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语言的垃圾回收机制

内存垃圾的产生

程序在内存上被分为堆区、栈区、全局数据区、代码段、数据区五个部分。对于C++等早期编程语言栈上的内存回由编译器负责管理回收,而堆上的内存空间需要编程人员负责申请和释放。在Go中栈上内存仍由编译器负责管理回收,而堆上的内存由编译器和垃圾收集器负责管理回收,给编程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

垃圾是指程序向堆栈申请的内存空间,随着程序的运行已经不再使用这些内存空间,这时如果不释放它们就会造成垃圾,也就是内存泄漏。

Go 复制代码
 package main

 //假设每个人都拥有自己都一部手机
 type Person struct {
    phone *Phone
 }

 type Phone struct {
    money int
 }

 func main() {
    //定义一个Person为超超
    chao := new(Person)

    //超超一开始用的是iphone12
    iphone := &Phone{money: 6599}
    chao.phone = iphone
    //华为推出了鸿蒙,于是超超果断入了一部mate40
    huawei := &Phone{money: 5899}
    chao.phone = huawei

 }

随着超超将手机从iphone换成了华为,phone指向的内存空间就变成了垃圾,这时就需要对phone指向的内存空间进行回收,否则就变成了内存泄漏。


Golang垃圾回收机制

Go1.3采用的标记清除法 ,Go1.5采用三色标记法 ,Go1.8采用三色标记法+混合写屏障


标记清除法

分为两个阶段:标记和清除

标记阶段:从根对象出发寻找并标记所有存活的对象。

清除阶段:遍历堆中的对象,回收未标记的对象,并加入空闲链表

缺点:需要暂停程序STW

步骤:

  1. 进行STW(暂停程序业务逻辑),然后从main函数开始找到不可达的内存占用和可达的内存占用
  2. 开始标记,程序找出可达内存占用并标记
  3. 标记结束,清除未标记的内存占用
  4. 结束STW停止暂停,让程序继续执行,循环该过程直到main生命周期结束。

一开始的做法是将垃圾清理结束时才停止STW,后来优化了方案将清理垃圾放到了STW之后,与程序运行同时进行,这样做减少了STW的时长。但是STW会暂停用户逻辑对程序的性能影响是非常大的,这种粒度的STW对于性能较高的程序还是无法接受,因此Go1.5采用了三色标记法优化了STW。


三色标记法

将对象标记为白色,灰色和黑色

白色:不确定对象(默认色) ;黑色:存活对象;灰色:存活对象,子对象待处理

步骤:

  1. 将所有对象标记为白色
  2. 从根节点集合出发,将第一次遍历到的节点标记为灰色放入到集合列表中
  3. 遍历灰色集合,将灰色节点遍历到的白色节点标记为灰色,并把灰色节点标记为黑色、
  4. 循环整个过程
  5. 直到灰色节点集合为空,回收所有白色节点

这种方法有个缺陷:如果对象的引用被用户修改了,那么之前的标记就无效了。

分析bug的根源所在,主要是因为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下面俩种情况

  1. 一个白色对象被黑色对象引用
  2. 灰色对象与它之间的可达关系的白色对象遭到破坏

因此在此基础上拓展出了俩种方法,强三色不变式和弱三色不变式

  1. 强三色不变式:不允许黑色对象引用白色对象
  2. 弱三色不变式:黑色对象可以引用白色,白色对象存在其他灰色对象对他的引用,或者他的链路上存在灰色对象

为了实现这俩种不变式的设计思想,从而引出了屏障机制,即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加一个判断机制,满足判断机制则执行回调函数。

屏障机制分为插入屏障删除屏障 ,插入屏障实现的是强三色不变式,删除屏障则实现了弱三色不变式。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栈的运行效率,屏障只对堆上的内存对象启用,栈上的内存会在GC结束后启用STW重新扫描。

插入屏障 :对象被引用时触发的机制,当白色对象被黑色对象引用时,白色对象被标记为灰色(栈上对象无插入屏障)

缺点在于:如果对象1在栈上新创建了一个对象6,由于栈没有屏障机制,所以对象6仍为白色节点会被回收

所以栈在GC迭代结束时(没有灰色节点),会对栈执行STW,重新进行扫描清除白色节点。(STW时间为10-100ms)

删除屏障 :对象被删除时触发的机制。如果灰色对象引用的白色对象被删除时,那么白色对象会被标记为灰色

缺点 :这种做法回收精度较低 ,一个对象即使被删除仍可以活过这一轮再下一轮被回收。(如果对象4没有引用对象3,此时对象3应该作为垃圾被回收,但是对象3却要等到下一轮GC才会被回收)

同样也存在对栈的二次扫描影响程序的效率。


三色标记+混合写屏障技术

基于插入写屏障和删除写屏障在结束时需要STW来重新扫描栈,所带来的性能瓶颈,Go在1.8引入了混合写屏障的方式实现了弱三色不变式的设计方式,混合写屏障分下面四步

  1. GC开始时将栈上可达对象全部标记为黑色(不需要二次扫描,无需STW)
  2. GC期间,任何栈上创建的新对象均为黑色
  3. 被删除引用的对象标记为灰色
  4. 被添加引用的对象标记为灰色
相关推荐
周杰伦_Jay3 小时前
【智能体(Agent)技术深度解析】从架构到实现细节,核心是实现“感知环境→处理信息→决策行动→影响环境”的闭环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微服务·架构·golang·数据挖掘
天使街23号6 小时前
go-dongle v1.2.0 发布,新增 SM2 非对称椭圆曲线加密算法支持
开发语言·后端·golang
雨中散步撒哈拉8 小时前
16、做中学 | 初三上期 Golang面向对象_进阶
爬虫·python·golang
Java小混子10 小时前
golang项目CRUD示例
开发语言·后端·golang
想搞艺术的程序员10 小时前
Go 优雅关闭实践指南:从原理到框架落地
开发语言·后端·golang
百***416616 小时前
Go-Gin Web 框架完整教程
前端·golang·gin
猫头虎17 小时前
Rust评测案例:Rust、Java、Python、Go、C++ 实现五大排序算法的执行时间效率比较(基于 OnlineGDB 平台)
java·开发语言·c++·python·golang·rust·排序算法
像风一样自由20201 天前
Go语言入门指南-从零开始的奇妙之旅
开发语言·后端·golang
kgduu1 天前
go-ethereum之rpc
开发语言·rpc·golang
古城小栈2 天前
Go 1.25 发布:性能、工具与生态的全面进化
开发语言·后端·gol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