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策略模式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允许在运行时根据需要选择算法的行为。策略模式通过创建表示不同策略的类,以及一个行为随着策略对象改变而改变的上下文对象,实现了将对象的行为与对象分离。
在策略模式中,抽象策略类定义了若干个算法标识,即定义了若干个抽象方法,而具体策略类则实现了抽象策略类中定义的抽象方法。上下文类依赖于抽象策略类,它包含用策略(接口)声明的变量,并使用策略对象来改变自身的行为。
实现举例
cp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 抽象策略类
class Strategy {
public:
virtual void doSomething() = 0;
};
// 具体策略类1
class ConcreteStrategyA : public Strategy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override {
std::cout << "使用策略A执行任务" << std::endl;
}
};
// 具体策略类2
class ConcreteStrategyB : public Strategy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override {
std::cout << "使用策略B执行任务" << std::endl;
}
};
// 上下文类
class Context {
public:
Context(Strategy* strategy) : strategy_(strategy) {}
void setStrategy(Strategy* strategy) {
strategy_ = strategy;
}
void doSomething() {
strategy_->doSomething();
}
private:
Strategy* strategy_;
};
int main() {
// 创建上下文对象并设置初始策略为策略A
Context*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ConcreteStrategyA());
context->doSomething(); // 输出:使用策略A执行任务
delete context;
// 创建上下文对象并设置初始策略为策略B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ConcreteStrategyB());
context->doSomething(); // 输出:使用策略B执行任务
delete context;
return 0;
}
总结
策略模式具有以下特性:
- 行为型设计模式:策略模式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允许在运行时根据需要选择算法的行为。
- 抽象策略类和具体策略类的分离:策略模式通过抽象策略类和具体策略类的分离,实现了行为和对象的分离。抽象策略类定义了若干个算法标识,即定义了若干个抽象方法,而具体策略类则实现了抽象策略类中定义的抽象方法。
- 行为可替换:策略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行为的变化,不同的策略可以相互替换,从而使得系统更加灵活和可扩展。
- 行为定制:策略模式允许在运行时根据需要选择算法的行为,从而实现对行为的定制。
- 扩展性:策略模式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当需要添加新的算法时,只需要创建一个新的具体策略类,并在上下文类中添加对新策略类的引用,而不需要修改现有的代码。
- 代码简洁:策略模式使得代码更加简洁,因为所有的算法都被封装在具体的策略类中,从而使得代码更加清晰和易于维护。
- 灵活性和可维护性:策略模式提供了灵活且易于维护的方式来处理不同的算法或行为,使得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最合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