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not x % 2
=> if x % 2 != 0
Python HTML和XML解析的第三方库是 Beautifull Soup
不属于软件设计原则是 自底向上
用来表示实体 之间联系的是 二维表
当对关系R和S进行自然连接时,要求R和S含有一个或者多个共有的 属性(关系就是二维表)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所需要的存储空间一般要 多于 顺序存储结构。
算法的有穷性 :运行时间。
None,raise,if都是python语言关键字。function不是python语言关键字。
在'{:*^10.4}'
中,.4
确实表示输出的字符串长度,字符串被截断为4个字符。
{:.2f}
表示将浮点数格式化为具有两位小数的字符串。
常见的ASCII字符及其对应的十进制和十六进制值:
- 大写字母 A-Z:
- A: 65 (0x41)
- B: 66 (0x42)
- ...
- Z: 90 (0x5A)
- 小写字母 a-z:
- a: 97 (0x61)
- b: 98 (0x62)
- ...
- z: 122 (0x7A)
- 数字 0-9:
- 0: 48 (0x30)
- 1: 49 (0x31)
- ...
- 9: 57 (0x39)
python
p = ord('a')
print(p,chr((p+3)%26+ord('a')))
ord('a')
返回小写字母'a'
对应的 ASCII 值,即97
。- 将这个 ASCII 值加上
3
,得到100
。 - 然后用
100
取26
的余数,得到22
。 - 再加上小写字母
'a'
的 ASCII 值,即97
,得到119
。 - 最后,
chr(119)
将这个数字转换为对应的 ASCII 字符,即小写字母'w'
。
所以,代码输出结果为:97 w
。
A:65 Z:90
a:97 z:122
0:48 9:57
continue:循环语句中使用(和分支无关)
python
for i in "CHINA":
for k in range(2):
print(i,end='')
if i == 'N':
break
输出结果:
CCHHIINAA
解析:
当遇到 'N' 时,内部的 for
循环会中断,但外部的 for
循环并不会受到影响,它会继续迭代下一个字符。因此,即使内部循环中断了,外部循环仍然会继续执行。
下面是循环执行过程的解释:
-
外部循环首先迭代到字符 'C',然后进入内部循环。在内部循环中,字符 'C' 会打印两次,因为
range(2)
会执行两次,然后继续外部循环。 -
外部循环迭代到字符 'H',然后进入内部循环。字符 'H' 会打印两次,然后继续外部循环。
-
外部循环迭代到字符 'I',然后进入内部循环。字符 'I' 会打印两次,然后继续外部循环。
-
外部循环迭代到字符 'N',然后进入内部循环。在内部循环中,字符 'N' 会打印一次,然后执行
break
语句退出内部循环,但外部循环并未终止。 -
外部循环迭代到字符 'A',然后进入内部循环。字符 'A' 会打印两次,然后继续外部循环。
因此,最终的输出为 'CCHHIINAA'。
在格式字符串中,如果要输出一个大括号 {},需要使用两对大括号 {{}} 来表示。
python
print("圆周率{{{1}{2}}}是{0}".format("无理数",3.1415926,"......"))
0 % 2 == 0
序列(Sequence)、映射(Mapping)和集合(Set)是 Python 中常见的数据类型,它们都是用来存储一组数据的,但在组织数据和访问数据的方式上有所不同。
- 序列(Sequence):
- 序列是一种有序的数据集合,其中的元素按照顺序排列,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对应的索引。
- Python 中常见的序列包括列表(List)、元组(Tuple)、字符串(String)等。
- 序列的特点是可以通过索引访问其中的元素,并且支持切片(Slice)操作。
- 映射(Mapping):
- 映射是一种无序的数据集合,其中的元素以键值对(key-value pair)的形式存储,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唯一的键。
- Python 中的映射类型主要是字典(Dictionary)。
- 映射的特点是通过键来访问对应的值,而不是像序列那样通过索引。
- 集合(Set):
- 集合是一种无序且不重复的数据集合,其中的元素没有顺序,也没有索引。
- Python 中的集合类型是集合(Set)和冻结集合(Frozen set)。
- 集合的特点是不能包含重复的元素,并且支持常见的集合运算,如并集、交集、差集等。
总结起来,序列适用于需要有序访问的数据,映射适用于需要通过键值对进行快速查找的数据,而集合适用于需要去重或进行集合运算的数据。在选择数据类型时,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来选择最适合的类型。
all()
是 Python 内置函数之一,用于判断给定的可迭代对象中的所有元素是否都为真(True)。如果所有元素都为真,则返回 True;如果存在至少一个元素为假(False)或者可迭代对象为空,则返回 False。
python
f = [6,0,100,5,10,5]
print(all(f)) #输出False
sorted()
是 Python 的内置函数之一,用于对可迭代对象进行排序。
sort()
方法是列表对象的一个方法,它会直接修改原始列表,并且没有返回值。列表被排序后,原始列表的顺序就会改变。sort(reverse=True)
是 Python 中列表的排序方法之一,用于对列表 lst
进行排序操作。其中,reverse=True
是一个可选的参数,用于指定排序顺序。当 reverse=True
时,表示按照逆序(从大到小或者从 Z 到 A)进行排序;而当 reverse=False
或者不指定该参数时,则表示按照正序(从小到大或者从 A 到 Z)进行排序。
id()
是 Python 内置函数,用于获取对象的内存地址(即对象的标识符)。id() 是 Python 内置函数,用于获取对象的内存地址(即对象的标识符)。
python
dat =['1','2','3']
for item in dat:
dat.remove(item)
print(dat)
具体来说,在第一次迭代时,遇到了 '1然后删除了它。接着,由于列表长度减少了,迭代器向后移动,指向了 '3',但是 '2' 被跳过了。然后,在下一次迭代时,迭代器指向了列表末尾,循环结束。所以最后会输出一个['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