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RPC?有哪些RPC框架?

定义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远程过程调用)是一种允许运行在一台计算机上的程序调用另一台计算机上子程序的技术。这种技术屏蔽了底层的网络通信细节,使得程序间的远程通信如同本地调用一样简单。RPC机制使得开发者能够构建分布式计算系统,其中不同的组件可以分布在不同的计算机上,但它们之间可以像在同一台机器上一样相互调用。


工作流程

  1. 客户端(Client)调用:客户端应用程序调用本地的一个存根(Stub)函数,该函数是一个本地函数,但其实现会触发远程调用。
  2. 存根(Stub)处理:存根函数负责将调用参数打包成一种可以在网络上传输的格式(如序列化),并通过网络发送给服务器。
  3. 网络传输:打包后的数据通过网络发送到服务器。
  4. 服务器端接收:服务器端接收并解包这些数据,调用实际的服务端程序或函数,处理请求。
  5. 结果返回:服务端将处理结果打包,通过网络发送回客户端。
  6. 客户端接收结果:客户端的存根函数接收并解包结果,然后返回给原始的调用者。

RPC 框架提供了一系列的功能来支持上述过程,包括但不限于:

  • 接口定义:定义服务端和客户端之间的接口,确保双方能够正确理解和调用。
  • 数据序列化与反序列化:将调用信息和结果转换为网络可传输的格式,并在接收时进行还原。
  • 网络通信:封装底层的网络通信逻辑,使得开发者无需关心具体的网络细节。
  • 负载均衡:在多个服务实例之间分配请求,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用性。
  • 服务注册与发现:在分布式系统中,自动发现可用的服务实例。

RPC的发展过程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远程过程调用)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计算机网络的早期阶段,随着分布式计算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RPC技术也逐渐演化和完善。以下是RPC发展历程的主要阶段和特点:

早期阶段

起源:RPC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随着ARPANET(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网络)的建立,人们开始探索如何在分布式系统中进行远程通信。

RFC 674和RFC 684:1974年,Jon Postel和Jim White发表了RFC 674,这是最早关于过程调用协议的文档之一。然而,该协议引起了争议,随后在1975年发布了RFC 684作为RFC 674的注释,对争议进行了讨论。

发展与标准化

  • ONC RPC和OSF RPC:随着分布式计算环境的兴起,RPC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ONC RPC(开放网络计算的远程过程调用)和OSF RPC(开放软件基金会的远程过程调用)是早期RPC技术的代表。这些RPC实现主要关注于支持异构型分布式系统间的通信。
  • CORBA: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是另一个重要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它提供了跨语言、跨平台的对象通信机制。虽然CORBA与RPC在目标上相似,但CORBA更加复杂,且不同实现之间可能存在不兼容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的RPC

  • Web Services:随着互联网的发展,Web Services成为了一种流行的分布式计算技术。Web Services通过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或REST(表述性状态转移)等协议实现了跨语言和跨平台的通信。其中,SOAP可以看作是RPC在Web环境中的一种实现方式,它允许开发者像调用本地方法一样调用远程的Web服务。
  • 新兴RPC框架:随着分布式系统和微服务架构的普及,出现了许多新的RPC框架,如Apache Thrift、gRPC、Dubbo等。这些框架通常具有更高的性能、更好的可扩展性和更丰富的功能特性。

现代化RPC框架的特点

  • 高性能:现代RPC框架通常采用高效的序列化协议和网络传输协议,以提高通信性能。
  • 跨语言支持:支持多种编程语言,使得不同语言编写的服务可以无缝通信。
  • 可扩展性:提供负载均衡、服务注册与发现等功能,以支持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部署和运维。
  • 安全性:支持加密传输和身份验证等安全机制,保障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总之,RPC技术从最初的简单过程调用协议发展到如今的现代化RPC框架,经历了多个阶段和不断的改进与创新。随着分布式计算和微服务架构的不断发展,RPC技术将继续在分布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常见RPC框架的对比

1. gRPC

  • 开发者:由Google开发。
  • 协议基础:基于HTTP/2协议,并使用Protocol Buffers(ProtoBuf)作为序列化协议。
  • 支持语言:支持多语言,包括C++、Java、Python、Go、Ruby、C#、Node.js等。
  • 特点:
    • 提供强大的IDL(接口定义语言)和自动代码生成工具。
    • 支持双向流、流式传输等特性。
    • 适用于大规模分布式系统,要求高性能和跨语言支持的场景。
    • 适用于需要使用Protocol Buffers进行高效数据序列化的场景。

2. Apache Dubbo

  • 开发者:由阿里巴巴开发。
  • 协议:支持多种协议,包括Dubbo自定义协议、REST、HTTP等。
  • 支持语言:主要基于Java,但可以通过扩展支持其他语言。
  • 特点:
    • 提供高性能、透明化的远程方法调用。
    • 支持负载均衡、服务发现、集群容错等特性。
    • 提供了REST风格的远程调用。
    • 适用于Java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式应用,尤其是基于Spring的应用。
    • 适用于需要提供多协议支持和高度可扩展性的场景。

3. Apache Thrift

  • 开发者:由Apache开发。
  • 协议:支持多种传输协议和序列化协议,如TBinaryProtocol、TCompactProtocol等。
  • 支持语言:支持多语言,包括C++、Java、Python、Go、Ruby、C#、Node.js等。
  • 特点:
    • 使用IDL进行接口定义,提供代码生成工具。
    • 支持异步和同步的通信方式。
    • 可以在不同语言之间进行跨语言通信。
    • 适用于异构系统中不同语言之间的远程调用。
    • 适用于需要高度定制和支持多种传输协议的场景。

4. Motan

  • 开发者:新浪微博开源。
  • 特点:
    • 是一个Java框架,具有高性能和可扩展性。
    • 在微博平台中已经广泛应用,每天为数百个服务完成近千亿次的调用。
    • 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良好的性能表现。

5. 其他RPC框架

  • 其他框架:如Tars(腾讯内部使用并开源)、ZeroMQ(高性能异步消息传递库,非专门RPC框架)、Akka(并发编程框架,提供Actor模型实现)等。
  • 特点:
    • 这些框架各有特色,如Tars特别支持C++语言,适合高性能要求的应用场景。
    • ZeroMQ适用于构建高度异步、消息驱动的系统。
    • Akka适用于构建高并发、分布式、容错性强的系统。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感谢阅读。

相关推荐
蚁景网络安全42 分钟前
WebSocket 测试入门篇
网络·websocket·网络协议
bachelores42 分钟前
计算机网络_数据链路层
网络·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
噠噠噠@5 小时前
HCIE-day10-ISIS
网络·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
hgdlip5 小时前
网易云音乐登录两部手机:IP属地归属何方?
网络协议·tcp/ip·智能手机
hgdlip5 小时前
ip属地不是唯一的吗怎么改
网络·网络协议·tcp/ip
laimaxgg5 小时前
网络传输层TCP协议
linux·运维·网络·网络协议·tcp/ip
Themberfue7 小时前
HTTP/HTTPS ③-HTTP状态码
网络·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http
白驹过隙^^7 小时前
TR-069协议学习--Soap报文、事件、RPC方法
网络·网络协议·学习·rpc
大丈夫立于天地间9 小时前
OSPF - 特殊区域
网络·网络协议·学习·算法·信息与通信
芳草萋萋鹦鹉洲哦11 小时前
WebSocket、SSE(Server-Sent Events)、HTTP 和 Axios关系总结
websocket·网络协议·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