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是一种遵循先进先出(FIFO,First-In-First-Out) 原则的元素集合。这意味着最早添加的元素会最先被移除,就像超市排队结账时,顾客按到达顺序依次被服务一样。
Plaintext
Queue(队列)
尾部(Back) ← 队首(Front)
入队(enqueue) 出队(dequeue)

在这篇实操教程中,你将学习如何使用链表在 TypeScript 中实现队列。以下是我们将要覆盖的内容:
- 前置条件
- 入门指南
- 什么是队列?
- 什么是链表?
- 什么是简单队列?
- 什么是循环队列?
- 什么是双端队列?
- 什么是优先队列?
- 何时使用(以及避免使用)队列
- 总结
一、前置条件
要学习本教程,你需要具备以下基础:
- TypeScript 基础:了解 TypeScript 的核心概念,如接口、类型和类。
- 算法基础: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基本概念,例如能使用大 O 表示法分析时间和空间复杂度。
- 链表数据结构 :熟悉链表的工作原理。如果你需要补充这部分知识,可以参考于此文章配套的示例代码工程。
二、入门指南
本教程提供了一个实操项目,帮助你逐步实现队列并跟进学习。请按以下步骤开始:
- 克隆项目:从 GitHub 仓库克隆项目代码,边学边写。
- 项目结构:项目文件组织如下:
Plaintext
.
├── index.ts // 入口文件
├── examples // 示例目录(存放各队列的最终实现)
│ ├── 01-linked-list.ts // 链表示例
│ ├── 02-simple-queue.ts // 简单队列示例
│ ├── 03-circular-queue.ts // 循环队列示例
│ ├── 04-double-ended-queue.ts // 双端队列示例
│ └── 05-priority-queue.ts // 优先队列示例
└── playground // 实操目录(用于自己实现代码)
├── 01-linked-list.ts // 链表实操文件
├── 02-simple-queue.ts // 简单队列实操文件
├── 03-circular-queue.ts // 循环队列实操文件
├── 04-double-ended-queue.ts // 双端队列实操文件
└── 05-priority-queue.ts // 优先队列实操文件
- playground 目录:用于编写和测试你的代码,是核心实操区域。
- examples 目录:存放每个功能的最终实现代码。如果遇到问题卡壳,可以参考这里的解决方案(建议先自己尝试再看答案)。
三、什么是队列?
队列是一种以先进先出(FIFO) 顺序管理元素的数据结构------最早进入队列的元素会最早被取出。
生活中的队列示例
打印机处理任务时,如果你发送 3 个文档打印,打印机将按接收顺序依次处理:第一个文档先打印,然后是第二个,最后是第三个。
编程中的队列应用
队列常用于需要按顺序处理任务的场景,例如:
- Web 服务器将 incoming 请求排队,逐个处理;
- 聊天应用将消息排队,按输入顺序发送;
- 导航应用将位置点排队,用于广度优先搜索(BFS) 逐层探索地图。
4 种常见队列类型
- 简单队列(Simple Queue):仅允许从尾部添加元素、从头部移除元素,严格遵循 FIFO。
- 循环队列(Circular Queue):与简单队列类似,但尾部元素会"连接"到头部,形成循环,可复用空间。
- 双端队列(Double-Ended Queue,简称 Deque):允许从头部和尾部同时添加或移除元素,类似公交站排队时,人可以从两端进出。
- 优先队列(Priority Queue):不按到达顺序处理元素,而是按"优先级"处理------优先级高的元素先被处理(如外卖 App 中,VIP 订单优先于普通订单)。
队列的核心操作
所有队列都包含一组基础操作,本教程将重点实现以下常用操作:
- enqueue(入队):将元素添加到队列尾部(如顾客排到队伍末尾);
- dequeue(出队):移除并返回队列头部的元素;
- getFront(获取队首):查看队首元素但不移除(如查看队伍最前面是谁);
- getRear(获取队尾):查看队尾元素但不移除(如查看队伍最后是谁);
- isEmpty(判空):检查队列是否为空;
- isFull(判满):检查队列是否达到最大容量;
- peek(预览):与 getFront 功能相同,快速查看队首元素;
- size(获取大小):返回队列中的元素数量(如统计队伍人数)。
为什么用链表实现队列?
实现队列的方式有多种,但本教程将使用基于链表的队列------因为链表在"尾部插入"和"头部删除"这两个队列核心操作上效率极高(时间复杂度为O(1)),无需像数组那样移动元素。
接下来,我们先简要了解链表的基础知识,再开始实现队列。

四、什么是链表?
链表是一种存储元素的方式:每个元素(称为"节点")包含两部分------实际数据 和指向后一个节点的引用(或指针)。
与数组不同(数组元素在内存中连续存储),链表通过引用将节点连接成链状结构。
为什么用循环双向链表?
本教程将使用循环双向链表(Circular Doubly Linked List) 实现队列,它的特点是:
- 每个节点同时指向"下一个节点"和"上一个节点";
- 最后一个节点的"下一个"指向第一个节点,第一个节点的"上一个"指向最后一个节点,形成闭环。
这种结构的优势在于:
- 支持双向遍历,无需处理"首尾为 null"的特殊情况;
- 简化队列的首尾操作(如双端队列的头尾插入/删除);
- 保持操作效率为O(1)。

已提供的循环双向链表实现
教程已在src/playground/01-linked-list.ts中提供了循环双向链表的代码,你可以直接使用。以下是核心代码及说明:
TypeScript
// 📁 src/playground/01-linked-list.ts
/**
* 双向链表的节点类
*/
export class NodeItem<T> {
value: T;
next: NodeItem<T> | null = null; // 指向后一个节点
prev: NodeItem<T> | null = null; // 指向前一个节点
constructor(value: T) {
this.value = value;
}
}
/**
* 循环双向链表类
*/
export class LinkedList<T> {
private head: NodeItem<T> | null = null; // 头节点
private tail: NodeItem<T> | null = null; // 尾节点
private currentSize: number = 0; // 当前节点数量
/**
* 向链表头部添加节点
* @param value 要添加的值
*/
prepend(value: T): void { /* 实现略 */ }
/**
* 向链表尾部添加节点
* @param value 要添加的值
*/
append(value: T): void { /* 实现略 */ }
/**
* 移除并返回头部节点的值
* @returns 头节点的值,为空时返回undefined
*/
deleteHead(): T | undefined { /* 实现略 */ }
/**
* 移除并返回尾部节点的值
* @returns 尾节点的值,为空时返回undefined
*/
deleteTail(): T | undefined { /* 实现略 */ }
/**
* 查看头部节点的值(不移除)
* @returns 头节点的值,为空时返回undefined
*/
getHead(): T | undefined { /* 实现略 */ }
/**
* 查看尾部节点的值(不移除)
* @returns 尾节点的值,为空时返回undefined
*/
getTail(): T | undefined { /* 实现略 */ }
/**
* 检查链表是否为空
* @returns 为空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isEmpty(): boolean { /* 实现略 */ }
/**
* 获取链表当前大小
* @returns 节点数量
*/
size(): number { /* 实现略 */ }
}
该链表提供了 8 个核心方法,恰好满足队列实现的需求。接下来,我们开始实现第一个队列------简单队列。
五、什么是简单队列?
简单队列是最基础的队列类型,严格遵循 FIFO 原则:只能从尾部添加元素,从头部移除元素,就像火车站售票窗口前的队伍。
简单队列的实现
打开src/playground/02-simple-queue.ts,按以下代码实现简单队列(核心是复用上面的循环双向链表):
TypeScript
// 📁 src/playground/02-simple-queue.ts
import { LinkedList } from "./01-linked-list";
/**
* 基于循环双向链表实现的简单队列
*/
export class SimpleQueue<T> {
private list: LinkedList<T>; // 用链表存储队列元素
private maxSize?: number; // 可选的最大容量(不设置则无上限)
/**
* 构造函数
* @param maxSize 可选,队列的最大容量
*/
constructor(maxSize?: number) {
this.list = new LinkedList<T>();
this.maxSize = maxSize;
}
/**
* 入队:将元素添加到队列尾部
* @param item 要添加的元素
*/
enqueue(item: T): void {
if (this.isFull()) {
throw new Error("队列已满");
}
this.list.append(item); // 复用链表的append方法(添加到尾部)
}
/**
* 出队:移除并返回队列头部元素
* @returns 队首元素,为空时返回undefined
*/
dequeue(): T | undefined {
return this.list.deleteHead(); // 复用链表的deleteHead方法(删除头部)
}
/**
* 获取队首元素(不移除)
* @returns 队首元素,为空时返回undefined
*/
getFront(): T | undefined {
return this.list.getHead();
}
/**
* 获取队尾元素(不移除)
* @returns 队尾元素,为空时返回undefined
*/
getRear(): T | undefined {
return this.list.getTail();
}
/**
* 检查队列是否为空
* @returns 为空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isEmpty(): boolean {
return this.list.isEmpty();
}
/**
* 检查队列是否已满
* @returns 已满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isFull(): boolean {
return this.maxSize !== undefined && this.list.size() >= this.maxSize;
}
/**
* 预览队首元素(与getFront功能相同)
* @returns 队首元素,为空时返回undefined
*/
peek(): T | undefined {
return this.getFront();
}
/**
* 获取队列当前大小
* @returns 元素数量
*/
size(): number {
return this.list.size();
}
}
简单队列的工作原理
由于复用了链表的方法,简单队列的实现非常简洁,核心逻辑如下:
- enqueue(入队):先检查队列是否已满,若未满则调用链表的append方法将元素添加到尾部;
- dequeue(出队):直接调用链表的deleteHead方法删除并返回头部元素;
- 判空/判满:通过链表的isEmpty和自定义的isFull(结合maxSize)实现;
- 获取首尾元素:复用链表的getHead和getTail方法。
测试简单队列
实现完成后,在项目根目录运行以下命令测试代码是否正确:
Bash
npm run test:file 02
如果测试失败,可以参考src/examples/02-simple-queue.ts中的最终代码调试。
六、什么是循环队列?
循环队列是一种固定容量的队列,尾部元素与头部元素"相连"形成闭环------当头部元素被移除后,其空间可以被新元素复用,就像自助餐台上循环补充的餐盘。
循环队列与简单队列的区别
循环队列的核心特点是必须指定最大容量(简单队列的最大容量是可选的),因此更适合需要控制内存或资源的场景(如实时系统、缓存缓冲区)。
循环队列的实现
打开src/playground/03-circular-queue.ts,实现代码如下:
TypeScript
// 📁 src/playground/03-circular-queue.ts
import { LinkedList } from "./01-linked-list";
/**
* 基于循环双向链表实现的循环队列
*/
export class CircularQueue<T> {
private list: LinkedList<T>;
private maxSize: number; // 循环队列必须有固定最大容量
/**
* 构造函数(必须传入最大容量)
* @param maxSize 队列的最大容量
*/
constructor(maxSize: number) {
this.list = new LinkedList<T>();
this.maxSize = maxSize;
}
/**
* 入队:添加元素到尾部
* @param item 要添加的元素
*/
enqueue(item: T): void {
if (this.isFull()) {
throw new Error("循环队列已满");
}
this.list.append(item);
}
/**
* 出队:移除并返回头部元素
* @returns 队首元素,为空时返回undefined
*/
dequeue(): T | undefined {
return this.list.deleteHead();
}
// 以下方法与SimpleQueue一致,略去注释
getFront(): T | undefined { return this.list.getHead(); }
getRear(): T | undefined { return this.list.getTail(); }
isEmpty(): boolean { return this.list.isEmpty(); }
isFull(): boolean { return this.list.size() >= this.maxSize; }
peek(): T | undefined { return this.getFront(); }
size(): number { return this.list.size(); }
}
循环队列的核心差异
与简单队列相比,循环队列只有 2 个关键区别:
- 构造函数:maxSize是必填参数,强制队列有固定容量;
- 设计意图:循环队列针对"固定缓冲区"场景设计,例如网络数据传输中的数据包缓存------当队列满时必须等待前序元素被处理,才能添加新元素。
测试循环队列
运行以下命令测试:
Bash
npm run test:file 03
七、什么是双端队列?
双端队列(Deque,全称 Double-Ended Queue)是一种灵活的队列:允许从头部和尾部同时添加或移除元素,就像公交站的"双向排队"------人可以从队首或队尾上车/下车。
双端队列的实现
打开src/playground/04-double-ended-queue.ts,实现代码如下:
TypeScript
// 📁 src/playground/04-double-ended-queue.ts
import { LinkedList } from "./01-linked-list";
/**
* 基于循环双向链表实现的双端队列
*/
export class Deque<T> {
private list: LinkedList<T>;
private maxSize?: number; // 可选最大容量
/**
* 构造函数
* @param maxSize 可选,队列的最大容量
*/
constructor(maxSize?: number) {
this.list = new LinkedList<T>();
this.maxSize = maxSize;
}
/**
* 从头部入队
* @param item 要添加的元素
*/
enqueueFront(item: T): void {
if (this.isFull()) {
throw new Error("双端队列已满");
}
this.list.prepend(item); // 复用链表的prepend方法(添加到头部)
}
/**
* 从尾部入队
* @param item 要添加的元素
*/
enqueueRear(item: T): void {
if (this.isFull()) {
throw new Error("双端队列已满");
}
this.list.append(item); // 复用链表的append方法(添加到尾部)
}
/**
* 从头部出队
* @returns 队首元素,为空时返回undefined
*/
dequeueFront(): T | undefined {
return this.list.deleteHead();
}
/**
* 从尾部出队
* @returns 队尾元素,为空时返回undefined
*/
dequeueRear(): T | undefined {
return this.list.deleteTail(); // 复用链表的deleteTail方法(删除尾部)
}
// 以下方法与SimpleQueue一致,略去注释
getFront(): T | undefined { return this.list.getHead(); }
getRear(): T | undefined { return this.list.getTail(); }
isEmpty(): boolean { return this.list.isEmpty(); }
isFull(): boolean { return this.maxSize !== undefined && this.list.size() >= this.maxSize; }
peek(): T | undefined { return this.getFront(); }
size(): number { return this.list.size(); }
}
双端队列的核心特点
双端队列的关键在于双向操作能力,这使其同时具备"队列"和"栈"的特性:
- 若只使用enqueueRear和dequeueFront:表现为普通队列(FIFO);
- 若只使用enqueueFront和dequeueFront:表现为栈(LIFO,后进先出)。
适用场景包括: undo/redo 功能(前一步操作可从队尾撤销)、滑动窗口算法(两端添加/移除窗口元素)。
测试双端队列
运行以下命令测试:
Bash
npm run test:file 04
八、什么是优先队列?
优先队列不遵循 FIFO 原则,而是按元素的优先级处理:优先级高的元素先出队,就像医院急诊室------重症患者优先于轻症患者被救治。
优先队列的实现
打开src/playground/05-priority-queue.ts,实现代码如下(核心是"插入时排序"):
TypeScript
// 📁 src/playground/05-priority-queue.ts
import { LinkedList, NodeItem } from "./01-linked-list";
/**
* 带优先级的元素接口
*/
interface PriorityItem<T> {
value: T; // 元素值
priority: number; // 优先级(数字越大,优先级越高)
}
/**
* 基于循环双向链表实现的优先队列
*/
export class PriorityQueue<T> {
private list: LinkedList<PriorityItem<T>>; // 存储带优先级的元素
private maxSize?: number;
constructor(maxSize?: number) {
this.list = new LinkedList<PriorityItem<T>>();
this.maxSize = maxSize;
}
/**
* 入队:按优先级插入元素(优先级高的靠前)
* @param value 元素值
* @param priority 优先级(数字越大优先级越高)
*/
enqueue(value: T, priority: number): void {
if (this.isFull()) {
throw new Error("优先队列已满");
}
const newItem: PriorityItem<T> = { value, priority };
// 若队列为空,直接插入头部
if (this.isEmpty()) {
this.list.prepend(newItem);
return;
}
// 遍历链表,找到插入位置(确保链表按优先级降序排列)
let current = this.list["head"]; // 访问链表的私有head属性
let count = 0;
while (current && current.value.priority >= priority && count < this.size()) {
current = current.next;
count++;
}
// 若遍历到队尾,直接添加到尾部
if (count === this.size()) {
this.list.append(newItem);
} else {
// 否则在当前位置插入新节点(手动维护链表的循环结构)
const newNode = new NodeItem(newItem);
newNode.next = current;
newNode.prev = current!.prev;
if (current!.prev) {
current!.prev.next = newNode;
} else {
this.list["head"] = newNode; // 若插入到头部,更新head
}
current!.prev = newNode;
// 维护循环:尾节点的next指向新head,新head的prev指向尾节点
this.list["tail"]!.next = this.list["head"];
this.list["head"]!.prev = this.list["tail"];
this.list["currentSize"]++; // 更新链表大小
}
}
/**
* 出队:移除并返回优先级最高的元素(队首)
* @returns 优先级最高的元素值,为空时返回undefined
*/
dequeue(): T | undefined {
// 队首元素就是优先级最高的,直接删除并返回其value
return this.list.deleteHead()?.value;
}
/**
* 获取优先级最高的元素(不移除)
* @returns 优先级最高的元素值
*/
getFront(): T | undefined {
return this.list.getHead()?.value;
}
/**
* 获取优先级最低的元素(不移除)
* @returns 优先级最低的元素值
*/
getRear(): T | undefined {
return this.list.getTail()?.value;
}
// 以下方法与其他队列一致,略去注释
isEmpty(): boolean { return this.list.isEmpty(); }
isFull(): boolean { return this.maxSize !== undefined && this.list.size() >= this.maxSize; }
peek(): T | undefined { return this.getFront(); }
size(): number { return this.list.size(); }
}
优先队列的核心逻辑
优先队列的关键在于入队时的排序:
- 每个元素都关联一个优先级(数字越大优先级越高);
- 入队时遍历链表,将元素插入到"第一个优先级低于它"的元素前面,确保链表始终按优先级降序排列;
- 出队时直接删除队首元素(即优先级最高的元素),效率为O(1)。
适用场景包括:任务调度(高优先级任务先执行)、Dijkstra 最短路径算法(优先选择距离最近的节点)。
测试优先队列
运行以下命令测试:
Bash
npm run test:file 05
九、何时使用队列(以及何时避免使用)
队列是处理"顺序任务"和"异步流程"的利器,但并非万能。正确判断适用场景是关键。
适合使用队列的场景
- 顺序处理任务:需要按 arrival 顺序处理的场景,如打印机任务队列、API 请求限流。
- 异步通信:消息队列(如 RabbitMQ、Kafka)用于解耦微服务------生产者发送消息到队列,消费者异步处理,避免服务直接依赖。
- 缓冲数据流:实时系统(如视频流、传感器数据)中,用队列缓冲突发数据,避免下游处理不及时导致数据丢失。
- 算法实现:广度优先搜索(BFS)、拓扑排序等算法必须依赖队列。
避免使用队列的场景
- 需要随机访问元素:队列只支持首尾操作,若需访问中间元素(如"查找第 5 个元素"),效率极低(O(n)),此时应使用数组或链表。
- 复杂搜索/排序:队列不适合"按条件搜索元素"或"动态排序",应使用哈希表、二叉搜索树等数据结构。
- 过度解耦系统:在微服务中盲目使用队列会增加调试难度(如消息丢失、延迟排查),且可能导致"队列积压"(backpressure),反而降低系统稳定性。
十、总结
队列是一种基础但强大的数据结构,核心价值在于按顺序管理元素 和支持异步处理。本教程通过循环双向链表实现了 4 种常见队列:
- 简单队列:基础 FIFO,适用于简单顺序任务;
- 循环队列:固定容量,适用于缓存缓冲区;
- 双端队列:双向操作,兼具队列与栈的特性;
- 优先队列:按优先级处理,适用于任务调度。
掌握队列的关键在于理解适用场景------既不要低估它在解耦和顺序处理中的作用,也不要在需要随机访问的场景中强行使用。
现在,你可以尝试在自己的项目中使用这些队列实现,解决实际开发中的顺序任务或异步问题了!祝你编码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