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名这块儿得讲究
名字起得好,注释写得少。命名是代码可读性的第一道门面。
包名:全部小写,用逆域名形式。比如 。别整啥大写字母或者下划线在里面,显得不专业。
类名/接口名:大驼峰,就是每个单词首字母都大写。比如 , 。类名用名词,接口名可以用形容词()或者名词。
方法名:小驼峰,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小写。比如 , 。方法名最好是动词开头,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干啥的。
变量名:同样小驼峰。比如 , 。临时变量像循环里的 , , 这种可以用,但作用域稍大的变量名必须有意义,别再用 , , 糊弄事了。
常量名:全部大写,单词间用下划线连接。比如 , 。记住,是 修饰的才算常量。
二、代码格式不能乱
格式是代码的仪表,穿得邋里邋遢,谁有耐心看你的内在美?
缩进:现在主流的IDE都支持用4个空格代替Tab。就统一用空格,别混着用,不然在不同环境下一打开,格式全乱套了。
大括号:推荐"埃及风格",左大括号不换行。
空格:操作符两边、逗号后面、if/for等关键词和小括号之间,都加上空格。比如 , 。这小细节能让代码呼吸感更强。
行宽:一行别写太长,建议别超过120个字符。超了就该换行了,换行时注意对齐,一般比上一行缩进一级。
空行:方法之间、逻辑段落之间,用空行隔开。就像文章分段一样,让代码结构更清晰。
三、注释的艺术
代码即文档是理想,好的注释是现实。
JavaDoc:公共的类、接口、方法、字段,都给我写上JavaDoc。用 ,把功能、参数、返回值、异常都说明白。这是给调用者最直接的说明书。
行内注释:少写"做了什么"(代码已经说了),多写"为什么这么做"。尤其是一些看似奇怪的逻辑或者业务上的特殊处理,必须注释原因。比如 。
四、OOP的那些原则
Java是面向对象的语言,别把它当脚本写。
访问控制:, , 用起来。字段能private就private,需要外部访问就提供getter/setter。这叫封装,能减少不必要的耦合。
多用接口:面向接口编程,而不是实现。这能让你的代码更灵活,更容易测试和扩展。
单一职责:一个类只干一件事,一个方法也只干一件事。别把一个方法写成几百行,跟一篇没标点符号的论文似的。拆,拆成多个小方法,每个方法名就解释了它在干啥。
慎用继承,多用组合:继承是强耦合,组合更灵活。"is-a"关系用继承,"has-a"关系用组合。
五、异常处理要谨慎
别吞异常:抓了异常 ,然后什么都不干,这是最恶劣的行为。至少打个日志,让人知道出问题了。
使用特定异常:能抓 就别直接抓 。抓得太泛,会把真正意想不到的bug也掩盖掉。
异常信息要有用:抛出异常时,信息要能帮助定位问题。别就写个 。
六、集合和并发
集合初始化:使用 , 或者直接 (Java 9+)来初始化集合,别老用 然后一个个 。
预估集合大小:如果你知道 大概要装多少数据,创建时就指定初始容量,避免多次扩容带来的性能开销。
并发安全:在多线程环境下,搞清楚你的集合是不是线程安全的。不是的话,用 , 或者通过 来包装。
七、常量与魔法数字
别在代码里直接写死数字或者字符串,特别是那些有特定含义的。比如 , 谁知道1是啥意思?定义成常量 , 然后用 , 一目了然。
八、工具类与代码复用
通用的、无状态的工具方法,抽到工具类里。工具类一般写成 的,构造函数私有化,防止被实例化。方法都是 的。
说到底,代码规范不是死板的教条,而是一种团队共识和职业素养。它能让你的代码从"能跑"升级到"优雅",让协作变得更顺畅,也让后续的维护成本大大降低。刚开始可能觉得束缚,但习惯了之后,你会发现它带来的好处远大于那一点点书写上的麻烦。好了,今天就扯这么多,希望对各位码农兄弟姐妹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