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明
迭代器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让你能在不暴露集合底层表现形式(列表、栈和树等)的情况下遍历集合中所有的元素。
(一) 解决问题
遍历聚合对象中的元素,而不需要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二) 使用场景
- 需要对聚合对象中元素进行遍历,并且不想暴露其内部结构
- 减少程序中重复的遍历代码时
- 能够遍历不同的甚至是无法预知的数据结构时
二、结构
- **迭代器(Iterator)**接口声明了遍历集合所需的操作:获取下一个元素、获取当前位置和重新开始迭代等。
- **具体迭代器(ConcreteIterators)**实现遍历集合的一种特定算法。迭代器对象必须跟踪自身遍历的进度。这使得多个迭代器可以相互独立地遍历同一集合。
- **集合(Collection)**接口声明一个或多个方法来获取与集合兼容的迭代器。请注意,返回方法的类型必须被声明为迭代器接口,因此具体集合可以返回各种不同种类的迭代器。
- **具体集合(ConcreteCollections)**会在客户端请求迭代器时返回一个特定的具体迭代器类实体。你可能会琢磨,剩下的集合代码在什么地方呢?不用担心,它也会在同一个类中。只是这些细节对于实际模式来说并不重要,所以我们将其省略了而已。
- **客户端(Client)**通过集合和迭代器的接口与两者进行交互。这样一来客户端无需与具体类进行耦合,允许同一客户端代码使用各种不同的集合和迭代器。客户端通常不会自行创建迭代器,而是会从集合中获取。但在特定情况下,客户端可以直接创建一个迭代器(例如当客户端需要自定义特殊迭代器时)。
三、伪代码
python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__doc__ = """
迭代器模式
例:迭代树结构对象
"""
from collections.abc import Iterable, Iterator
class TreeNode:
"""树节点类"""
def __init__(self, value):
self.value = value
self.children = []
def add_child(self, child):
self.children.append(child)
def __str__(self, level=0):
indent = " " * level
result = f"{indent}{self.value}\n"
for child in self.children:
result += child.__str__(level + 4)
return result
class Tree(Iterable):
"""聚合对象"""
def __init__(self, root):
self.root = root
def __iter__(self) -> Iterator:
return TreeIterator(self.root)
class TreeIterator(Iterator):
"""迭代器"""
def __init__(self, node):
self.stack = [node]
def __next__(self):
if not self.stack:
raise StopIteration
node = self.stack.pop()
self.stack.extend(reversed(node.children))
return node.value
if __name__ == "__main__":
"""
A
B
D
E
C
F
"""
# 构建树形结构
root = TreeNode("A")
b = TreeNode("B")
c = TreeNode("C")
d = TreeNode("D")
e = TreeNode("E")
f = TreeNode("F")
root.add_child(b)
root.add_child(c)
b.add_child(d)
b.add_child(e)
c.add_child(f)
# 遍历树形结构
tree = Tree(root)
for value in tree:
print(value)
四、优缺点
优点
- **简化了聚合对象的接口:**迭代器模式将遍历集合元素的责任分离出来,使得聚合对象和迭代器对象的职责更加清晰,聚合对象只需提供迭代器而无需关注遍历逻辑。
- **隐藏了集合的内部结构:**迭代器模式封装了集合的内部实现细节,使得客户端可以透明地访问集合元素,而不必关心集合的具体实现方式。
缺点
- **不适合过于简单的集合:**对于结构简单、元素数量少的集合,不如直接遍历集合来得简单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