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调查研究-61-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全谱系解析:关节型、SCARA、直角坐标、Delta与协作臂详解

点一下关注吧!!!非常感谢!!持续更新!!!

🚀 AI篇持续更新中!(长期更新)

AI炼丹日志-31- 千呼万唤始出来 GPT-5 发布!"快的模型 + 深度思考模型 + 实时路由",持续打造实用AI工具指南!📐🤖

💻 Java篇正式开启!(300篇)

目前2025年08月18日更新到:
Java-100 深入浅出 MySQL事务隔离级别:读未提交、已提交、可重复读与串行化

MyBatis 已完结,Spring 已完结,Nginx已完结,Tomcat已完结,分布式服务正在更新!深入浅出助你打牢基础!

📊 大数据板块已完成多项干货更新(300篇):

包括 Hadoop、Hive、Kafka、Flink、ClickHouse、Elasticsearch 等二十余项核心组件,覆盖离线+实时数仓全栈!
大数据-278 Spark MLib - 基础介绍 机器学习算法 梯度提升树 GBDT案例 详解

AI辅助调查研究

常见的机械臂类型及结构特征

关节型机械臂

关节型机械臂(Articulated Robot)是一种高度仿生的工业机器人,采用多关节串联结构设计,在运动学特性上最接近人类手臂的生理结构。这种机械臂通常由基座、旋转关节和末端执行器组成,各关节之间通过刚性连杆连接,形成类似人类手臂的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的机械结构。

主要技术特征

  1. 自由度配置:标准配置为6个旋转轴(6自由度),包括3个用于定位的基础轴和3个用于定向的腕部轴。高自由度版本可达7轴或更多,如安川电机的Motoman系列就提供7轴机型,具有更好的避障能力。
  2. 运动性能:单个关节旋转范围通常可达±180°,工作半径从0.5米到4米不等,重复定位精度可达±0.02mm(如发那科的M-20iA系列)。
  3. 负载能力:根据型号不同,负载范围从几公斤(如UR3协作机器人)到数百公斤(如库卡KR1000 titan)。

典型应用场景

  • 汽车制造:点焊(每分钟可完成30-50个焊点)、涂装(喷涂均匀性可达95%以上)
  • 电子装配:SMT元件贴装(精度0.01mm)、手机外壳组装
  • 物流搬运:码垛作业(每小时可处理1000箱)、机床上下料
  • 特殊作业:核电设施维护、太空舱外作业

技术优势与局限

优势

  • 工作空间呈球体分布,空间利用率可达85%以上
  • 可执行复杂空间轨迹(如汽车焊装线的多角度焊接)
  • 通过位姿调整可避开固定障碍物

局限

  • 动力学建模复杂,需建立DH参数表
  • 存在奇异位形问题,需路径规划规避
  • 安装需要2-3倍臂展的操作空间

市场现状

根据IFR 2022年报告,全球关节机器人存量已突破300万台,在工业机器人中占比达59.7%。主要厂商包括发那科(日本)、ABB(瑞士)、安川(日本)和库卡(德国),四家企业合计市场份额超过65%。近年来协作型关节机器人增速显著,年增长率保持在35%以上。

选择顺应装配机械臂(SCARA)

基本概念

选择顺应装配机械臂(SCARA)是Selective Compliance Assembly Robot Arm的缩写,又称平面关节机器人。这种机械臂最早由日本山梨大学牧野洋教授在1978年研制成功,专门为电子行业的高速精密装配需求而设计。

机械结构特点

SCARA机械臂通常具有4个自由度:

  1. 两个水平旋转关节(θ1和θ2轴) - 提供平面内的灵活运动
  2. 一个垂直直线运动关节(Z轴) - 具有高刚性
  3. 一个末端旋转关节(R轴) - 用于工具姿态调整

这种独特的结构使其在水平面内具有柔顺性(Compliance),能够吸收装配过程中的微小偏差;而在垂直方向则保持高刚性,确保精确的Z向定位。

性能特点

  • 工作速度:通常可达1-2m/s,循环时间可短至0.3秒
  • 重复定位精度:±0.01mm~±0.02mm
  • 负载能力:一般在1-20kg范围内
  • 工作半径:常见300mm~1000mm

典型应用场景

  1. 电子制造业:

    • 手机/电脑的精密组装
    • 电路板元件插装
    • 连接器装配
  2. 半导体行业:

    • 晶圆搬运和定位
    • 芯片封装
    • 光刻工序中的精密对位
  3. 医疗领域:

    • 实验室自动化
    • 诊断设备操作
    • 药物分装
  4. 其他轻工业:

    • 小型零件装配
    • 检测工序
    • 包装分拣

市场现状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

  • 全球市场占有率:约15%(仅次于多关节机器人和Delta机器人)
  • 年增长率:稳定在5-10%之间
  • 主要供应商:EPSON、YAMAHA、KUKA、ABB等

优势与局限

优势:

  • 运动速度快,节拍时间短
  • 平面内定位精度高
  • 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 能耗较低
  • 编程和部署相对简单

局限:

  • 工作空间主要局限在圆柱形区域内
  • 不适合重载应用
  • 复杂空间轨迹规划能力有限
  • 垂直方向刚度虽高但缺乏柔顺性

选型注意事项

  1. 根据负载需求选择合适规格
  2. 考虑工作半径是否满足应用需求
  3. 评估重复定位精度要求
  4. 考察环境适应性(洁净室等级等)
  5. 确认与现有生产线的集成能力

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新一代SCARA机器人正朝着更智能、更柔性的方向发展,部分产品已集成视觉引导和力控功能,进一步拓展了应用可能性。

直角坐标系机器人

直角坐标机器人(Cartesian/Gantry Robot),又称笛卡尔坐标机器人或龙门机器人,是一种基于直角坐标系设计的工业机器人。它由相互垂直的线性运动轴组成,通常采用X、Y、Z三轴正交布局,构成一个典型的笛卡尔坐标系运动系统。这种结构设计使其运动轨迹直观易懂,便于编程和控制。

结构特点

  1. 基本构型

    • 典型配置包含三个直线运动轴(X、Y、Z)
    • 有时会在末端增加一个翻转旋转轴(通常为A轴)
    • 采用直线导轨和滚珠丝杠等精密传动机构
  2. 运动系统

    • 每个轴独立运动,通过伺服电机驱动
    • 采用闭环控制确保定位精度
    • 可组合实现空间任意直线运动

性能优势

  1. 高刚性

    • 采用箱型梁结构设计
    • 导轨跨距大,抗弯能力强
    • 可承受重载(如汽车车身搬运可达数吨)
  2. 高精度

    • 重复定位精度可达±0.02mm
    • 运动平稳,无累积误差
    • 特别适合精密装配、检测等应用
  3. 负载能力

    • 有效载荷范围广(5kg-5000kg)
    • 大跨度设计可搬运大型工件

典型应用场景

  1. 汽车制造

    • 车身焊接(点焊、弧焊)
    • 车身搬运(白车身输送)
    • 涂装线上下料
  2. 机床加工

    • CNC机床上下料
    • 冲压自动化
    • 注塑机取件
  3. 物流仓储

    • 码垛(食品、饮料等)
    • 包装线物料搬运
    • 立体仓库出入库
  4. 其他领域

    • 航空航天(大型部件装配)
    • 电子制造(液晶面板搬运)
    • 实验室自动化(样品处理)

市场概况

  1. 市场份额

    • 约占工业机器人总量的15%
    • 年增长率维持在5-10%
  2. 主要厂商

    • ABB(IRB系列)
    • KUKA(Quantec系列)
    • 发那科(M系列)
    • 国内厂商(埃斯顿、新松等)
  3. 价格区间

    • 小型:10-30万元
    • 中型:30-80万元
    • 大型:80-300万元

局限性

  1. 工作空间呈长方体,灵活性较低
  2. 占地面积大,需要较大安装空间
  3. 运动速度相对较慢(通常1-2m/s)
  4. 不适合复杂曲线轨迹作业

随着技术发展,现代直角坐标机器人正朝着模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集成机器视觉、力觉传感等先进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Delta并联机器人

Delta并联机器人(Parallel/Delta Robot)是一种高速、高精度的并联机构机器人,由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Reymond Clavel教授于1985年发明。其名称来源于希腊字母"Δ",因其典型的三角形结构而得名。

结构与工作原理

Delta机器人通常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1. 固定基座:安装有三个伺服电机,呈等边三角形布置
  2. 驱动臂:由轻质碳纤维或铝合金制成,长度相同
  3. 移动平台:末端执行器所在位置,通过并联杆系与基座连接

部分型号还配有第四根驱动轴,用于实现末端执行器的旋转运动。其运动学原理基于并联机构,通过三个电机的协同运动来控制末端平台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

性能特点

  • 高速运动:得益于轻量化设计和并联结构,加速度可达15-20g,最高速度超过10m/s
  • 高精度:重复定位精度可达±0.01mm
  • 高负载比:虽然额定负载较小(通常1-5kg),但负载/自重比优异
  • 工作空间:呈碗状空间,典型直径范围500-1500mm,高度300-700mm

应用领域

  1. 食品包装 :巧克力分拣、饼干排列、糖果包装等
    • 典型案例:每分钟可完成200颗巧克力的分拣包装
  2. 制药行业:药片计数、胶囊装盒、注射器组装
  3. 电子制造:SMD元件拾取、芯片测试、手机组件装配
  4. 日化产品:化妆品装盒、香水瓶盖旋紧等

市场现状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

  • 市场份额:约占工业机器人总量的5%
  • 年增长率:稳定在3-5%之间
  • 主要厂商:ABB(FlexPicker)、FANUC(M-1iA)、KUKA(Deltabot)等

技术局限

  1. 负载能力有限,一般不超5kg
  2. 工作空间相对较小
  3. 复杂轨迹规划要求高
  4. 维护成本较高(需定期校准并联机构)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型Delta机器人正朝着更大工作空间、更高负载的方向演进,同时与机器视觉、AI算法等新技术深度融合,拓展更多应用场景。

协作机械臂

协作机械臂(Collaborative Robot,Cobots)是一种专为人机协作环境设计的工业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不同,协作机械臂在安全性、易用性和灵活性方面进行了专门优化,使其能够安全地与人类在同一工作空间内协同作业。

安全特性设计

协作机械臂的核心特点在于其完善的安全设计机制:

  1. 力反馈系统:在机械臂各关节处安装高精度扭矩传感器,可以实时感知外部接触力(通常灵敏度可达0.1N),当检测到异常接触时能在毫秒级时间内停止运动
  2. 物理防护:采用圆滑无尖角的流线型设计,表面覆盖软质材料(如聚氨酯泡沫),避免锐边造成伤害
  3. 运动限制
    • 速度通常限制在1m/s以下
    • 功率限制在80W以内
    • 最大停止距离不超过150mm
  4. 多重安全保护:通过ISO 10218和ISO/TS 15066等安全标准认证

市场发展现状

协作机械臂自2008年Universal Robots推出首款商业化产品UR5以来,经历了快速发展:

  • 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约15亿美元,占工业机器人市场5%份额
  • 增长率: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30%,远高于传统工业机器人
  • 主要厂商:Universal Robots(丹麦)、FANUC(日本)、ABB(瑞士)、KUKA(德国)等

应用优势

协作机械臂的突出优势体现在:

  1. 编程简易性

    • 支持拖拽示教,操作者可直接抓住机械臂末端执行器进行动作示教
    • 图形化编程界面,无需专业编程知识
    • 典型培训时间仅需4-8小时
  2. 灵活部署

    • 重量轻(通常20-40kg),可快速在不同工位间转移
    • 不需要安全围栏(在风险评估通过后)
    • 支持移动式安装(如搭配AGV使用)
  3. 典型应用场景

    • 电子装配(如手机部件组装)
    • 精密检测(如视觉检测)
    • 小件搬运(最大负载通常5-15kg)
    • 包装码垛
    • 实验室自动化

应用注意事项

尽管协作机械臂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注意:

  1. 负载能力限制:大多数协作臂负载在3-16kg范围,不适合重型作业
  2. 速度限制:生产效率可能低于传统工业机器人
  3. 安全评估要求:即使是协作机器人,仍需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
  4. 扩展方案
    • 通过外置安全激光扫描仪实现区域监控
    • 采用3D视觉系统增强环境感知
    • 使用力控末端执行器提升操作精度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一代协作机械臂正向着更高精度(±0.02mm重复定位精度)、更强感知(集成AI视觉)和更智能协作(自适应力控)的方向发展。

其他类型

除了目前主流的关节型、SCARA型、直角坐标型机器人外,早期还存在其他几种机械臂结构类型,虽然现在市场占比不高,但在工业机器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圆柱坐标型机器人

这种机器人采用圆柱坐标系,其典型结构包括:

  1. 底座旋转轴(R轴):提供水平面内的旋转运动
  2. 垂直升降轴(Z轴):实现上下直线运动
  3. 水平伸缩轴(R轴):控制手臂的径向伸缩

工作空间特征:

  • 运动范围形成一个圆柱形区域
  • 垂直方向行程通常在1-3米
  • 水平伸展距离可达2米以上

典型应用场景:

  • 20世纪80年代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的点焊作业
  • 机床上下料等简单搬运任务
  • 注塑机取件等重复性工作

极坐标(球坐标)机器人

采用球坐标系设计,主要运动轴包括:

  1. 基座回转轴:360°旋转
  2. 俯仰轴:实现上下摆动
  3. 伸缩轴:控制手臂长度

工作空间特征:

  • 形成球形工作区域
  • 覆盖范围大但精度相对较低
  • 末端可达空间死角较多

应用场景:

  • 早期用于喷涂、焊接等工艺
  • 高温、危险环境作业
  • 大型工件搬运

市场现状与发展

随着技术进步,这些传统结构机器人正逐步被替代:

  • SCARA机器人在速度、精度方面更具优势
  • 6轴关节型机器人灵活性更好
  • 市场份额已降至5%以下

新兴机器人类型

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机器人包括:

  1. 双臂协作机器人:

    • 配备两个7自由度机械臂
    • 具备力觉反馈
    • 可实现人机协作装配
  2. 软体连续体机器人:

    • 采用柔性材料制作
    • 可适应狭窄空间作业
    • 应用于医疗微创手术等领域
  3. 模块化重构机器人:

    • 可快速更换末端执行器
    • 支持多种任务切换
    • 适用于柔性生产线

尽管新型机器人不断涌现,但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关节型、SCARA型和直角坐标型机器人仍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继续主导着现代制造业的机器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