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主要介绍从接触管理后台开始至现在,开发思维和开发方式的变化。页面如下所示:
(ps:本文所说的管理后台大部分页面仅涉及增删改查功能。)
first
在刚开始学习接触这类后台时,仅处于初学阶段,开发步骤是这么走的。
拉框架代码--> 初始化项目结构 --> 填充主要代码 --> ... --> 验收
但在编写代码的时候,技能掌握不熟,element-ui也是初次编写,所以编写的代码风格如下:一行一行代码手动编写,每个api手动敲,往死工夫下,往往编写好一个配置页面,其他页面复制粘贴,然后改改label、prop等结构后继续开发,重复往始,枯燥把平台给敲出来。虽然能出来结果,但是费时耗力。
second
在做了好几个管理后台后,对于重复枯燥的编写方式感觉厌烦了,这时候做多了发现,基本都是table+form两个主要组件构成一个页面配置,table和dialog中又是主要用label、prop两个属性,这时候想着做一个通用组件,仅编写主要属性,其余通过循环渲染出来。
这时的代码编写如下:一个vue组件里代码少,仅需关注需要配置的内容,其余代码无需特别关注,简化了代码复制粘贴的时间,且配置清晰,不会太多代码看着难以查找。
生成table的配置
生成form的配置
third
使用了一段时间的组件化思想后,虽然省时了,但发现了不少的弊端,主要为需要加逻辑、插槽、配置,需组件里增加暴露配置才能使用,配置会变多,混乱。
这个阶段暂时没有想到很好的方式解决,决定两种方式混用。先分析需求,那个页面简单可以使用组件化,那个页面功能多,需要纯手动编写,那些页面可以两种混用,以至于暂时解决了目前的问题,开发速度也不慢,但是页面的代码两种风格混用,眼花缭乱。
截取一个片段:table手动编写,form配置生成
fourth
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组件化编写的比较片面,扩展没有做的很好,在初次需求开发时可以分析考虑是否使用,但是在开发完,需求变更时,如果简单扩展组件是最好的情况,但是如果不能满足,成本就比较大了。
在这个阶段,已经逐渐会使用node编写一些小脚本,认识了一些模板化工具等(handlebars),分析了下公司使用的接口文档swagger,看到的结构都是有迹可循,可以解析出api路径、table和form需要编写的prop、label、type等主要信息,尝试写了脚本解析成功,并且能生成代码
这时的思想,想着页面不使用组件了,重复的代码全部通过模板生成出来,得到一个简单的工程。后续需要扩展、改造的代码在继续开发。
此时页面的代码风格如first所示,但均通过简单的配置,通过脚本自动生成出来。(PS:目前仅编写了table的模板,form依旧使用了组件化,适用于当前需求分析,具体情况具体编写模板文件生成代码)
简单配置信息如下所示:
总结
代码风格,从最初的什么都写,到组件化,在变回最初的风格,主要简化了开发效率,将可重复的内容通过模板生成。高度集成的多功能的组件,虽然方便使用,但是在扩展性不好时,需求会无法展开,令人头疼,编写多功能组件时,尽量考虑扩展,二次封装时,保留原组件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