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网络地址转换原理解析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即网络地址转换,是一种在1994年提出的地址转换技术。它的主要目的是在本地网络中使用私有地址,在连接互联网时转而使用全局IP地址。NAT实际上是为解决IPv4地址短缺而开发的技术。NAT的rfc文档地址:

RFC 2663: IP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 (NAT) Terminology and Considerations

常规NAT原理

NAT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将一个外部IP地址和端口映射到更大的内部IP地址集来转换IP地址。具体来说,NAT使用流量表将流量从一个外部(主机)IP地址和端口号路由到与网络上的终结点关联的正确内部IP地址。在这个过程中,设备可以用同一个公网地址来转换多个私网用户发过来的报文,并通过端口号来区分不同的私网用户,从而达到地址复用的目的。

使用NAT共享上网,这是当前NAT最主要的使用场景。

NAT术语解析

公共/全球/外部网络

全局或公共网络是具有唯一网络的地址域互联网号码分配机构(IANA)分配的地址或等效的地址注册表。该网络也称为NAT讨论期间的外部网络,简称外网。

专用/本地网络/内部网络

专用网络是独立于外部网络的地址领域地址。专用网络也可以称为本地网络网络。在私有领域中的主机和之间的透明路由NAT路由器为外部领域提供了便利。也称为内部网络,简称内网。

RFC专业NAT解析

NAT有三种,分别是源NAT、目的NAT和双向NAT,对一个ip报文,会有源ip 源端口 目的ip 目的端口四个部分组成,以经过路由器向外走的报文为例,下面表格列出了三种NAT对报文内容的修改部分:

|--------------------|-----------|-----------------|-------------|-------------|-------------------------|
| NAT类型 | 源ip | 源端口 | 目的ip | 目的端口 | 说明 |
| 普通(内网)NAT/源NAT | 内->公 | 内->公 | 不变 | 不变 | |
| 普通服务器NAT/源NAT | 内->公 | 内->公(固定端口) | 不变 | 不变 | 这就是当前国内服务器公网ip的提供方式 |
| 目的NAT | 不变 | 不变 | 内或外->外 | 内或外->外 | |
| 双向NAT | 内->公 | 内->公 | 内或外->外 | 内或外->外 | |
| | | | | | |

其中内指内网的ip或端口,公指公网的ip或端口,外指外网(外网一般就是用的公网ip)的ip或端口。

相关推荐
阿巴~阿巴~16 分钟前
TCP服务器实现全流程解析(简易回声服务端):从套接字创建到请求处理
linux·服务器·网络·c++·tcp·socket网络编程
凯子坚持 c27 分钟前
ToDesk深度评测:解析新一代远程控制软件的安全、性能与价值体系
网络·安全
IUGEI2 小时前
【计算机网络】HTTP/3如何实现可靠传输?
java·网络·后端·网络协议·tcp/ip·计算机网络·http
CIANTECH_Heidi2 小时前
精准配置重构光模块成本效能:深圳光特通信1X9、SFP单收/单发光模块
运维·服务器·网络·数据库·光模块
池以遇2 小时前
HCIP--OSPF综合实验
网络·智能路由器
元气满满-樱2 小时前
思科:静态路由配置实验
网络·智能路由器
せいしゅん青春之我3 小时前
【JavaEE进阶】JVM-面试中的高频考点1
java·网络·jvm·笔记·面试·java-ee
鸢尾掠地平3 小时前
防火墙的相关知识点与iptables源地址转换实验
网络
动感小麦兜3 小时前
00-华为hi3798mv100刷NAS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