑定的状态,所以你在取value的时候,其实它底层已经帮你切换过了

2.4 切换的实现机制

其实这条数据一进到这个算子之后:

  • 它这边就有一个set,就刚才讲的那个key context里面有个setCurrentKey
  • 它已经做了这个事情了,setCurrentKey就是把算子这个,或者说这个状态管理器里面当前的key已经给你切换成了你进来的这条数据的key了
  • 所以你后面再去调state.value()的时候,就已经就一定能拿到你这个数据所属的key所绑定的那个状态
  • 你就不会去加混了,不会去把比如说C1品类的金额加到C2里去,C2加到C3里面去

所以这个里面它有这么一套机制:

  • 就是去自动切换这个key所绑定的状态
  • 而这个里面有一个机制就很重要,就是你的算子里面要能够提供这个一个方法,叫做setCurrentKey
  • 不然的话,我们那个task内部的那个工作机制就没办法去进行切换了
  • 所以说我们这个StreamOperator里面就实现了一下,继承一下这个key context就是去实现这个setCurrentKey

3. StreamOperator自身的方法

3.1 生命周期方法

open()方法
java 复制代码
void open() throws Exception;

这个方法的作用:

  • 一般一个组件,在正式工作之前可能要做一些初始化的工作,那么它就给你安排这么个open方法
  • 所以在这个StreamOperator的一些具体的实现里面,可以根据需求在这个open里面安排一些初始化的逻辑
  • 英文注释也说明了这一点:this method is called immediately before any element process
  • 就是在任何元素被处理之前,任何的实际数据处理发生之前,这个方法会被立刻调用
  • it should contains the Operators initialization Logic,它里面应该包含的是你这个具体算子里面的那些初始化的逻辑
  • 所以它就是一个生命周期方法,一个open
finish()方法
java 复制代码
void finish() throws Exception;

这个方法的作用:

  • 就是说在数据处理完成之后,它会去调用这个东西
  • 数据处理完成之后,这显然应该是面向那种有界流的任务,或者说批处理那种任务
  • 咱们在那种无界流的这种正儿八经的流式处理里面,其实这个东西很难finish,一般也不会finish
  • After this, just this method is expected to flush all remaining buffer data
  • 这个finish是干嘛的?就是我的数据要处理完了,就是这个任务的数据要处理完了,那么可能就会调你这个finish
  • 它希望你在里面做些什么呢?比如说你把你缓存的一些数据赶紧地刷到下游去
  • 因为它很快就要做这个close了,close就要关闭了,所以你赶紧刷一刷,把你缓存的一些数据刷出去
close()方法
java 复制代码
void close() throws Exception;

这个方法的作用:

  • 这个close就是正式要结束了,这个operator(算子)的生命要结束了
  • 只有当算子的生命要结束了才会调用close方法
  • 在这个方法中,算子应该释放所有占用的资源,进行最终的清理工作

3.1.4 三个生命周期方法总结

StreamOperator顶层接口准备了三个核心的生命周期方法:

  1. open() - 算子初始化阶段

    • 在任何数据处理之前调用
    • 用于执行算子的初始化逻辑
  2. finish() - 数据处理完成阶段

    • 当数据即将要处理完成时调用
    • 主要用于有界流/批处理任务
    • 没有新数据进来了,算子应该刷新缓存的数据到下游
  3. close() - 算子生命结束阶段

    • 算子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
    • 用于资源清理和最终的收尾工作

这三个方法构成了算子完整的生命周期管理机制。

3.2 状态快照和恢复相关方法

StreamOperator接口还定义了三个与状态checkpoint和状态恢复相关的重要方法:

  • prepareSnapshotPreBarrier() - checkpoint前的准备工作
  • snapshotState() - 执行状态快照
  • initializeState() - 状态初始化和恢复

这三个方法构成了算子状态管理的完整生命周期。

prepareSnapshotPreBarrier()方法
java 复制代码
void prepareSnapshotPreBarrier(long checkpointId) throws Exception;

方法作用:

  • 在执行状态快照之前的准备工作
  • 算子在做checkpoint时需要将所有状态进行持久化
  • 如果算子需要在快照前做特殊的准备工作(如刷新缓存、同步数据等),可以在此方法中实现
  • 参数checkpointId标识当前checkpoint的唯一ID
snapshotState()方法
java 复制代码
OperatorSnapshotFutures snapshotState(...)

方法作用:

  • 正式执行状态快照操作
  • 对算子内部使用的所有状态进行持久化
  • 返回OperatorSnapshotFutures对象,包含异步快照操作的Future
  • 这是checkpoint过程中的核心方法,确保算子状态能够被正确保存
initializeState()方法
java 复制代码
void initializeState(StreamTaskStateInitializer streamTaskStateManager)

方法作用:

  • 用于算子状态的初始化和恢复
  • 在以下场景中会被调用:
    • 任务从故障中恢复
    • 任务重启
    • 从checkpoint恢复状态
  • 参数streamTaskStateManager是状态初始化器,提供状态恢复的能力
  • 算子可以利用这个初始化器来恢复之前保存的状态数据

3.3 Key上下文相关方法

setKeyContextElement方法
java 复制代码
void setKeyContextElement1(StreamRecord<?> record) throws Exception;
void setKeyContextElement2(StreamRecord<?> record) throws Exception;
  • 下面还有一个setKeyContextElementsetKeyContextElement这个就是用来做那个叫做key切换的当前key切换的
  • 但是它里面写了两个这个context是setKeyContext。因为有一些算子,它可能会有两个输入接收两个输入,所以它这边会有两个

设计上的考虑:

  • StreamOperator接口既继承了KeyContext接口,又定义了自己的setKeyContextElement方法
  • 这种设计看起来有些冗余,但有其原因:
    • KeyContext提供了通用的key切换能力
    • setKeyContextElement1/2是专门为多输入算子设计的
  • 有些算子可能接收两个输入流,因此需要两个不同的key上下文切换方法
  • 虽然设计上可以优化,但目前的架构已经稳定,保持现状

3.4 其他方法

getMetricGroup()方法
java 复制代码
OperatorMetricGroup getMetricGroup();
  • 再下面这个是跟它内部的那种叫做统计度量有关的,它所属的那个统计度量的组
  • 这个你要去实现一下,这个跟核心逻辑无关
getOperatorID()方法
java 复制代码
OperatorID getOperatorID();

方法作用:

  • 所有具体的算子实现都必须实现这个方法
  • 返回算子的唯一标识符(OperatorID)
  • 算子ID在以下场景中非常重要:
    • checkpoint状态的标识和恢复
    • 算子链的构建和优化
    • 监控和调试时的算子识别
  • 这个ID在前面的实战案例中也有涉及

4. 总结

OK,这里就是整个StreamOperator这个顶层接口的一些相关的这种设计

这个接口虽然是算子体系的顶层接口,但它继承了其他重要接口,提供了:

  1. CheckpointListener - 让算子能监听checkpoint的完成和失败
  2. KeyContext - 提供key状态的自动切换机制
  3. Serializable - 支持算子的序列化传输

同时定义了算子的核心方法:

  • 生命周期方法:open()、finish()、close()
  • 状态管理方法:prepareSnapshotPreBarrier()、snapshotState()、initializeState()
  • Key切换方法:setKeyContextElement1()、setKeyContextElement2()
  • 其他方法:getOperatorID()、getMetric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