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模式的定义
Provide a unified interface to a set of interfaces in a subsystem. Facade defines a higher-level interface that makes the subsystem easier to use.
为子系统的接口集合提供一个统一接口,Facade定义高层接口使得子系统更容易使用。将系统分解为子系统有助于降低系统复杂性,系统的通用设计目标是最小化子系统间的通信和依赖。实现该设计目标的一种方式是引入外观对象,为子系统中的通用设施提供一个单一并且简单的接口。

拆分后的子系统可能非常多且复杂,外部客户端直接与子系统类交互会导致复杂的交互关系,导致维护性降低,同时提高了系统间的耦合。外观模式的结构

外观对象:Facade
- 知道请求由哪个子系统类负责响应
- 将客户单请求委派给合适的子系统对象
子系统类:subsystem classes
- 实现子系统功能
- 处理分配到外观对象的工作任务
- 对外观对象无感知,不持有外观对象引用
基于外观模式,客户端请求首先到达外观类,并由外观类负责路由并委托到具体的子系统类处理逻辑。由此,**客户端通过外观类提供的一致接口对子系统进行间接访问,解耦了客户端与子系统。**外观模式的优点
- 降低了系统相互依赖,客户端只对外观类进行依赖,与子系统实现类无关,降低了客户端和子系统间的耦合。
- 屏蔽复杂性:外观类对子系统的复杂性进行了屏蔽,客户端无需感知子系统的存在。
- 提高安全性:外观类对子系统类提供了安全访问点,只允许需要暴露的子系统类才能通过外观对象进行访问。
外观模式的缺点
- 外观对象仅仅是客户端与子系统交互的可选方式,并不是唯一方式,客户端依然可以直接访问子系统。
- 不符合开闭原则,在不引入抽象外观类的情况下,新增的需求可能需要修改外观类。因此,需要对外观类进行抽象以进行扩展。
外观模式的适用场景
- 如果希望对复杂子系统提供一个简单接口
- 如果在客户端和某个抽象的实现类间存在过多的依赖
- 如果希望对子系统进行分层设计
与适配器模式区别本质上二者的模式意图不同:适配器是将接口转换为不同接口,外观模式是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来简化子系统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