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eans 聚类算法如何选择初始点

n_clusters 参数是告诉 K-Means 算法对 整个数据集 (X_scaled) 进行分簇。

让我们分解一下这个过程的逻辑:

  1. 目标:我们的目标不是要对数据进行分类,而是要从成百上千个数据点中,智能地挑选出大约30个点作为贝叶斯优化的"起点"。这些起点需要尽可能地分散,以覆盖整个特征空间,避免优化过程过早陷入局部最优 。

  2. 方法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代码采用 K-Means 算法作为一种工具。它首先将整个数据集 (X_scaled) 作为输入,并告诉 K-Means 算法:"请把所有这些数据点分成 n_init(比如30)个簇"。

  3. 执行kmeans.fit_predict(X_scaled) 这行代码执行的就是这个操作。它会遍历所有的数据点,并将它们各自归入30个簇中的一个。

  4. 结果:完成聚类后,我们就有了30个簇,每个簇都包含了一部分数据点。然后,代码会从每个簇中挑选出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点(即距离该簇中心最近的实际数据点)。

  5. 最终产出 :这30个从不同簇中挑选出的代表点,就构成了我们的初始训练集 (X_train, y_train)。

总结一下:

  • 输入 :K-Means 算法的输入是整个数据集

  • n_clusters 的作用:它定义了要从整个数据集中划分出多少个区域或簇。

  • 输出:K-Means 算法的输出是每个数据点的簇标签。代码利用这些标签来挑选出30个初始点。

所以,不是先有30个初始数据再对它们分簇,而是通过对整个数据集进行分簇,来得到那30个初始数据点。这是一种确保初始样本具有良好多样性和空间覆盖性的高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