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年2月中旬左右因为公司运营的问题,具体原因是缺少版权。毕竟现在的大环境有些刚性的产品,没有版权轻易入场即使可以赚钱,那么这个钱终于不是自己的。
在接到待业通知的时候,既不意外也不慌张。
-
不意外,是因为工作几年之后都是老江湖,公司能不能支棱起来都是很明显的状态。
不论多大的公司,什么时候开始人力扛把子,抓考勤、搞制度,距离凉不远了
。 -
不慌张,是因为从3年前就已经开始准备副业了。最近两年更是经常搞到凌晨1~2点才睡,
接到待业通知的时候,被动收益已经是薪资的1.5~2倍的水平了。
毕竟,给人打工终究不过是为人做嫁衣,寄人篱下罢了。
未雨绸缪
找方向
都知道短视频是红利,所以基本上短视频已经玩过了。某音现在还有1800多粉丝
,头条、UC、百度家号,基本上累计粉丝也有几百个,也写出过几篇10w+的爆款文章
。


后来发现这个赛道并不好做,1是花费的时间和收入不成比例,2是竞品太多。想脱颖而出难上加难。
尝试过发现,还是得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变现。1是轻车熟路,2是清楚获量和变现模式
,相当于短视频的红海不如给自己打工写自己的App。
经常自我反思,做了那么多产品,应付了那么多需求,有多少是真的为了服务用户?有多少不过是为了应付KPI?有多少不过是满足产品经理的梦?
,所以很早之前就开始研究自营产品。 第一年基本上是0收入,勉强把开发账号的688赚回来了。
后来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同僚,有想法、有技术,所以一拍即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对于一款成功的产品,无法满足三个核心词之一。高频、刚需,痛点
,三者得一者得天下!
高频:常见的比如社交、游戏(大型网游、小型休闲)、影视、音频等。
刚需:常见的比如教育、办公打卡、宝宝起名等。
痛点:常见的比如电子衣橱、月子餐、自媒体工具
能落地
这里的能落地从两个方面阐述,1是从产品方向,2是从人的方向
。如果是单枪匹马打天下,那大可不用考虑第二点。
产品维度
无论从什么角度切入独立开发者,都要想清楚产品给谁用?赚谁的钱?怎么赚?
很多项目出师未捷身先死
,大多数并没有找到自己的用户群体,更不用谈赚钱这件事了。
简单来说:准备好了再出发,而不是头脑发热想一出是一出。
人的维度
第一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为什么要把人提出来?因为很多常见的合作都需要基于对项目的认可,如果不认可自己正在做点事情,那和打工的心态一样,混日子得过且过。这种很容易消极怠工,也容易半路腰斩
。
第二点:要有专业的技术能力,确保能为合作保驾护航。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产品正常推进,保证项目平稳落地。
与君共勉
当品尝过自由的味道,大抵很难再适应被束缚的生活。 认清自己的方向和定位,找到适合方向和机遇,毕竟一辈子能够遇到的机遇屈指可数。毕竟现在的大环境,想打工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更不要想提高福利待遇了,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
职场终究不过是赚钱赎身,换取早日恢复自由自身的过渡!
那些在职场内卷的同行们,没必要,除非你的老板有胖东来的福利待遇。
遵守规则,方得长治久安
,最后祝大家大吉大利,今晚过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