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亿

原创 | 刘教链

隔夜BTC继续上行,一度站上77k,续创历史新高。空头期待的美大选后利好出尽、获利了结、一泻千里并未出现,反倒是冲完了再冲,冲完了又冲,多头咬定青山不放松。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周五下午4点,大A收盘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了十万亿化债的方案。这十万亿,包括已安排的4万亿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及此次批准新增的6万亿债务限额。

最终来看,地方债的化解任务,还是交给各地方自己去办。至2024年末,允许地方债务规模限额从29.52万亿元增加到35.52万亿元,从而使得地方政府得以借入低息的新债、偿还高息的旧债,把截至2023年末摸底出来的14.3万亿地方隐性债务大幅降低,至2028年估计可降至2.3万亿。

教链在昨晚《11.8教链内参:为什么说化债没有超发货币?》中专门花了些篇幅谈了一下,债务货币的创造是在债务产生的时候就发生了,后面的化债不会再超发货币出来。

由于坎蒂隆效应的存在,先拿到新增货币的人占了后拿到货币的人的便宜,那也是在好多年前债务发生、货币增发的时候就已经占完了。化债并不会直接导致占二次便宜的问题。

当然,如果说借债-还债应该是一个闭环的话,借债的时候占了便宜,还债的时候就应该把便宜还回去。那么化债,其实就是推迟了归还所占便宜的时间。

可是这世间被占走的便宜,哪有那么容易还得回来的呢?就像小龙女被尹志平占了便宜,拿什么还?所以大部分的小说里,要么是女主杀了坏蛋,要么是女主嫁给坏蛋,吃他、喝他、让他养一辈子。

另一方面,由于化债不是超发新的货币,那自然不会向经济体注入新的流动性。所以,期待大水漫灌的人,自然就会有些失落。

为什么要鼓吹大放水呢?大放水,再超发更多货币,一意味着增加更多债务,二意味着占二次便宜。大放水,能否解决已经发生的公平失衡尚未可知,却有可能造成新的公平失衡,让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还钱自然是痛苦的,但这种痛苦是早前享受借钱好处的必然后果。这天底下怎么能够允许有只享受好处、不承担后果和痛苦的事呢?

债务货币不是实物货币。实物货币的基础是实物。债务货币的基础是债务。

对于债务货币,有一元货币,就必有一元债务。货币和债务就像正电子和负电子。它们同时从虚空中出现。未来相遇,也会一同湮灭于虚空。比如1 usd = 1 usd等值的债务,1 rmb = 1 rmb等值的债务。

而对于实物货币,每一元货币,对应的是一元等值的物。比如1 BTC = 1 BTC等值的BTC。

实物货币代表的是过去的痛苦。有人承受这份生产劳动的痛苦,将这个货币物制造出来,投入到社会流通之中,充当货币之职能。

债务货币代表的是未来的痛苦。当货币被创造出来的时候,债务也同时产生。拿到货币的人开始享受货币的好处。拿到债务的人暂时还不需要承受痛苦,但是这债务代表着他未来将承受痛苦,投入劳动,赚取收入,偿还债务。

超发货币通过放大需求推动价格升高,通过价格升高拉动生产扩张。

有些需求是受到自然限制的,比如吃饭和看病,一个人再有钱也不能一天吃掉十头牛,或者一天生八次病,因此货币放水的作用就有限。价格就会相对平稳,甚至看起来受货币周期影响不大。CPI物价消费指数的统计,要精心挑选这类需求,以规避货币周期对CPI的影响。

有些需求是欲望无限的,比如房子,只要条件允许,总是想要更多,于是货币放水就很容易拉动房地产的扩张。当扩张速度跟不上需求增加的速度时,价格会上升;反之,当扩张速度超出需求增加的速度时,价格会下降。

如果需求欲望无限,而供给扩张受限,那么货币放水就会推高其产品的价格。比如BTC。

对于承受货币周期冲击的普通人,驾驭它的方法就是在扩张周期尽量多赚钱、多接水,但不要扩张自己的消费、投资和债务,而是利用收缩周期转换为储蓄,储蓄到供给扩张受限的、保值抗通胀的价值存储如BTC当中去。

11.8内参:为什么说化债没有超发货币?

阅读更多内参,请加入刘教链的知识星球:

* * *

延伸阅读更多刘教链精彩文章:

资产负债表衰退,还是优雅和谐地去杠杆? 2023.11.30

1万亿国债,去杠杆或进入收官之战 2023.10.25

中国去杠杆 2023.8.22

许家印钞机 2023.8.27

杠杆崩坏,全球内卷 2022.2.18

说说杠杆 2021.3.28

(公众号:刘教链。知识星球:公众号回复"星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加密货币为极高风险品种,有随时归零的风险,请谨慎参与,自我负责。)

喜欢本文就请点赞转发支持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