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名开源贡献者

"

💡开源不是一场炫技,而是一场修行。

从「用开源」到「参与开源」,是每个开发者成长路上必经的一步。

作为一名软件开发者,这些年来我使用过无数开源软件,也曾多次修改过其中的源码,但真正向上游社区提交代码的经历却屈指可数。这并不是因为想把成果据为己有,而是出于以下几个现实原因:

  • 提交门槛高。 很多大型开源项目对代码提交者有严格限制。以我最常接触的 Chromium 和 Android 为例,这两个项目都由 Google 主导,只有内部员工才有直接提交代码的权限。

  • 贡献流程复杂。 GitHub 上的项目虽然开放度高,但也对代码质量要求严格。通常需要提前阅读项目的贡献指南(Wiki),严格遵守编码规范。即便提交了 PR,如果格式、风格或逻辑不符合要求,也可能被驳回。若修改了功能,还需附上修改理由和测试用例。这通常需要来回拉扯,往往让人消磨耐心。

如今,越来越多的开源项目来自中国团队,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程序员投身其中。也许你也想为开源世界贡献一份力量。

不过,如果只是把源码上传到 GitHub,就像许多个人开发者那样,这其实只是"托管源码",而非"参与开源"。真正的开源意味着协作与共创。如果你能发起一个让他人愿意参与的项目,当然是件令人自豪的事。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好的起点是------参与已有的开源项目。

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开源贡献者?

得益于 AI,如今撰写 commit 信息或 PR 说明已不再是难事。但整个流程依然需要耐心和方法。下面,我将以 Wine 项目为例,介绍从入门到提交代码的过程。

阅读项目 Wiki ------ 从理解规则开始

开源项目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全球开发者的协作。参与者来自不同国家,背景各异,交流方式也与公司内部不同。

在公司里,改完代码,大喊一声"帮我 review 一下!"就能解决问题;

而在开源社区,沟通主要依赖邮件列表或论坛,实时聊天反而少见。

因此,每个项目都会制定详细的开发准则,以便大家协同工作。

参与开源项目的第一步,就是认真阅读项目的 Wiki。

但 Wiki 往往内容繁杂、英文居多,对中国开发者来说阅读门槛不低。

比如下图所示,是 Wine 的 Wiki:

一开始我看得眼花缭乱,不知道该从哪部分入手。于是我尝试求助 ChatGPT,没想到却掉进了一个"小坑"。

我问它:

"

如何向 Wine 项目提交代码?

ChatGPT 的回答开头还算靠谱,但到第三步时居然写着:

它建议我通过邮件发送补丁。我当时虽然了解 GitHub 的 PR 流程,但想着 ChatGPT 能联网,应该不会错吧,于是照做了。

结果注册邮件列表、发送补丁后等了几个小时毫无反应,连邮件主题都没出现在列表中。

后来仔细阅读 Wiki 才发现,Wine 早已改用 GitLab 的 MR(Merge Request)流程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道理:

👉 再聪明的 AI 也不能替代你自己读 Wiki。

特别是 "Contribute" 相关章节,一定要亲自确认。

PR / MR 流程实操

下面以 GitLab 上的 Wine 项目为例,介绍几个常见操作。

fork wine 仓库

打开 Wine 官方 GitLab : https://gitlab.winehq.org/wine/wine

点击 Fork,把仓库 fork 到自己的账号下。

与 github 有些不同,wine gitlab 不允许随便创建软件仓库。Wine 项目在 GitLab 上对贡献者身份有明确要求,所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这不仅体现开发者的认真与承诺,也有助于社区建立信任,同时防止有人提交不合规代码(例如反编译的微软组件)。

  2. **GitLab 账号资料也必须使用真实姓名。**姓名需要与提交记录中的一致,以便正确识别贡献者身份。

  3. **Fork 与克隆代码仓库。**开发者需要先在 GitLab 上 fork 自己的个人副本,然后再克隆到本地进行开发。

  4. 账号验证。 如果尚未完成账户验证,将无法创建 fork,需要在 GitLab 上提交 User Verification(用户验证) 申请。

同步上游代码

  1. 查看远程仓库:
go 复制代码
git remote -v

你应能看到:

  • origin 指向你自己在 GitLab 上的 fork;

  • 若没有 upstream,需要手动添加:

go 复制代码
git remote add upstream https://gitlab.winehq.org/wine/wine.git

  1. 获取上游更新:
go 复制代码
git fetch upstream

  1. 切换到本地 master 并同步:
go 复制代码
git checkout master
git reset --hard upstream/master

现在你的本地 master 已与上游保持一致。


  1. 推送回自己的 fork:
go 复制代码
git push origin master --force

这样,GitLab 上的 fork 仓库也同步更新了。

开发与提交

  1. 创建新分支

git checkout -b fix-ime-context

分支名应简洁明了,例如:

  • fix-imm32-focus

  • add-winex11-debug-log

  • cleanup-dinput-header

  1. 修改代码并提交

保持每个提交(commit)只完成一件事。

提交信息(commit message)需清晰、简短、有意义。

格式示例:

"

imm32: Avoid overwriting IME context window handle across threads.

正文说明(空一行后可选写):

"

Directly assigning GetFocus() to ctx->hWnd break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IMC and the correct window when running across threads.

  1. 运行本地测试(可选但建议)

Wine 提供自测框架,可执行:

go 复制代码
make test

或者仅运行与修改模块相关的测试(例如 imm32):

go 复制代码
make dlls/imm32/tests

提交 Merge Request (MR)

将分支推送到你自己的仓库:

go 复制代码
git push origin fix-ime-context

在自己仓库的 GitLab 页面,创建 MR。

提交 MR 后,GitLab CI 会自动运行构建与测试。

⚠️ 注意:Wine 不允许多个无关提交合并在同一个 MR 中。

如果修改较多,请拆分成多个独立的 MR。

代码审核(Review)

审核者通常是维护对应模块的 Wine 开发者。

通常代码 review 不是那么顺利,运气比较好的话,可能只是一些代码格式上的问题。更多的是需要向 reviewer 解释为什么需要这么修改,是否需要补充测试用例。

经过几个来回,也许 master 代码已经有新的提交,而你之前基于 master 创建的修改分支已经落后 master 分支,这时需要 rebase 后再进行修改。

先根据前面 同步上游代码 的步骤更新 master 分支代码,然后 rebase:

go 复制代码
git rebase master

然后再根据反馈修改代码并使用:

go 复制代码
git commit --amend
git push origin fix-ime-context --force

⚠️ 注意:不需要关闭原来的 MR,以上操作会自动更新 MR,reviewer 会根据新的修改决定是否允许合并。

删除分支

删除远程分支:

go 复制代码
git push origin --delete fix-bug

执行后,GitLab 上的 fix-bug 分支会被移除。

如果你本地也有该分支,可一并删除:

go 复制代码
git branch -d fix-bug        # 已合并可安全删除
git branch -D fix-bug        # 强制删除(未合并也可删)

参与开源项目,既是技术历练,也是心态修行。

阅读文档、遵循规范、沟通协作,这些看似繁琐的步骤,其实正是开源精神的体现。

也许第一次提交会让你焦虑,但当你的名字出现在项目的贡献者列表中,那种成就感,足以让一切努力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