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就是让代码适应不同的情况,为了适应现实的需求。
按照程序员修炼之道中说:
物归其所,事定期限
-----------------------本为明.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自传》,十三条美德
如果代码依赖某些值,而这些值在应用程序发布后还有可能改变,那么就把此值放在程序外部。
当应用程序于不同的环境中运行,而且面对不同的用户时,将各环境相关,用户相关的值放在应用之外。
通过这种方式来参数化应用程序,让代码适应其运行的环境。
许多框架和相当多的可定制程序,将配置直接保存在文件中,如果信息直接放在文件中,倾向于用一些纯文本的格式。
过程
比如说,程序的获取数据周期,不同的设备不一样,这就需要更改这一个周期,这一个周期就是程序发布后,还需要修改的参数,这一个参数就需要写到配置文件里面。
cpp
#include <QCoreApplication>
#include <QSettings>
#include <QDebug>
#include <QThread>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QCoreApplication a(argc, argv);
QString exePath = QCoreApplication::applicationDirPath();
QSettings settings(exePath+"\\config.ini", QSettings::IniFormat);
unsigned int interval = settings.value("Basic/interval", "xiaoLi").toUInt();
qDebug() << "interval=" << interval;
while(true)
{
QThread::msleep(interval);
qDebug()<<"begin receive info ....";
}
return a.exec();
}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3e8438ae0c824409884ec9d2ac8f3b0d.png)
总结
这很简单,其实就是一种意识,然而,却很重要。
正如程序员修炼之道所说:
如果没有外部配置,代码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就会大打折扣 ,这是坏事吗?在现实世界中,不适应环境的物种会死亡。
毛里求斯岛上的渡渡鸟因为不适应岛上出现了人类与家畜,很快就灭绝了。这是被记录的首个因人类活动而灭绝的动物物种。
一般可配置化的东西有如下:
1、外部服务的证书
2、日志级别与日志位置
3、应用程序使用的端口、IP地址、机器名及集群名
4、特定环境的校验参数
5、外部设置参数,例如:时间间隔
6、DLL的位置
这里可以引申出很多东西,程序总是面对复杂的现实情况,其强大的适应力就体现其可变化上,而是在不改程序的前提下的变化,这样才是强大的。
最后以图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