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蓝牙的概念
蓝牙,是一种利用低功率无线电,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的无线电技术,能在包括移动电话、PDA、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蓝牙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GHz ISM(即工业、科学、医学)频段,使用IEEE802.11协议。
2. 蓝牙的发展历程
自1994年由爱立信推出至今,蓝牙技术已经走过了20个岁月。从最初的Bluetooth V1.0,到Bluetooth V5.2,经历了近9个版本的修订后,发展为当前的状况。
"蓝牙"的形成背景:
1998 年 5 月,爱立信、诺基亚、东芝、 IBM和英特尔公司等五家著名厂商,在联合开展短程无线通信技术的标准化活动时提出了蓝牙技术,其宗旨是提供一种短距离、低成本的无线传输应用技术。
芯片霸主 Intel 公司负责半导体芯片和传输软件的开发,爱立信负责无线射频和移动电话软件的开发, IBM 和东芝负责笔记本电脑接口规格的开发。
1999 年下半年,著名的业界巨头微软、摩托罗拉、三星、朗讯与蓝牙特别小组的五家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蓝牙技术推广组织,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蓝牙"热潮。
全球业界即将开发一大批蓝牙技术的应用产品,使蓝牙技术呈现出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并预示着 21 世纪初将迎来波澜壮阔的全球无线通信浪潮。
第一代蓝牙:关于短距离通讯早期的探索,使用的是BR技术,此时蓝牙的理论传输速率,只能达到721.2Kbps。
第二代蓝牙:新增的 EDR(Enhanced Data Rate)技术,使得蓝牙设备的传输率可达 3Mbps。
第三代蓝牙:核心是 AMP(Generic Alternate MAC/PHY),这是一种全新的交替射频技术,支持动态地选择正确射频,传输速率高达 24Mbps
第四代蓝牙:主推" Low Energy"低功耗, BLE(Bluetooth Low Energy)低功耗功能
第五代蓝牙:开启「物联网」时代大门,在低功耗模式下具备更快更远的传输能力
3. 蓝牙技术概述
蓝牙协议包括两种技术:BR:Basic Rate和LE:Low Energy。这两种技术都包括搜索(discovery)管理、连接(connection)管理等机制,但它们是不能互通的。
厂商如果只实现了一种,那么只能与同样实现该技术的设备互通。
如果厂商要确保能和所有的蓝牙设备互通,那么就只能同时实现两种技术,而不去管是否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