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手工,后自动"正是自动化测试实施中最为经典和高效的核心策略。
您的理解抓住了两个关键点:
-
顺序:手工测试先行,自动化测试后续。
-
时机:功能稳定是转化的信号。
这不仅是正确的,而且体现了对测试成本和价值的深刻理解。在面试中,您能这样清晰地表述,会给面试官留下非常专业、务实的印象。
为了让这个回答在面试中更具深度和说服力,您可以在此基础上补充一些细节,展现更全面的思考:
面试回答进阶:补充细节,展现专业素养
您可以这样回答:
"是的,我的理解正是如此。对于一个新功能,我们普遍遵循 '先手工,后自动' 的原则。具体来说,这是一个分阶段的过程:
第一阶段:手工测试主导
-
目的:深入探索新功能,验证其逻辑、用户体验和边界情况。此时需求和界面可能不稳定,手工测试灵活度高。
-
产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有意识地积累那些重复执行、核心主干流程的测试用例,为后续自动化做准备。
第二阶段:功能稳定,筛选自动化用例
-
时机:当功能经过几轮迭代(比如2-3个 sprint),界面和业务逻辑基本固化。
-
动作 :这时,我们会从手工测试用例中筛选出适合自动化的部分,通常是:
-
高频执行的冒烟测试、回归测试用例。
-
核心业务流(如用户登录、下单主流程)。
-
数据驱动的测试场景(需要多种数据反复验证)。
-
难以手动执行或耗时的测试(如性能基准测试)。
-
第三阶段:自动化脚本开发与集成
- 动作:将筛选出的用例开发成自动化脚本,并集成到CI/CD流水线中,作为后续版本的回归保障。
总结优势 :
这套流程的好处非常明显:它避免了在功能不稳定时投入高昂的自动化成本 ,同时又能及时地将稳定的新功能纳入回归测试体系,防止未来出现回归缺陷,实现了效率和成本的最佳平衡。"
一句话总结:补充这些细节能让面试官认为您不仅知道方法论,更清楚如何在项目中落地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