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magine」业余爱好者的非专业显示器测试流程规范,同时也是本账号输出内容的数据来源!如何测试显示器?荒岛整理总结出多种测试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粗浅的原理解析!

> 由于网页编辑器简陋,无法实现原文档的精心排版,如需原文档可联系...

「ximagine」在本篇文章中将介绍「荒岛」目前所使用的显示器测试流程及标准,我们主要使用Calman、DisplayCAL、i1Profiler等软件及CA410、Spyder X、i1Pro 2等设备,是我们目前制作内容数据的重要来源,当然这不是唯一的选择,还可以使用尊正Colourspace或者Admesy Prometheus以及积分球软件设备等。我们深知做的仍是比较表面的活儿,和工程师、科研人员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当然我们的也有用大白话让大家都看明白的优势。总的来说是测试设备分为色度计和分光光度计两种类型,色度计使用RGB三色滤色片获取光谱数据,但在同色异谱方面,因为只能获取RGB滤色的结果,所以无法识别同色异谱等现象,分光光度计使用31块滤色镜或者光栅获取全光谱的数据。测试并不复杂,但是相当繁琐,收集整理测试无不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内容不完善或者有错误的地方,希望大佬指出我们好改进。如果本内容对您有所帮助,麻烦三连支持一下,十分感谢。网上冲浪久了,键盘侠见的也就多了;他们不仅自己不行,还质疑你不行。

准备工作

一、显示器相关

  1. 将显示器恢复出厂设置。

  2. 显示器需要通电点亮预热至少半小时。

  3. 显示器播放纯白色画面。

二、设置相关

  1. 在电脑电源计划里,开启最佳性能。

  2. 电源选项更改为从不关闭显示器和睡眠。

  3. 当测试笔记本时,请关闭英特尔驱动中的节能选项,此功能会导致笔记本仅使用电池的时,屏幕色彩产生发白现象。

  4. 使用带宽最大的显示器接口连接显卡,接着优先开启最高刷新率,并将色深开至最高档位。

三、其他相关

  1. 室内温度 15°-20°。

  2. 全黑环境,避免外界光源照射到正在测试的显示器上。

  3. 所有数据以测试电脑为准,单款显示器测试完整数据后同步到云盘里,每款显示器以品牌区分,再以型号区分,测试前建好文件夹。

  4. 所有测试设备使用完毕后需要放回原处,每一个项目开始测试前,在型号文件夹里新建以测试软件命名的文件夹。

  5. 名字符号书写规范:sRGB、DCI P3、Adobe RGB、300nit、1000:1、SDR、HDR、5ms、Ksf-WLED、DC、PWM、QD 量子点、6500K、8Bit、180Hz、Delta E、HDR600、DP、HDMI、1920*1080P、27"、TÜV、G-Sync、FreeSync、Adaptive Sync、Dolby Vison、BT.2020、rec.709。

测试项目

一、漏光

将显示器设置成全黑画面,确保相机没有加载任何色彩算法(PP)的情况下,使用 JPG 格式拍摄,ISO 钉死 100,光圈钉死 F4,相机距离屏幕 60cm~1m,焦段推到屏幕占据 80%以上的画幅,然后 1/8s、1/4s、1/2s 和 1s 各拍一张,一般人眼所能察觉的漏光情况,会在 1/4s~1/2s 之间。

二、可视角度

尽量选用色彩丰富,明亮的图片,通过上、下、左、右(拍摄视角与屏幕夹角的角度约为 30°),正面且水平五个不同角度拍摄屏幕,观察亮度衰减及色彩过渡的实际表现。

三、工程模式

进入方法
  • 单独摇杆OSD 菜单:显示器通电状态下,将摇杆依次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依次尝试)按住同时断开显示器电源,再接上电源等屏幕点亮后松开摇杆,最后按一下摇杆即可。

  • 单独按键OSD 菜单:显示器通电状态下,按住 Menu 键或确认键同时断开显示器电源,再接上电源等屏幕点亮后松开按键,最后按一下Menu 或确定键。三、菜单+摇杆OSD 菜单:显示器通电状态下,以上方法不行的情况下,将摇杆单独依次向四个方向按住,并同时按住 Menu 或确认键,再断开显示器电源,然后接上电源等屏幕点亮后松开按键,最后按一次摇杆、Menu 键、确认键(依次尝试)。

面板型号

具体型号在工程模式中一般是以 Panel 或者 ID 后面的英文及数字的组合呈现,当下主流的面板厂商如下。

  • 第一梯队:三星(SAMSUNG)、LG(LG Display)、JDI(Japan Display Inc)已退市、夏普(SHARP)、华星光电(CSOT)SHVA/OLED 系列、友达(AUO)Ultra Fast IPS

  • 第二梯队:京东方(BOE)、华星光电(CSOT)、友达(AUO)、群创(Innolux)

  • 第三梯队:天马微电子(TIANMA)、中电熊猫(PANDA)、中华映管(CPT)、龙腾光电(IVO)、惠科(HKC)

驱动芯片
  • 显示器主流的方案有 RTD(瑞昱)、MTK(联发科)两种。

  • 驱动 IC 目前分为列于X 轴的源极驱动 IC(Source Driver IC)与列于 Y 轴的闸极驱动IC(Gate Driver IC)。源极驱动 IC 是安排资料的输入,特性为高频并具备显 像功能,主要供应商有 Sharp(夏普)、NEC(恩益禧)及 Seiko Epson(爱普生)等。

  • 闸极驱动 IC 是决定液晶分子的扭转与快慢,主要供应商有TI(德州仪器)。当下主流的驱动IC 厂商有 Novatek(联咏科技)、LX Semicon(乐尔幸)、Himax(奇景光电)、Raydium(瑞鼎科技)、Fiti(天鈺科技)、Torey(通锐微)、Chipone(集创北方)、ESWIN(奕斯伟)。

面板查询
  • 知道对应面板型号后可以在屏库中查看信息,被屏蔽的情况可以找厂商要一份屏规格书。

  • 当亮度为 0cd/m2 可以判定为自组背光面板,反之为原厂背光模组,或者查看面板型号,标注有 OpenCell、OC、Cell 就是仅仅只有液晶而没有背光。还有一种特殊情况,OC 已经推出但是厂家或屏库都没有查询到资料,面板型号又完全一致但是亮度对不上,可以认为是面板厂商偷偷出了 OC,但是还没有资料,相关参数可以直接依据原厂模组的参数,背光相关信息除外。

  • 还可以看尺寸、色深、刷新率、响应速度、像素布局等信息。

⑤ 规格书

可用于核实屏库上显示的信息。

基础信息如图:从上到下依次为内尺寸、外尺寸、重量、分辨率、技术方案、分辨率、像素间距、像素布局、色深、显示模式、玻璃厚度、白点值、对比度、透光率、视角、偏光片。

⑥ 像素点

像素点布局(像素点排列)下图为垂直条状排列。

  • **RGB 标准垂直条状排列:**将一个像素单元分成三等分,红绿蓝三原色的占比是一致的,但是对于颜色排列顺序没有固定要求。

  • **RGB 鱼鳞状排列:**相对于标准RGB 排列不同的是,将像素点按一定角度固定排列。

  • **RGBW 排列:**相对于标准 RGB 排列增加了一个 W(white)白色子像素点,在显示相同亮度的画面时功耗更低,相同功耗的情况下亮度大幅提高。

  • **Date 排列:**三色子像素数量是相同的,像素点各减少了三分之一,六个子像素共用周围的一个像素。

  • **BOE 排列:**绿色子像素被分割成两个小部分,子像素数量是相同,像素点各减少了三分之一,六个子像素共用周围的一个像素。

  • **Pentile 排列:**单个像素从 RGB 变成了 RGGB,减少了蓝色像素和红色像素的数量,绿色像素数量不变且相邻的两个像素共享一个绿色像素。

  • **钻石排列:**由于四个子像素呈菱形排列,像素数量一致但子像素变少。

  • **TCL 华星 Pearl 排列:**每个像素由 R-G 和 B-G 组合而成,G 子像素为真实像素,R 与 B 子像素相比 Real RGB 减少 1/2。

上图最左一列从上到下依次是对比度、透射率、色准、响应时间、可视角度。

四、色深兼容性

① 理论知识

色深指在位图或视频帧缓冲区中用于表示单个像素的颜色的比特数,或者是用于单个像素的每个颜色分量的比特数,用来描述色彩丰富程度的参数,色深越高能显示的色彩数量就越多,因此颜色之间可以非常平滑地过渡

  • **8Bit:**表示红、绿、蓝各自可被平均分成 2^8=256 份;256*256*256=1670 万种色彩数目。

  • **10Bit:**表示红、绿、蓝各自可被平均分成 2^10=1024 份;1024*1024*1024=1073741824(10 亿)种色彩数目。

  • **8Bit 抖 10Bit(8bit+FRC):**通过帧率控制(Frame Rate Control),易周期性时间抖动的形式,在每一个新的帧中在不同的色阶之间循环,以模拟一个中间色阶。

  • **HDR 8Bit:**需要显卡支持,推荐使用 AMD 显卡,部分显示器的 HDIM/USB-C 只可做到 6Bit。

  • HDR 10Bit:只有支持 HDR 应用才可开启。

② 操作步骤
  1. **PC 主机:**将刷新率、色深都设置为最大。
  • **DP 口:**可用于判断是否为满血口或残血口以及 DSC 技术。
  • **HDMI 口:**可用于判断是否为满血口或残血口以及 DSC 技术。

附表:各版本 DP 口、HDMI 口在不同分辨下支持的最大刷新率。

  1. **XBOX:**显示器需要开启 G-Sync、FreeSync、Adaptive Sync 功能,将主机和显示器使用HDMI 线链接并开启主机,记录如下数据。
  • 设置-常规里查看,总共可开启几种分辨率以及对应的刷新率。
  • 设置-常规-4K 电视详细里查看,各种模式的支持情况。
  • 设置-常规-视频里查看,变量刷新率、色彩空间、HDR、Dolby Vison、Dolby Vison for Gaming 等。
  1. **PS5:**显示器需要开启 G-Sync、FreeSync、Adaptive Sync 功能,将主机和显示器使用HDMI 线链接并开启主机,记录如下数据。
  • 设置-屏幕和视频里先点击测试 1440P 输出,只需要查看对应 1440P 的显示器即可。带鱼屏的显示器需要留意画面比列问题。
  • 等测试完毕后,查看已连接的 HDMI 设备信息,在不同分辨率下的支持情况,VRR、HDR 下的刷新率及色彩空间、SDR 下的刷新率。
  • 查看当前视频影像输出信号,HDCP 版本、色彩空间、分辨率、刷新率。
  • 在屏幕和视频选项中查看并记录:VRR(可变刷新率)ALLM(自动低延迟模式)的支持情况。
  1. **Type-C:**主要看于MacBook设备的兼容性以及反向充电功能。

连接 Macbook 设备,在显示器设置中,记录不同分辨率下的刷新率,查看是否支持 HiDPI 功能,HDMI/DP 接口接需要测试。

  1. **接口数量:**查看配置是否阉割。

拍摄接口数量,有注明接口版本号的一并记录,没的查询对应表格。

五、屏幕均匀性

DisplayCAL软件+Spyder X设备

I 屏幕亮度均匀性
① 理论知识

**亮度均匀度:**是指显示器在整个屏幕区域上显示亮度的一致性,良好的亮度均匀度可以确保图片和视频在屏幕上的不同部分都具有一致的亮度表现,从而提供更好的视觉体验,亮度均匀度过低可能导致显示器在不同区域的亮度差异较大,影响图像的整体效果和观感,在专业领域,这可能导致图像细节丢失或者误判,影响工作效果,在日常使用中,过低的亮度均匀度可能导致视觉不适,增加眼睛疲劳。

② 操作步骤
  1. 打开 DisplsyCAL 软件,确认好显示器和校色仪及设置里为<当前>。
  1. 点击工具-报告-测量显示设备均匀度。
  1. 弹出色块布局对话框,色块布局必须选 5x5,点击确定。
  1. 软件若有提示需要校准,就将 Spyder X 盖好后点击确定按钮;完成校准后将设备至于每个格子的正中间并保持贴合,依次点击测试按钮。
  1. 都完成后点击确定会生成的一份报告,如下图所示。
  1. 对于报告的解读,分别查看每个格子在 25%、50%、75%、100%与标准值的差值百分比。

    1. **评价标准选择:**以 ISO 14861:2015 为基准,不同亮度下的亮度标准值与每个窗口实际测量值进行比对。

    2. **红色方格:**当不同亮度下的差值百分比10%,显示为红色,代表均匀性较差。

    3. **橙色方格:**不同亮度下的差值百分比< 10%> 5%,显示为橙色,代表均匀性一般,

    4. **绿色方格:**不同亮度下的差值百分比< 5%,显示为绿色,代表均匀性较好。

  2. 另附:ISO 14861:2015 标准规定所涵盖的内容如下:

    1. 色彩空间要求:色彩软校对系统必须支持至少一种广泛使用的色彩空间,如 sRGB、Adobe RGB 等。

    2. 色彩校准要求:色彩软校对系统必须能够进行色彩校准,以确保其输出的色彩与实际输出设备的色彩一致。

    3. **显示器要求:**色彩软校对系统必须使用高质量的显示器,以确保其能够准确地显示图像的色彩和细节。

    4. **软件要求:**色彩软校对系统必须使用专业的色彩管理软件,以确保其能够提供准确和一致的色彩预览。

    5. **测量仪器要求:**色彩软校对系统必须使用可靠的测量仪器,以确保其能够准确地测量和校准色彩。

    6. **文件格式要求:**色彩软校对系统必须支持广泛使用的文件格式,如TIFF、JPEG、PDF 等。

    7. **输出设备要求:**色彩软校对系统必须支持广泛使用的输出设备,如打印机、数码相机等。

    8. **用户界面要求:**色彩软校对系统必须具有易于使用和理解的用户界面,以便用户能够轻松地进行色彩校准和预览。

II 屏幕色彩均匀性

**理论知识:**色彩均匀度是指显示器在整个屏幕区域上显示颜色的一致性。良好的色彩均匀度可以确保在屏幕的各个部分都能获得准确的颜色表现,对于专业领域如图像处理、设计等尤为重要。色彩均匀度过低可能导致显示器在不同区域的颜色和亮度差异较大,影响图像的整体效果和观感,在专业领域,这可能导致颜色不准确,影响工作效果,在日常使用中,过低的色彩均匀度可能导致视觉不适。

注:上图以Average luminance &△c*00 为基准,不同亮度下的色准标准值与每个窗口实际测量值进行比对,其他参照屏幕亮度均匀性部分。

六、画面变形

注:通过播放一段专业的视频,观察横向线条是否完全水平,竖向线条是否完全垂直。

七、动态补偿

注:通过播放一段专业的视频,查看画面中间部分是否存在不连续、抖动等情况。

八、输入延迟

4K Lag Tester软件+4K Lag Tester设备

① 理论知识

**输入延迟:**定义为当用户做出一个操作,到显示设备上的图像开始变化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如果输入延迟太高,用户会感觉自己的操作有迟滞感,鼠标指针变得飘忽或不跟手。实测数值即为总输入延迟,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两帧图像之间的间隔,记为 T1 输入延迟,二是显示设备处理图像的时间,记为T2 输入延迟。不同刷新率对应的T1 输入延迟见下表:

120Hz 下T2 输入延迟理论最小值为 4.2ms,60Hz 下 T2 输入延迟理论最小值为 8.3ms,实测后的数值减去理论最小值后的值参照下表可做输入延迟的初步判断。

② 操作步骤

I、准备两台显示器,将要测试的那台输入信号源切换到HDMI 口,打开 4K Lag Tester 软件并拖到另一台显示器,将设备连接至电脑。

软件界面说明:

  • Current Device:测试设备型号,

  • Video Format:选择不同分辨率及刷新率,

  • Set Format:保持所选的分辨率及刷新率。

II、确认测试设备及选择对于的分辨率,点击 Set Format 按钮,目前测试 1920*1080p120、k2560*1600p60、3840*2160p60 这三种分辨率及刷新率下的输入延迟。

II、将设备探头完整贴合的放置于中间白色的线条内,设备左侧与屏幕边缘对其,记录下稳定后的数值。

IV、对数据的解读:LAG 后面为具体的 T2 输入延迟时间,FORMAT 为所选择的分辨率及刷新率,最后一行为设备厂商及软件版本号。

九、调光方式

示波器设备

① 理论知识

调光指的是对屏幕亮度的调节,为了让用户在不同光线条件下正常观看屏幕上的内容,屏幕需要相应地改变亮度,屏幕的亮度需要和环境亮度相匹配才能有舒适的观感。按护眼程度排序依次为:DC 调光>类 DC 调光>高频 PWM 调光>低频 PWM 调光。占空比是指在某个周期性信号内,高电平信号的持续时间与总周期信号的持续时间的比例。

  • DC 调光: 全称为 Direct Current,也叫直流调光,工作原理是通过提高或降低发光功率来改变屏幕的亮度,在示波器上可以看到一条直线,不会改变波形占空比始终为 100%,光源全程处于开启状态不会出现频闪现象,利于保护眼睛。

  • **类 DC 调光:**与 DC 调光类似,前者属于硬件层面控制,后者属于软件层面控制。

上图为DC 调光频谱图

  • **高频 PWM 调光:**全称为 Pulse Width Modulation,也叫脉冲宽度调光,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屏幕的点亮、熄灭交替的频率来调节屏幕亮度,在示波器上可以看到调整亮度就会改变波形占空比,光源处于交替开启关闭状态会产生频闪现象伤眼,不利于保护眼睛。≥3125Hz 可称为高频PWM 调光。

  • 低频 PWM 调光: 同高频 PWM 调光,不同的是频率**≤**2160Hz。

上图为PWM 调光频谱图

② 操作步骤
  1. 需要分别测试 SDR、HDR 模式,Local Dimming(背光)开和关都要测,将示波器和光电增益探头按如下图连接,并分别将示波器及光电增益探头接上电源。
  1. 将显示器设置为纯白色界面,并将光电增益探头完全贴合置于屏幕上。

  2. 调整屏幕亮度,并观察示波器频谱的变化。

十、响应时间

DataProc软件+DataProc设备(响应时间/响应速度/OD/Over Drive)

① 理论知识

显示设备的图像从开始变化到变化完成,这个过程的时间就叫做响应时间,衡量的是图像变化快慢。OverDrive 技术简称 OD 通过加压让液晶分子运动加快,从而提高响应速度。响应速度越快高速运动物体的拖影越少。但是加压程度过大就会带来过冲问题,我们用过冲率或超量来衡量过程的程度,液晶分子过度运动导致的像素错乱问题就越严重,用户就会看到更多的鬼影。注意区分拖影和鬼影,鬼影来自过冲错误,在飞碟图中表现为蓝色的诡异的影子,拖影则来自响应时间,响应时间越长拖影越多, 在飞碟图中表现为透明的残影。

  • **拖影:**响应速度太慢或响应时间太长的话,用户会看到快速运动的物体存在拖影现象,低于 10%的超调量下响应时间越小越好。

  • **过冲鬼影:**液晶分子过度运动导致的像素错乱问题就越严重,用户就会看到更多的鬼影,两者区别如下图。

  • **掉帧/跳帧:**掉帧指的是显示画面运行过程中突发的帧数降低,反复减少;跳帧指的是帧数在低谷与峰值之间来回波动,掉帧反复出现就是跳帧。

上图白色格子为连续状态,即不存在跳帧现象。

上图白色格子为非连续状态,即存在跳帧现象。

  • 画面撕裂:指显示器将两帧或更多帧图像同时显示在同一画面上的现象,例如显示画面上半部分第一帧还没逐行扫描完,第二帧在后缓存里显示器还没有读取到数据,而显卡开始往前缓存里写第三帧,那么显示器的下边就会显示第三帧的画面。
② 操作步骤

使用跟屏幕刷新率相同的快门拍摄,120Hz=1/120s、165Hz=1/165s,如果没有对应档位的快门就是用慢一档的快门,如 144Hz=1/120s 或 1/125s。若拍摄的照片只有 2 个 UFO 那 GTG 响应时间满足刷新率要求,如果是 3 个 UFO 那说明 GTG 响应时间不满足改刷新率。

I 响应时间测试

  1. 将设备按下图方式连接,黑色的电源和蓝色的数据处理设备需要间隔较远的距离避免干扰,蓝色的加密狗需要插在 USB Hub 上,设备连接正常时会闪烁蓝灯。
  1. 打开 DataProc 软件,先设置数据保存路径,然后点击窗口预览,将设备对准预览窗口的中心位置,点击窗口锁定,将黑色探头的开光开启,单步测试修改为预设灰阶,确认没问题后点击开始采集。
  1. 设备测试过程,探头红色指示灯常亮,右上角可以看到波形,未出现波形或波形比较奇怪,需要检测以上步骤是否操作正确。
  1. 等测试结束后点击参数查看,等待数据生成再点导出,从下图可以看出 Max(最大值)、Min(最小值)、Mean(平均值),截图保存取名为响应时间 1。
  1. 点击 3D 视图,截图保存取名为响应时间 2。
  1. 将响应时间修改为超调量(过冲率),截图保存取名为超调量 1。
  1. 点击 3D 视图,生成超调量的 3D 视图,截图保存取名为超调量 2。
  1. 对于数据的解读:首先观察不同 OD 档位下的超调量,如果超调量超过 10%画面必然出现鬼影现象,为不可用状态,由此可得在所有未超过 10%超调量的同档位下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越小越好。

II 鬼影测试

打开 www.testufo.com 网站,选择 Ghosting/ Pursuit Camera 这一项,Backgroudn Color(背景颜色)、UFO separation(飞碟间距)、Speed(速度)、Graphics(图像)、Pursuit Camera Sync Tarck(相机同步轨迹) 这五个参数保持默认即可。

  1. 点击绿色箭头,将窗口最大化。
  1. 将相机装在导轨且置于显示器前面屏幕的最左侧,镜头与屏幕保持垂直角度且处于中心点位置。
  1. 将相机曝光设置为显示器刷新时间的 4 倍。对于 120Hz 刷新率的屏幕使用 1/30 秒相机曝光。
  1. 拍摄出的图片需要确保轨道内的竖线为垂直的,才视为有效。

III 跳帧测试

  1. 打开 www.testufo.com 网站,选择 Frame Skipping-For Display Overdocking 这一项,Horizontal Count(横向格子)和 Vertical Count(竖向格子)数量保持默认即可。
  1. 点击绿色箭头,将窗口最大化。
  1. 相机设置 1/10 秒,注意曝光时间必须短于白色亮块扫完一次屏幕(所有黑块)的时间,不能太差,拍摄该屏幕的照片,查看方格子的连续状态,照片不应包含任何弹出消息。

IV 跳帧测试

**画面撕裂测试:**将显示器开启对应的防撕裂功能(G-Sync、FreeSync、Adaptive Sync),对比同画面中开启关闭后的显示效果即可。

十一、色域

DisplayCAL软件+Spyder X设备

① 理论知识

色域也叫做色彩空间,是一种对颜色进行编码的方法,也指一种技术能够产生颜色的总和,用来描述色彩覆盖范围,CIE 国际照明协会制定出 CIE-xy 色度图用来描述色域,显示设备能够呈现出的色域范围用红、绿、蓝三点连线组成的三角区域来表示,三角形的面积越大表示色域范围越大,目前主流色域标准有 sRGB、NTSC、Adobe RGB、P3、PAL、Rec.2020( BT.2020)等六种。

  • sRGB:可覆盖 35% 的可视色,由微软和惠普共同开发,基于独立的色彩坐标不受设备影响显示统一的色彩体系;

  • NTSC:是一套电视传输协议,由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推出;

  • Adobe RGB:色彩范围更广包含 sRGB 和 CMYK 两种,相比 sRGB 在青绿色色系有所提升,包含 50%的 LAB 色彩空间中的可视色彩;

  • P3:应用于数字影院包含 DCI-P3 和 Display P3 两种,DCI-P3 相比 sRGB 覆盖更多的红色和绿色,可以更准确的还原颜色,在 HDR 技术的加持下能包容更大范围的亮度,呈现更多的色彩数量;Display P3 由 Apple 基于 DCI-P3 修白点和伽马值,相比 sRGB 除开蓝色其他提升显著。

  • PAL:对相位失真不敏感、图像彩色误差小;

  • Rec.2020( BT.2020):可覆盖 75.8% 的可视色,涵盖分辨率、帧率、位深和色域等参数。

色域覆盖指得是显示设备色域和 sRGB 色域的重合率,色域容积指得是显示设备色域体积和 sRGB 色域体积的绝对比值,比值越大会导致由于色彩溢出造成颜色偏差及过饱和问题。

② 操作步骤
  1. 打开 DisplayCAL 软件,点击选项-恢复默认值。
  1. 确认设置为<当前>,在显示器&校色仪选选项卡下确认显示器及校色仪无误的情况下,切换到校准选项卡。
  1. 如果校色仪中没有显示设备,检查线材是否插好或更换 USB 接口,确认无误的情况可重新安装驱动。
  1. 可在设备管理器中查看驱动是否正常,如图为正常情况,显示为 SpyderX(Argyll)。
  1. 校准参数按下图设置,确认无误点击校准&配置文件。白点-色温:6500K、白电平-亮度-自定义:180nit、色调曲线:Gamma2.2、伽马值:2.2。

测试实际亮度、对比度、色域时候的参数:取消勾选交互式调整、其他均选择已测量,在点击校准配置文件,此时不要勾选在配置文件中...直接点击继续, 这样可以做出一份完全没有任何校准效果的 icc 文件。

  1. 点击开始测量。
  1. 按提示将设备盖好,点击确定,进行校色。
  1. 将显示器仰角适当调整一些,将设备放在测试窗口内,保持屏幕与设备的贴合。
  1. 将显示器亮度调整最大,点击开始测试,测出数值后点击停止测量,截图保存取名为默认模式峰值亮度,并将亮度恢复默认后点继续校准。
  1. 等待测试结束,会生成色域报告,截图保存取名为默认模式色域。
  1. 继续点击验证选项卡,确认设置里为刚才测试的 icm 文件,按下图设置进行验证,确认无误后点击测量报告。
  1. 对于生成报告的数据解读,主要看Contrast(对比度)、Delta E(色准)、Measured whitepoint(测量白点值)。

  1. 白点值可以前往 https://www.waveformlighting.com/tech/calculate-duv-from-cie-1931-xy-coordinates 网址输入对应的 xy 坐标得到。(也可以直接通过Calman+CA410 测量,此步骤可以略过。)

  1. 其他数据色温、Gamma、RGB 灰平衡、a*b*色域也可通过Calman+CA410 测量。

上图是色温散点趋势图

上图是Gamma散点趋势图

上图是RGB灰平衡散点趋势图

上图a*b*色域散点趋势图

  1. 将显示器切换到 sRGB 色彩空间后,重复 ①-⑩ 步骤,测量sRGB 模式下的色域截图保存取名为 sRGB 缩限模式峰值亮度和 sRGB 缩限模式色域即可。

十二、光谱图

DisplayCAL软件+i1Pro 2设备

① 理论知识

常见的LCD 面板背光技术有 WLED、RGB-LED、GB-r LED、QLED(量子点)、MiniLED,以及老旧的 CCFL(灯管,非 LED),光谱分为 WLED、KSF、GB-r LED、QD 量子点。背光通过导光板的反射来覆盖整个屏幕,传统 LED 设计为上下两灯管布局,然后再通过柔光层和棱镜层让光变得柔和具有指向性,接着通过偏振镜 POL 让只有垂直的光可以通过,最后光通过由 TFT 控制的液晶层 Cell 的偏转再穿过彩色滤光层 Color Filter,赋予色彩后再穿过一次偏振镜POL 显示到我们的眼睛中。

  • **WLED:**通过将白色背光层安放在液晶矩阵的背面(技术含量高,产品偏厚)或者侧面(技术难度低,迅速取代 CCFL)来进行发光,让颜色得以显现,本质就是白光LED 灯珠,成本低、发热量低、耐用、制造经验丰富等多个优点,缺点蓝光量大,对眼睛的伤害较大。
  • **KSF:**在 WLED 背光的基础上添加一种含四价锰离子的氟硅酸钾的荧光粉,能够极大地提升液晶显示的色域覆盖率,由于 KSF 荧光粉的超窄半波宽光谱特征,使得其光谱在经过液晶面板时也能够有很高的色纯度,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三原色三角形的面积,提升了 WLED 背光技术的显示器色域表现力。
  • **GB-rLED:**背光源是将蓝色和绿色LED 与红色荧光粉结合在一起,这会让蓝色、绿色和红色的光均产生明显的光谱峰,能够还原出更加真实的颜色、更广的色域。
  • **QD 量子点:**让量子点彩色滤光片来取代传统的彩色滤光片,好处是改善现有彩色滤光片所带来的亮度有限的问题,同时增加色彩表现力,就是在 WLED 光源前加上一层量子点强化膜,通过 WLED 来给膜上的量子点提供能量,让它们呈现出红绿色,而蓝色背光层则保证了蓝光的纯净以及更佳的色域显示。
② 操作步骤

在 SDR 模式下讲脸啊高度调整最大,,对比度默认,色温选择用户。

  1. 打开 DisplayCAL,确认显示器及校色仪,注意这里的设备为 i1Pro 2。
  1. 如果无法识别设备,请检查线材是否接好或更换端口,如果还是无法识别请安装驱动,工具-校色仪-安装 ArgllCMS 校色仪驱动程序。
  1. 设备管理器里显示 Eye-One Pro(Argyll)为正常状态,在回到 DisplayCAL 软件里点击校色仪旁边的刷新图标。
  1. 点击工具-校正文件-创建色度仪校正文件。
  1. 选择光谱,点击测量。
  1. 将校色底座向上推露出反色白点。
  1. 将 ES-2000 探头水平放置于校色盖子上。
  1. 点击确定。

  2. 将设备挂在显示器测试窗口的正中间,保持设备与屏幕的贴合。

  1. 点击确定。
  1. 点击色度仪校正信息。
  1. 对于数据的解读:下图中的红色区域为波峰,绿色区域为总的有害蓝光,橙色区域为测量出的有害蓝光。
  • 查看蓝色波峰,超过 456nm 代表具备硬件防蓝光属性,

  • 查看 415nm-455nm 有害蓝光的占比,>50%视为不具备具备硬件低蓝光属性,<50%视为具备硬件低蓝光属性。

十三、校准

Spyder XElite软件+Spyder X2设备

① 操作步骤
  1. 打开 Spyder Xelite 软件,选择校准我的显示器,点击下一步。
  1. 选择显示器分析,点击下一步。
  1. 确认显示器无误后,全部勾选点击开始测试。
  1. 将 Spyder X2 放置于提示框内,保持与屏幕的贴合,点击确认。
  1. 将设备置于白色方框内的中心位置,并保持贴合,一次测试每个格子。
  1. 查看不同亮度下的屏幕均匀性,点击下一步。
  1. 这里点击否,(实际情况可以查看,OSD 菜单中是否预设有不同的 Gamma 值,若有按不同的值测量)
  1. 点击开始测试。
  1. 记录默认亮度值,根据提示设置依次设置显示器的亮度:0%-25%-50%-75%-100%,测试后将亮度复位为默认值。
  1. 点击是。
  1. 填写对应信息:OSD 名称及OSD 设置。
  1. 测量颜色组选择 SpyderCheckr-48.txt。
  1. 保存测试后的报告,文件名名填写显示器型号,保存路径选择对于型号下的 Spyder X2 文件夹。
② 数据解读

报告保存后会显示对应的测量结果,每一项截图保存,对于数据的解读。

  • 色域
  • 色调响应
  • 亮度与对比度
  • OSD 设 置
  • 屏幕均匀性
  • 色彩精确度
  • 显示器额定值

十四、SDR模式

Calman软件+CA410设备

① 基础步骤

在测试之前需要验证出默认模式下的色温是 6500K 还是 7500K,以及色准是基于哪种标准参数测试,因此在正式测试前需要做额外测试。Whitepoint 这一项参数先选择 DCI Whitepoint 后再选择对应模式下的参数,可防止参数变化。先按 sRGB 参数跑一次 Grayscale-Multi(灰阶平衡),查看 Avg CCT(色温)的值,

**如果<7000K:**接着按 sRGB 参数测色准,再按分别按 Adobe RGB、DCI P3、Display P3 的三种对应的参数测试色准,查看四张测试结果Avg dE200(平均色准),以值最小的一张为默认模式色准,并记下对应参数,进行其他项目的测试。

**如果>7000K:**将 Whitepoint 参数改成 D75,并且后面测试时的 Whitepoint 参数皆需要改成D75,每个参数下跑一次色准,查看四张测试结果 Avg dE200(平均色准),以值最小的一张为默认模式色准,并记下对应参数,进行其他项目的测试。

  • **sRGB 参数:**Range:PC(0-255)、Colorspace:rec.709/sRGB、Whitepoint:D65、Gamma Formula:sRGB。
  • **Adobe RGB 参数:**Range:PC(0-255)、Colorspace:AdobeRGB、Whitepoint:D65、Gamma Formula:Power 2.2。
  • **DCI P3 参数:**Range:PC(0-255)、Colorspace:DCI P3、Whitepoint:DCI Whitepoint、Gamma Formula:Power 2.6。
  • **Display P3 参数:**Range:PC(0-255)、Colorspace:DCI P3、Whitepoint:D65、Gamma Formula:Power 2.2。
② 默认模式
  1. 主机接入两台显示器,将未测试那台设置主屏,准备测试的那台设未副屏,接着打开 Calman 软件,再弹出窗口里的 Workflow(工作流)菜单项里选择(Analysis)SDR Toolkit(SDR 测试工具),点击 Start Session(开始)。
  1. 点击 Find Meter(查找设备)。
  1. 勾选 Konica Minolta CS-200,CA-210/310/402/410/427(USB)后,点击 Serach(搜索)按钮。
  1. 确认设备的连接,正常时 CA410 灯为常亮状态,且左边的指示条为绿色,设备名字为白色,圆圈里的初始数值为 60(分钟),运行时间越长数值越小,数值为 0 且显示红色需进行零电平校准,点击Initalizs Meter(初始化)进行校准。测试过程中 Source(信号源)右边的指示条会闪烁,测试完成时为浅黄色。

  1. 检查信号源,使用 CA410 只需要点击Open Pattern Window(打开图案窗口)。
  1. 将窗口移动到测试的显示器上,并最大化。
  1. 将仪器置于屏幕前面的居中位置,仪器需垂直于屏幕并保持贴合状态。
软件界面

确认以上步骤确认无误后,且色温、色准参数都已确认,再进行如下项目测试。测试项目有色准、色域、白点值、Gamma 值(Gamma 曲线)、亮度对比度、屏幕均匀性、EOTF 曲线、暗场调教共 8 项,每测试完成一项截图保存,取名为对应模式下的对应测试内容。色准和色域目前有 CIE1976(生理模型)和 CIE1931(照明模型)两套标准,CIE1976 为uv 坐标,CIE1931 为 xy 坐标,前者引入了 CIELAB 色差公式,提供更准确、更通用的方法来描述更广泛颜色范围内的色差。

  1. **软件路径如下图:**calman(卡尔曼)-Open WorkFlow Template(开发工作流程模板)-Analysis(分析)-SDR Toolkit(SDR 工具)。
  1. **软件操作说明如下图:**点击 Read Series(读取数据)开始,测试过程呈浅灰色,完成后呈深灰色。

色准

上图为(色准:ColorChecher)路径

色域

上图为(色域:Color Gamut)路径

白点值

上图为(白点值:3D LUT)路径

Gamma

Gamma 值/Gamma 曲线/伽马Grayscale -- Multi(灰阶平衡),可以查看 Avg CCT(色温)、Contrast Ratio(对比度)、Average Gamma(Gamma 值和曲线),Gamma 曲线实测值高于标准值,(黄色为标准值,灰色为实测值,两条曲线越贴合越好)画面显示更亮,实测值低于标准值,画面显示更暗。

上图为(Gamma 值/Gamma 曲线/伽马)路径

亮度对比度

**亮度对比度:**需要测试两次,一次为默认亮度对比度,另一次将亮度调到 100%为峰值亮度对比度,截图保存后在复位为默认亮度。

路径

**软件路径:**calman(卡尔曼)-Open WorkFlow Template(开发工作流程模板)-Analysis(分析)-Contrast Ratio Tests(对比度测试)。

上图为(亮度对比度 Contrast Ratio Tests)路径

数据

点击 Sequential Contrast(顺序对比)子菜单开始测试,White Luminance(白场亮度)Black Luminance(黑场亮度)Sequential Contrast Ratio(连续对比度)

上图为(亮度对比度 Contrast Ratio Tests)数据

帧内对比度

路径

calman(卡尔曼)-Open WorkFlow Template(开发工作流程模板)-Analysis(分析)-Intra-Frame Contrast(帧内对比度)。

上图为(帧内对比度Intra-Frame Contrast)路径

步骤

  1. 根据提示将仪器放在红框的居中位置,按顺序依次测试。
  1. 实测界面如下图。
  1. 测试结束如下图。

数据

CR(帧内对比度)数值越大越好,整体的数越统一越好。

EOTF

默认模式

路径

calman(卡尔曼)-Open WorkFlow Template(开发工作流程模板)-Calibration(校准)-SDR-Manual Calibration(SDR 手动校准)。

数据

  • 黄色为标准值,灰色为实测值,两条曲线越贴合越好。

  • EOTF(电光转换函数):是将数字信号转换成可见光的方式,显示设备使用它来将信号转变成光。拓展:OETF(光电转换函数)是将采集的线性光信号压缩成暗部细节更多的非线性电信号。

  • Luminance(亮度):查看亮度是否存在漂移问题,查看不同亮度下曲线贴合程度。实测值高于标准值,画面显示更亮,实测值低于标准值,画面显示更暗。

  • 还可以查看是否为逐级调教或者全局调教,前者优于后者。下拉框中可以选择不同的点进行测试,建议选择 256 个点。

暗场调校

路径

calman(卡尔曼)-Open WorkFlow Template(开发工作流程模板)-Calibration(校准)-SDR-Manual Calibration(SDR 手动校准)。

步骤

首先查看显示器 OSD 菜单中的暗场调校分为几级。 若为 100 级,需从 0 级每增加 10 级测试一次,若为-10 到+10 每级测试一次,若有固定等级每个测试一次,以上都要保存图片取名为对应级别。

数据

黄色为标准值,灰色为实测值,两条曲线越贴合越好。

  • EOTF(电光转换函数):是将数字信号转换成可见光的方式,显示设备使用它来将信号转变成光。拓展:OETF(光电转换函数)是将采集的线性光信号压缩成暗部细节更多的非线性电信号。

  • Luminance(亮度):查看亮度是否存在漂移问题,查看不同亮度下曲线贴合程度。实测值高于标准值,画面显示更亮,实测值低于标准值,画面显示更暗。

还可以查看是否为逐级调教或者全局调教,前者优于后者。下拉框中可以选择不同的点进行测试,建议选择 256 个点。

十五、sRGB

Calman软件+CA410设备

① 理论知识

sRGB色彩空间:通俗点叫做sRGB缩限模式,将显示器切换到 sRGB 模式,所有测试参数使用 sRGB 参数,其他操作同默认模式。

② 操作步骤

色准

上图为(色准:ColorChecher)路径

色域

上图为(色域:Color Gamut)路径

白点值

上图为(白点值:3D LUT)路径

Gamma

上图为(Gamma 值/Gamma 曲线/伽马)路径

亮度对比度

上图为(亮度对比度 Contrast Ratio Tests)数据

帧内对比度

上图为(帧内对比度Intra-Frame Contrast)数据

EOTF

上图为(sRGB 色彩空间 EOTF 曲线)数据

十陆、Adobe RGB

Calman软件+CA410设备

① 理论知识

**Adobe RGB 色彩空间:**将显示器切换到 Adobe RGB 模式,所有测试参数使用Adobe RGB 参数,,其他操作同默认模式。

② 操作步骤

色准

上图为(色准:ColorChecher)路径

色域

上图为(色域:Color Gamut)路径

白点值

上图为(白点值:3D LUT)路径

Gamma

上图为(Gamma 值/Gamma 曲线/伽马)路径

亮度对比度

上图为(亮度对比度 Contrast Ratio Tests)数据

帧内对比度

上图为(帧内对比度Intra-Frame Contrast)数据

EOTF

上图为(Adobe RGB 色彩空间 EOTF 曲线)数据

十七、Display P3

Calman软件+CA410设备

① 理论知识

**DCI P3 色彩空间:**实际上应当叫做Display P3,但是目前显示器里都显示将为DCI P3,所有测试参数使用 Display P3 参数,其他操作同默认模式。

② 操作步骤

色准

上图为(色准:ColorChecher)路径

色域

上图为(色域:Color Gamut)路径

白点值

上图为(白点值:3D LUT)路径

Gamma

上图为(Gamma 值/Gamma 曲线/伽马)路径

亮度对比度

上图为(亮度对比度 Contrast Ratio Tests)数据

帧内对比度

上图为(帧内对比度Intra-Frame Contrast)数据

EOTF

上图为(DCI P3 色彩空间 EOTF 曲线)数据

十八、HDR模式 I

Calman软件+i1Pro 2设备

① 理论知识

HDR 全称High-Dynamic Range(高动态光照渲染),由动态曝光控制和光晕效果两部分组成,能大幅提高画面细节的明暗对比度。

  • **HDR10:**必须符合 4:2:0 颜色采样、10Bit 色深、BT2020 色彩空间,是最基础的HDR 标准。

  • **Dolby Vision:**允许动态元数据一帧一帧地补充和适应 HDR 图像,可以更微妙地处理图像从而提高画面质量。

  • **HDR10 +:**三星公司的HDR 标准,使用动态元数据来逐帧提升HDR 图像。

  • **HLG:**混合对数伽玛曲线模式是最重要的HDR 格式,同时拍摄标准动态范围和高动态范围图像,结合成一个数据源。

  • **Advanced HDR by Technicolor:**LG 与Technicolor 合作的产物,但 LG 是目前唯一一家支持该格式的厂商。

  • **DisplayHDR.:**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专为 PC 显示器设定的HDR 标准,DisplayHDR 根据流明度、色域、色深和上升时间等特性的不同,目前主流分为三个等级 DisplayHDR 400 和 DisplayHDR 600 及 DisplayHDR 1000。需要注意的是,DisplayHDR 认证规范暂时仅针对 LCD 显示器,并不适用于OLED 面板的显示器,也不保证可以兼容现有的 HDR 内容和游戏。

    • **DisplayHDR 400:**必须支持 400nit 的峰值亮度、8Bit 色深、全局背光、色域对比度高于 SDR 即广色域。

    • **DisplayHDR 600:**必须支持 600nit 的峰值亮度、10Bit 色深(可以是 8 抖 10)、分区背光、色域对比度高于 SDR 即广色域。

    • **DisplayHDR 1000:**必须支持 1000nit 的峰值亮度、原生 10Bit 色深、分区背光、色域对比度高于 SDR 即广色域。

② 操作步骤
  1. 准备两台显示器,要测试的一台设为副屏,另一台设置为主屏。

  2. 首先打开 madTPG 软件,点击 HDR 开关,并记录下 IP 地址,接着关闭 madTPG 软件。

  1. 在系统设置中开启 HDR,(设置-屏幕-屏幕-HDR)并且将显示器的 HDR 也开启,再次打开 madTPG 软件,并拖入要测试的屏幕上并最大话窗口。
  1. 打开 Calman 软件,再弹出窗口里的 Workflow(工作流)菜单项里选择(Analysis)HDR Toolkit(SDR 测试工具),点击 Start Session(开始)。
  1. 设备连接正常会闪蓝灯,Calman 里第一个选项卡 Simulated(设备)也会显示设备名称,圆圈初始值为 240 且为蓝色,显示红色数值为 0 说明需要进行零电平校准,点击Initialize Meter 按钮,根据提示操作即可(也可参考测量光谱图中的校准步骤),校准完成后设备会显示白灯。
  1. 确认设备连接校准无误后,切换到 Source(信号源)选项卡,点击Find Source(查找信号源)按钮,在弹出的窗口的子菜单 Manufacture(源)里选择 madVR Labs,Model(模式)里选择 madTPG Software,IP Address(IP 地址)里填写刚才记录的 IP 地址,最好点击 Connect(连接)按钮。
  1. 确认信号源连接无误后,进行如下设置,Window Size(窗口大小)设置为 10%、Pattern Size(图案尺寸)设置为 100%、Pattern APL(图案模式)100%、HDR 勾选、Mastering Display Primaries(掌握显示原色)选择 BT.2020。
  1. 确认无误后,进行如下测试。

    1. 亮度

      • **软件路径如下图:**calman(卡尔曼)-Open WorkFlow Template(开发工作流程模板)-Analysis(分析)-HDR Toolkit(HDR 工具)。
      • **软件操作如下图:**点击 Target Options(目标选择)做如下设置,Colorspace(色彩空间)设置为 rec.2020、Whitepoint(白点值)设置为 D65、Gamma Formula(伽马公式)设置为 ST 2048 HDR(PQ)、dE Charts(色准图表)设置为 ITP。
      • **设备摆放如下图:**确认设备摆放正确,置于测试屏幕的正中间,且与屏幕保持贴合。
      • **正式测试如下图:**点击 Peak vs. Window Size(峰值与窗口大小),点击 Run Test 按钮。
      • **对于数据的解读:**Current Reading(当前数值)即为 HDR 下的峰值亮度,黄色的线视作为其亮度的稳定性,越水平代表越稳定。需要注意的是 10%以内的亮度有肯能因为设备摆放未处于中心点,导致数值偏差较大或者没有数据,就需要正确摆放设备后重新测试。
    2. EOTF

      • **软件路径如下图:**calman(卡尔曼)-Open WorkFlow Template(开发工作流程)-Calibration(校准)-HDR-Manual Calibration(HDR 手动校准)。
      • **软件参数设置:**同测量亮度的参数。
      • 对数据的解读:

        • 黄色为标准值,灰色为实测值,两条曲线越贴合越好。

        • EOTF(电光转换函数):是将数字信号转换成可见光的方式,显示设备使用它来将信号转变成光。拓展:OETF(光电转换函数)是将采集的线性光信号压缩成暗部细节更多的非线性电信号。

        • Luminance(亮度):查看亮度是否存在漂移问题,查看不同亮度下曲线贴合程度。实测值高于标准值,画面显示更亮,实测值低于标准值,画面显示更暗。

        还可以查看是否为逐级调教或者全局调教,前者优于后者。下拉框中可以选择不同的点进行测试,建议选择 256 个点。

十九、HDR模式 II

Calman软件+CA410设备

① 理论知识

使用 i1Pro 2 设备测试完HDR 亮度和 EOTF(PQ)曲线后,将设备更换为 CA410,此设备连接、零电平校准、软件路径、测试参数、数据解读同上,此处掠过,需要测试 HDR 常用色准、BT.2020 色准、DCI P3 色域、BT.2020 色域、BT.709 色域这五项。

② 操作步骤
  1. HDR 常用色准
  1. BT.2020 色准(激光投影摄影使用)
  1. BT.2020 色 域
  1. DCI P3 色 域
  1. BT.709 色 域

二十、校色文件

i1Profiler软件 + i1Pro 2设备

① 理论知识

Monitor Calibration 颜色校正是为了将显示器的显示效果矫正到同一个颜色标准上,Windwos 系统标准的参数为:D65+2.2+120nit;不过由于 120nit 可能会导致画面观感偏暗,可以直接设为 180nit,我们这里使用当前亮度(既测试环境开灯后检测到的亮度)作为校准值。液晶显示器随着使用时间增加背光 LED 不可避免会发生老化,导致色衰现象,因此定期校色也是不可或缺的。

  • **硬件校色:**即使更换主机或系统依然能够保持显示器专业色准。

  • **软件校色:**使用校色仪配合对应软件进行校色,校色完成会生成icc 文件,系统只要加载校色文件就可以让 PC 输出经过校色的图像信号,但这种做法改变的是显卡输出信号导致色彩精度有所损失,而且不是所有程序都能对icc 文件生效。

② 操作步骤
  1. 打开 i1Profiler 软件,选择显示器色彩管理、默认显示设备选择i1Pro 2。
  1. 按红框里的参数进行设置,确认显示器型号、白点选择CIE 光源 D65、亮度选择本机、伽马选择标准默认 2.2,显示器配置由自动感光功能的勾选环境光源智能控制就是检测当下的环境亮度,没有的略过,最后点击下一步。
  1. 首先查看设备管理器中设备是否为 i1 Pro,是的话返回软件点击重新连接。
  1. 设备连接后需要进行零电平校准,按如果所示摆放设备,或者参考测量光谱时的校准步骤。
  1. 点击开始测量。
  1. 按如果所示将i1Pro 2 置于显示器的中间,保持设备和屏幕的贴合。
  1. 点击 OK 在点击下一步。
  1. 以显示器型号命名校色文件,点击保存配置文件即可。
  1. 将配置文件复制到对应型号文件夹里留存,最后将 icc 配置文件上传到网盘的对应文件夹里。

二十一、校色后验证

Calman软件+CA410设备

① 校色应用
  1. 在系统设置中搜索颜色管理并打开。
  1. 确认设备为需要校准的显示器,点击添加按钮,选择刚才保存的 icc 校色文件。
② 测试项目

系统应用校色文件后,使用 sRGB 的参数重新测试色准、色域、白点值、Gamma、 EOTF 这五个项目,操作同上此处略过。

相关推荐
IC_157796114762 天前
关于SoC产品介绍:ICNM8501
计算机外设·显示器
中杯可乐多加冰1 个月前
如何让编码更加高效专注?——程序员编程选明基 RD280U显示器
ide·编辑器·计算机外设·显示器·扩展屏应用开发·护眼·屏幕
码递夫3 个月前
AOC显示器915Sw按键失灵维修记
显示器·维修·aoc
起鸿OLED方案商3 个月前
通威传媒:移动AI数字人OLED透明屏应用案例
显示器
起鸿OLED方案商3 个月前
OLED透明屏在零售行业有什么应用场景
显示器
起鸿OLED方案商3 个月前
OLED透明屏在零售行业有哪些优势
显示器
biomooc3 个月前
显示器接口种类 | 附图片
显示器
起鸿OLED方案商3 个月前
深圳华为展厅:30寸OLED透明屏中控桌引领科技新风尚
显示器
终于搞明白了3 个月前
显示器接口
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