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基于王道考研课程与湖科大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系统梳理核心知识记忆点和框架,既为个人复习沉淀思考,亦希望能与同行者互助共进。(PS:后续将持续迭代优化细节)
往期内容
核心知识记忆点
局域网 拓扑结构 传输介质 介质访问控制
以太网 802.3 逻辑 总线型 物理 星型
令牌环 802.5 逻辑 环 物理 星型
FD2(光纤) 逻辑 环 物理 双环
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
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
以太网
1 采用无连接工作方式时,不对发送数据进行帧编号,又不要求接收方发送确认,即以太网尽最大努力交付数据,提供的是不可靠服务,对差错纠正由高层完成
2 发送数据使用曼彻斯特编码
10Base5(基带以太网) | 10Base2 | 10Base-T(twisted pair) | 10Base-F(fiber-optical) |
---|---|---|---|
同轴电缆(粗) | 同轴电缆(细) | 非屏蔽双绞线 | 光纤对 |
曼彻斯特 | 曼彻斯特 | 曼彻斯特 | 曼彻斯特 |
总线型 | 总线型 | 星型 | 点对点 |
500m | 185m | 100m | 2km |
100(节点数量) | 30 | 2 | 2 |
MAC地址 6字节 高24位厂商代码 低24位厂商自行分配的适配器序列号
支持单播帧
广播帧
多播帧
V2标准的MAC帧 6 6 2 N(46------1500) 4 收发协数验(CRC检验范围 662N)
(插入:实现MAC帧的比特同步)(前同步码 7B 帧开始定界符 1B) 8B+以太网MAC帧
无效MAC帧(直接丢弃,以太网数据链路无重传):长度不足整个字节 FCS检验值有误 长度不在64---1518字节
100Base-T以太网 | 吉比特以太网(千兆) | 10吉比特以太网(万兆) |
---|---|---|
双绞线 | 双绞线/光纤 | 双绞线/光纤 |
100Mb/s | 1Gb/s | 10Gb/s |
半双工/全双工 | 半双工/全双工 | 全双工 |
半双工:CSMA/CD | 半双工:CSMA/CD |
对于100Mb/s以太网而言,以太网最小帧长不变:64字节,网段最长电缆1km--->0.1km,争用期缩短至5.12us,帧间最小间隔缩短至0.96us
广播风暴,浪费网络资源、cpu资源 存在安全隐患 虚拟局域网 分割广播域
划分VLAN方式
基于接口:VID和接口号映射
基于MAC地址:VID和MAC映射
基于IP地址:VID和IP映射
属于同一VLAN站点可以直接通信,不同VLAN中站点不能直接通信
连接在同一交换机上的多个站点可以属于不同VLAN,而属于同一VLAN的多个站点可以连接在不同的交换机上
IEEE 802.1Q帧 增加了VLAN标签
6 6 4(TPID 16b 固定0x8100 PRI 3 CFI VID 12 ) 2 N 4
以太网交换机接口类型:Access(默认) Trunk
不进行人为VLAN划分,各接口默认属于VLAN1且为Access
Trunk接口交换机之间 路由器之间 边去标签 边打标签
PVID不同,直接转发802.1Q帧,无PVID 进行上述过程
不同VLAN不会在交换机上转发,会在路由器上转发
同步:发送方发送数据后,等待接收方发挥响应之后才发下一个数据包
异步:发送方发送数据后,不等待接收方发送响应,接着发送下一个数据包
广域网 涉及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路层
局域网 涉及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点对点协议PPP
用户通过ISP接入互联网
两台网络设备之间的直接专用线路网络
链路控制协议(LCP)
网络控制协议(NCP)
PPP异步传输 采用字节填充法
PPP同步传输 采用零比特填充方法
1.PPP链路的起始和终止都是链路静止状态,用户和ISP之间不存在物理层连接
2.当检测到调制解调器的载波信号并建立物理层连接后,PPP就进入链路建立状态
3.在链路建立状态下,链路控制协议(LCP)开始协商配置选项 协商成功 进入鉴别 反之 进入链路静止状态
4.协商成功,双方建立LCP链路 进入鉴别 若无需鉴别或者鉴别成功,进入网络层协议状态 反之 链路中止
5.进入网络层协议 NCP配置网络层 配置完成后,进入链路打开状态,双方可以进行数据通信
6.数据传输结束后,链路一方发出中止请求且在收到对方发来的终止确认后,或者链路出现故障时,进入链路中止状态,载波停止后,回到链路静止状态
以太网交换机 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工作方式:直通交换方式 存储转发
自学习 交换机过滤转发借助交换表完成 表项:一个MAC地址 连接该MAC地址的接口
除了该发送端口的所有其他端口广播
网络适配器("网卡"):实现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的转化 以太网卡+Wifi网卡
透明网桥的自学习和转发帧的过程(和交换机类似):
网桥收到帧后进行登记(自学习),登记内容为帧的源MAC帧,进入的接口号
网桥根据帧目的MAC地址和转发表进行转发,包含以下三种情况:
明确转发:知道应当从哪个接口转发
盲目转发:不知道应当从哪个接口转发,通过除进入网桥的接口外的其他所有接口转发
丢弃:不应该转发,直接丢弃
如果网桥收到有误的直接丢弃
如果网桥收到无误的广播帧,不用查表,直接从除接口以外的其他接口转发
转发表中的每条记录都有其有效时间,到期自动删除 : 由于各站点的MAC地址与网桥接口对应关系不是永久性的 eg:站点更换网卡
避免广播帧在环路中永久绕圈,使用生成树协议(STP)
交互网桥协议单元(BPDU),找出原网络拓扑的一个连通子集(即生成树)
结语
局域网作为现代网络生态的"毛细血管",以多元拓扑与创新协议编织出高效、灵活的数据通路。从以太网的总线逻辑到令牌环的时序流转,从双绞线的星型互联到光纤的双环冗余,每一种介质与结构的组合都在诠释着"连接"的多样可能。无论是CSMA/CD的冲突退避,还是VLAN的广播域分割,抑或STP的环路消除,技术的精妙设计始终服务于一个目标:在共享与隔离、效率与安全之间找到最优解。
以太网的演进史,是一部带宽与可靠性的突破史------从10Base-T的百米星型到万兆光纤的全双工飞跃,从曼彻斯特编码的时钟同步到802.1Q帧的VLABEL扩展,每一次标准升级都在为数字化转型夯实根基。交换机的自学习智慧、透明网桥的动态转发表、PPP协议的严谨握手流程,无不彰显着数据链路层"承物理之基,启网络之智"的桥梁作用。
参考资料
1.王道考研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