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网络地址转换原理解析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即网络地址转换,是一种在1994年提出的地址转换技术。它的主要目的是在本地网络中使用私有地址,在连接互联网时转而使用全局IP地址。NAT实际上是为解决IPv4地址短缺而开发的技术。NAT的rfc文档地址:

RFC 2663: IP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 (NAT) Terminology and Considerations

常规NAT原理

NAT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将一个外部IP地址和端口映射到更大的内部IP地址集来转换IP地址。具体来说,NAT使用流量表将流量从一个外部(主机)IP地址和端口号路由到与网络上的终结点关联的正确内部IP地址。在这个过程中,设备可以用同一个公网地址来转换多个私网用户发过来的报文,并通过端口号来区分不同的私网用户,从而达到地址复用的目的。

使用NAT共享上网,这是当前NAT最主要的使用场景。

NAT术语解析

公共/全球/外部网络

全局或公共网络是具有唯一网络的地址域互联网号码分配机构(IANA)分配的地址或等效的地址注册表。该网络也称为NAT讨论期间的外部网络,简称外网。

专用/本地网络/内部网络

专用网络是独立于外部网络的地址领域地址。专用网络也可以称为本地网络网络。在私有领域中的主机和之间的透明路由NAT路由器为外部领域提供了便利。也称为内部网络,简称内网。

RFC专业NAT解析

NAT有三种,分别是源NAT、目的NAT和双向NAT,对一个ip报文,会有源ip 源端口 目的ip 目的端口四个部分组成,以经过路由器向外走的报文为例,下面表格列出了三种NAT对报文内容的修改部分:

|--------------------|-----------|-----------------|-------------|-------------|-------------------------|
| NAT类型 | 源ip | 源端口 | 目的ip | 目的端口 | 说明 |
| 普通(内网)NAT/源NAT | 内->公 | 内->公 | 不变 | 不变 | |
| 普通服务器NAT/源NAT | 内->公 | 内->公(固定端口) | 不变 | 不变 | 这就是当前国内服务器公网ip的提供方式 |
| 目的NAT | 不变 | 不变 | 内或外->外 | 内或外->外 | |
| 双向NAT | 内->公 | 内->公 | 内或外->外 | 内或外->外 | |
| | | | | | |

其中内指内网的ip或端口,公指公网的ip或端口,外指外网(外网一般就是用的公网ip)的ip或端口。

相关推荐
matlab的学徒3 小时前
计算机网络
服务器·网络·计算机网络
xujiangyan_9 小时前
linux的sysctl系统以及systemd系统。
linux·服务器·网络
吱吱企业安全通讯软件12 小时前
吱吱企业通讯软件保证内部通讯安全,搭建数字安全体系
大数据·网络·人工智能·安全·信息与通信·吱吱办公通讯
云边云科技14 小时前
零售行业新店网络零接触部署场景下,如何选择SDWAN
运维·服务器·网络·人工智能·安全·边缘计算·零售
rainFFrain14 小时前
Boost搜索引擎项目(详细思路版)
网络·c++·http·搜索引擎
AOwhisky14 小时前
Linux 文本处理三剑客:awk、grep、sed 完全指南
linux·运维·服务器·网络·云计算·运维开发
青草地溪水旁16 小时前
网络连接的核心机制
网络
花开富贵贼富贵16 小时前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day4《路由器配置》
网络·智能路由器·php
绵绵细雨中的乡音18 小时前
网络基础知识
linux·网络
想睡hhh19 小时前
网络基础——协议认识
网络·智能路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