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发展不知不觉走过了10个年头,从2014年"中央厨房"到后来的"媒体融合",主流媒体经历了几轮大的变革,在媒体行业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迅速变化中,从国家层面到地方,都掀起了变革的浪潮,这种变革是发展的必然,也是主流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仅从技术维度,对媒体融合和系统性变革之间关系进行一些探讨。
近期看到多家主流媒体发布了自身系统性变革的方案,从方案当中来看,更多的内容涉及内容、组织架构、流程重构、经营改变等,关于技术方面的内容相对比较少谈到,因此突发其想以媒体技术发展的情况,来窥探二者之关系。
在媒体融合的几个阶段,大致可以5年为一个阶段进行划分,至少经历两个阶段。互联网这个无边界的东西大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网络平台迅速增长,获取信息的渠道数量极速增加,获取信息的成本极大降低,重构了整个互联网和主流媒体的市场和战略格局,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主流媒体陷入势弱的状态,影响力和营收指标,双双下滑。双方终于展开了一场更加激烈的竞争,对于专业的竞争而言,双方互相进入了取长补短的阶段。其中主流媒体最大的短板之一就是技术出现了落后的局面,难以托举平台、业务、运营与市场媒体同台竞争。而造成这种竞争格局改变的动因,背后都有科技的影子相伴,突如其来的清醒,让主流媒体不得不进行变革,开始进行技术投入。
第一阶段5年,从国家层面重视新信息技术以后推动媒体融合,开始探索技术投入的问题,从中央媒体到地方主流媒体,经过5年的发展,有能力有条件的,基本上组建了自己的技术团队,补齐一初步的短板,完成了内部采编系统、网站平台、APP等的迭代,内部技术团队研发仅满足了移动互联时代的技术响应的要求,改变了采购技术对基础流程的响应过慢的制约,和采购成本与内部人力成本对冲的问题。然而科技行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主流媒体自身的技术团队,本质上依然难以和商业平台一决高下。平台流量和用户量的减少,技术应用场景无所依托,造成的困境非常之重。大流量平台的功能迭代,如果照搬到主流媒体平台,没有应用场景支撑,无法落地。因此再一次陷入了困境,此次困境所面临的是技术团队产能在第一阶段消化之后,由正向的赋能逐步变成内部成本,需要从营收当中进行成本补偿,来养活技术团队,技术团队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但也成为了变革的重任所系,然而面临困境依然突出。
第二阶段5年,国家导面开始推进媒体融合深化整合工作,开始进行市县级媒体整合融合工作,技术维度也及时响应号召,以省级媒体为代表的第一阶段5年的技术投入,成为市县媒体融合重要的技术输出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第一阶段技术研发的投入成本压力。同时第二阶段进入了媒体融合的技术底座的大基建时代,很快按国家的统一部署,完成了各系统的整合工作。技术投入也初见成效,在过程中包括央媒在内、省媒、科技公司等都在大趋势之下,随着各领域媒体系统建设得以有了一定的市场空间,也获得了一定的收益,然而整体上以财政性投入为主,主流媒体自身投入比例不算太多,发展比较好的央媒和经济大省投入相对较多一些,比如上海、浙江等地。
当前,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发展,技术投入沉淀,研发团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在科技方向上处于跟跑的阶段,个别主流媒体旗下的公司获得了一定的市场空间,然而大部分的媒体技术团队依然是区域化的竞争格局,仍然面临突围的问题。技术团队的成本覆盖依然需要其它业务的营收来解决,技术性输出难度加大,仍然以支撑主流媒体自身运营为核心工作。从技术为出发点来察看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流量、平台、用户、营收、技术等依然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根本的挑战是日子越来越难,影响力和营收力挑战都上升。但面向未来而言,前两个阶段的媒体融合,是此次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基础,在很多方面我们已经可以与商业媒体在同一个赛道当中竞争。媒体融合与系统性变革是统一的关系,本质上都是解决主流媒体面临的问题,第一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发展基础,没有第一阶段的积累,第二阶段就没有了基础,最终系统性变革是媒体融合的进一步深化与升级,面对新时期以AI为代表的科技的驱动下的市场格局,我们没有选择,只能迅速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