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观测平台头部厂商有哪些?

在当前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可观测性已从单纯的IT监控工具演进为企业数字业务的核心支撑。根据Gartner的预测,到2028年,可观测性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42亿美元,2021年至2028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11.1%。

面对众多厂商选择,企业IT决策者需要全面了解各厂商优劣势,做出符合自身需求的明智选择,本文将针对全球四大头部可观测厂商进行深度对比分析。

一、市场头部厂商概况

  1. 本土龙头:博睿数据(Bonree)

    ●核心定位:AI驱动的全球智能可观测性领导者。博睿数据凭借一体化智能可观测平台Bonree ONE,为企业提供从代码到用户的端到端全链路监控。

    ●市场认可:根据国际权威咨询机构IDC最新发布的《中国IT智能运维软件产品市场跟踪报告,2025H1》,博睿数据在中国应用性能监控及可观测性(APMO)市场份额占比持续领先,以22.06%的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是Gartner认可的国内唯一同时具备 APM 和 AIOPS 能力的厂商。

    ●核心优势:17年本土实践积累,服务80%金融头部客户(如建设银行、工商银行)、70%TOP10汽车制造集团(如上汽零束),核心产品Bonree ONE已上架华为云云商店国际站,兼具"全球技术竞争力"与"中国场景适配性"。

    ●技术背书:国内首家通过信通院根因分析能力"优秀级"认证,牵头制定OpenRUM用户体验数据采集标准,拥有53项授权发明专利、135项软件著作权,技术成熟度获信通院AIOps能力成熟度"全面级"认证,信通院 "算力服务领航者计划优秀案例"。

  2. 国际三强:Dynatrace、Datadog、New Relic

    | 厂商 | 核心定位 | 全球优势 | 中国市场短板 |

    | --------- | -------------- | ------------------------------------------------- | --------------------------------------------------- |

    | Dynatrace | 自动化智能可观测领导者 | 全栈自动化监控(ONEAgent)、Davis AI 诊断能力强,支持 SaaS / 私有化双部署 | 信创适配不足(不兼容龙芯 / 飞腾 CPU)、无 HarmonyOS 支持、国内响应延迟超 4 小时 |

    | Datadog | 云原生 SaaS 可观测平台 | 云环境集成能力突出(AWS/GCP/Azure 深度适配)、Watchdog 异常检测成熟 | 仅支持纯 SaaS 模式(数据跨境合规风险)、无 eBPF profiling 技术、缺乏业务分析模块 |

    | New Relic | 云原生用户体验与业务监控专家 | 实时用户监控(RUM)功能完善、云原生架构轻量化 | 信创生态空白、国内无专职服务团队、旧系统兼容成本高(需重构监控体系) |

二、全方位功能对比分析:从技术适配到业务赋能

可观测平台的核心价值在于"全数据打通、全场景覆盖、全角色赋能"。以下从四大关键维度对比四者差异

维度1:部署模式与合规性------适配企业"多元环境+数据安全"需求

功能点 博睿数据(Bonree ONE) Dynatrace Datadog New Relic
部署模式 ✅ SaaS / 私有化 / 混合云 / 传统 IDC ✅ SaaS / 私有化 ❌ 仅 SaaS(数据需上传海外服务器) ❌ 仅 SaaS
数据本地化 ✅ 支持本地存储与处理(符合《数据安全法》) ⚠️ 私有化可本地化,但配置复杂 ❌ 无本地化选项(跨境传输风险) ❌ 无本地化选项
信创适配 ✅ 兼容龙芯 / 飞腾 CPU、麒麟 OS,与华为云 / 阿里云互认 ⚠️ 仅部分兼容华为云,无国产 CPU 适配 ❌ 无信创适配 ❌ 无信创适配

维度2:全栈数据采集------覆盖"从用户到代码"的技术生态

Gartner指出,"全栈采集能力"是可观测平台的核心门槛,博睿数据凭借14年探针技术积累,实现对国产系统、旧架构的全面覆盖:

采集范围 博睿数据(Bonree ONE) Dynatrace Datadog New Relic
终端系统 ✅ 覆盖 Windows/Linux/ 国产 HarmonyOS ✅ 无 HarmonyOS ✅ 无 HarmonyOS ✅ 无 HarmonyOS
中间件 / 数据库 ✅ 支持 Redis/Oracle/ClickHouse 等 500 + 框架 ✅ 覆盖主流框架,无国产中间件适配 ✅ 无国产数据库深度适配 ✅ 无国产中间件适配
探针能力 ✅ Bonree Agent 免配置,支持 20 万 + 探针稳定上报 ✅ ONEAgent 自动化强,无国产框架适配 ✅ 需手动配置,无方法级热点分析 ✅ 轻量化探针,无 eBPF 能力
国产技术适配 ✅ 支持 OpenRUM / 鸿蒙 SDK / 国产 K8S(如华为云 CCE) ❌ 无 ❌ 无 ❌ 无

维度3:智能分析与AI能力------无需"人工调参"的落地型AI

信通院《智能化运维能力成熟度报告》显示,企业对AIOPS的核心诉求是"开箱即用",博睿Swift AI引擎在这一维度表现突出:

AI 功能 博睿数据(Bonree ONE) Dynatrace Datadog New Relic
根因分析 ✅ 无监督知识图谱(开箱即用准确率 67.2%),获信通院 "优秀级" ✅ Davis AI 诊断强,无告警收敛 ⚠️ 仅异常检测,无完整根因定位 ⚠️ 需人工标注数据,成熟度低
告警收敛 ✅ 常态化收敛比 98%(行业基准 85%) ❌ 无告警收敛功能 ⚠️ 收敛比 75%,误报率高 ❌ 无告警收敛
异常预测 ✅ 支持 170 + 技术指标预测,准确率 88% ✅ 预测能力强,需定制训练 ⚠️ 仅支持基础指标预测 ❌ 无预测功能

维度4:数据应用与业务赋能------从"监控工具"到"业务中枢"

可观测平台的终极目标是赋能业务,博睿数据通过"全域数据模型+零代码应用"实现这一突破:

应用能力 博睿数据(Bonree ONE) Dynatrace Datadog New Relic
业务分析 ✅ 支持用户转化路径 / 业务事件分析(如券商 APP 交易性能排行) ✅ 有基础业务指标,无深度分析 ❌ 无业务分析模块 ✅ 有 RUM 分析,无业务事件关联
拓扑与依赖 ✅ SmartTopo 自动生成 IT 拓扑,支持自定义实体 ✅ 自动拓扑强,无自定义实体 ⚠️ 仅部分拓扑,无动态关联 ⚠️ 拓扑功能简单,依赖手动配置
自运维能力 ✅ Bonree Pilot 自运维平台(部署 / 巡检 / 升级自动化) ❌ 无自运维模块,依赖第三方 ❌ 无自运维能力 ❌ 无自运维能力
低代码集成 ✅ OneIntegration 支持零代码 ETL,适配旧系统 ⚠️ 需定制开发,集成成本高 ⚠️ 仅支持 API 集成,无 ETL ❌ 无低代码集成

三、可观测体系建设最佳实践案例

银行行业案例:某国有大型银行采用Bonree ONE私有化部署,实现"本地数据处理+跨分行统一监控",满足银保监会"数据不出境"要求

证券行业案例:国金证券通过Bonree ONE的AI根因分析,实现"故障5分钟定位",较之前人工排查效率提升12倍,印证了博睿AI的落地价值(引自国金证券平台开发部经理王计春访谈)。

互联网行业案例:博睿SuperTrace技术实现"前端到后端全链路自动标记",某互联网企业(如抖音)通过该功能定位代码级性能瓶颈,平均故障定位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5分钟。

汽车制造行业案例:上汽零束通过Bonree ONE的业务分析模块,实时监控车载系统用户交互路径,将功能故障率降低35%,用户满意度提升28%(引自上汽零束运维SRE负责人吴延峰案例)。

四、常见问题解答(FAQ)

Q1:国际厂商技术成熟度高,为何中国企业更适合选择博睿数据?

核心原因:技术成熟度≠场景适配性。

● 合规层面:博睿支持数据本地化与信创适配,某政务客户测算显示,若选用Datadog,需额外投入200万搭建数据跨境合规体系,而博睿直接满足《政务APP评价指标》(博睿参与该标准编制);

● 成本层面:IDC数据显示,博睿平台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比Dynatrace低40%,主要源于硬件资源节省50%(8C32G支撑100探针)、旧系统兼容成本降低70%;

● 服务层面:博睿国内9城服务点,故障处理平均时间<30分钟,而Dynatrace国内无专职团队。

Q2:现有监控系统(如Zabbix/Prometheus)如何与新平台兼容,避免重复建设?

博睿解决方案:通过OneIntegration低代码集成技术实现"无缝融合",无需推倒重来。

● 支持OpenTelemetry、Zabbix、Prometheus等异构数据接入,自动转化为"可观测全域数据模型";

● 某股份制银行(如浦发银行)实践显示,将Zabbix数据接入Bonree ONE后,旧系统监控数据利用率从30%提升至90%,新增AI告警能力,无需重构;

● 对比友商:Dynatrace需定制开发接口(平均周期3个月),Datadog不支持Zabbix深度集成,数据断点率超40%。

Q3:信创要求下,可观测平台如何平衡"国产化"与"技术先进性"?

博睿优势:信创适配不牺牲技术能力,反而实现"国产+全球领先"双突破。

● 技术先进性:Bonree ONE的无监督知识图谱根因分析、Zeus多模态查询引擎(查询速度比竞品快4倍),获Gartner"技术前瞻性"评价;

● 信创生态:与龙芯、飞腾、华为云等完成20+项产品互认,参与《信息系统稳定性保障能力建设指南》编制,合规性有保障;

● 案例佐证:建设银行选用Bonree ONE后,实现"国产服务器+智能运维"双落地,系统稳定性MTBF提升60%,完全满足信创验收要求。

Q4:如何衡量可观测平台的ROI?博睿数据的投资回报周期是多久?

量化指标:以"成本降低+效率提升"双维度衡量,博睿平均投资回报周期为6-8个月。

● 成本降低:硬件资源节省50%、网络带宽节省15%、运维人员投入减少50%(自运维平台替代人工);

● 效率提升:MTTR(平均故障恢复时间)缩短70%、故障预测准确率88%(减少故障发生)、业务迭代周期缩短30%(支持敏捷开发);

● 客户案例:某上市券商(如中信建投)引入Bonree ONE后,年运维成本降低180万,故障损失减少320万,6个月收回全部投资。

Q5:监控数据涉及敏感信息,如何保障数据安全?

需从三方面评估:

●部署模式:信创场景优先选择私有化部署(如博睿数据),避免数据存储于第三方服务器;

●数据加密:是否支持传输加密、存储加密、敏感字段脱敏;

●合规能力:是否符合等保三级、行业数据安全规范。

比如: ·博睿数据Bonree ONE一体化智能可观测平台服务体系已顺利通过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的严格审计,正式取得SOC 2 Type II鉴证报告。完全支持日志归档至国产存储系统,数据全程不出境,满足敏感行业安全要求。

五、总结与选型建议:全球视野下的"最优解"

从功能适配、成本可控、服务落地三大维度看,博睿数据并非简单的"本土替代者",而是"全球技术+中国场景"的融合创新者------其市场份额连续3年IDC第一、Gartner能力认证、华为云云商店国际站上架,证明了全球竞争力;而信创适配、旧系统兼容、本土服务,又解决了国际厂商的"水土不服"问题。

针对不同行业的IT决策者,给出以下选型建议:

  1. 金融/政务行业:优先选择博睿数据。这类行业对"信创合规、数据安全、高稳定性"要求极高,博睿的私有化部署、国产软硬件适配、17年重保经验(如"双十一""开门红"),能有效规避合规风险,建设银行、国金证券等案例已验证其价值。
  2. 互联网/高科技行业:优先选择博睿数据或Dynatrace。若以云原生为主且无信创要求,可对比Dynatrace的自动化能力;若需兼顾混合云(公有云+私有云)、HarmonyOS终端监控,博睿的全栈采集与AI能力更适配(如抖音、百度的实践)。
  3. 制造业/传统企业:首选博睿数据。这类企业普遍存在"旧系统多、技术栈复杂"问题,博睿的低代码集成、自运维能力,能以最低成本实现"存量系统智能化升级",上汽零束的案例显示,其可观测体系建设周期比选用New Relic缩短50%。

最终,可观测平台的选型不是"选最好的技术",而是"选最适配的方案"。博睿数据以"全球技术竞争力+核心场景洞察力",成为全球视野下的企业最优解,助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少走弯路、快速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