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讨论——正论科举精神的内核

世界不存在绝对的善,可以很善,但很难找到绝对的善,总带些副作用;世界上也不存在绝对的恶,可以很恶,但很难找到绝对的恶,可以尝试举例;

再者,物极必反,当对一个事情的批判一面倒的否定之时,可能需要开始思考它正面的部分。

1. 正论科举精神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延续1300余年的人才选拔机制,其精神内核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文化基因。这一制度的核心价值可概括为以下五个维度。

1.1. 机会平等的开创性实践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流动性打破了世袭特权,理论上实现了"学而优则仕"的晋升通道。唐代诗人白居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记载,生动展现了寒门士子的上升可能。虽然实际执行中存在门第差异,但科举创造的平等理念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精神遗产。

1.2. 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

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考试内容,将文化修养而非军事武力确立为评价标准。宋代陆九渊"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的治学精神,体现了科举塑造的文人品格。这种导向使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文化氛围。

1.3. 制度理性的早期探索

从糊名誊录到锁院贡举,科举发展出严密的防弊体系。明代《科举成式》详细规定"入场搜检,片纸只字不得携入",这种程序正义的追求在当时世界范围内具有超前性,展现了传统中国的制度智慧。

1.4. 文化整合的社会功能

通过统一考试内容和标准,科举促进了方言各异、风俗不同的庞大帝国的文化认同。清代顾炎武《日知录》指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但不可否认这种标准化考试强化了主流价值观的传播。

1.5. 现代反思的辩证价值

科举最终在1905年被废除,但其"考试取才"的核心理念仍影响着现代公务员选拔制度。孙中山曾评价:"科举制度虽敝,而考试精神弥新"。这种通过竞争性考试选拔人才的思路,至今仍是组织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科举精神最持久的遗产,或许在于它确立了"奋斗改变命运"的社会信念。这种信念超越了具体制度,成为中华文明中关于社会流动性的集体记忆,其影响持续至今。在当代教育考试、人才选拔中,我们仍能看到科举精神内核的现代转化。

2. 当下应用

科举精神对当下生活影响最大的,其实不是公务员考试,而是高考制度。

很多中产以上的人愈来愈愿意让孩子绕开高考走,直接到国外升学。其实高考会培养一种欧美教育体系中不太具备的教育风格的产物。

科举时代将教材规定在四书五经,

高考当下将教材规定在数理化语外政史,

科举与高考在教材的规定上有一个共同点,范围小 ------ 这也就提出了小而精的学术诉求。

科学创新,要求广博的知识铺垫,广而泛;

而技术上,要求小而精。

科举精神下的高考能力,其实无形中培养了这种小而精的学习习惯。能在一个知识范围内快速掌握并升华、在这个领域中做到游刃有余。这个现象,跟网络上流行的一万小时定律殊途同归、不谋而合。这是无心插柳、歪打正着,还是华夏文脉的深思熟虑、大智若愚?

也就是说,认真完整实践过高考备考的人,其实是在十几岁就体验过一次一万小时定律的人,而且掌握了快速且深度掌握一门知识的能力。这种体验下,有的人厌学了,有的人更好学了。好学的这部分人,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涯中,会产生一种自信,无论遇到什么知识,ta都有信心和能力快速掌握它。

这种能力是基于科技的经济发展所需要的。

总之,不可以妄自菲薄自己所擅长的能力,而是要将其发扬光大------除了自己所拥有的,我们还能以什么为基础来向前发展呢。

立足自身 勇往直前

相关推荐
霖002 小时前
FPGA中级项目7———TFT显示与驱动
经验分享·fpga开发·学习方法·显示器·ip·集成学习
可涵不会debug16 小时前
MySQL复合查询全解析:从基础到多表关联与高级技巧
数据库·mysql·软件工程·学习方法
阿图灵18 小时前
文章记单词 | 第61篇(六级)
学习·学习方法
s_little_monster3 天前
【Linux】线程池和线程补充内容
linux·运维·服务器·c++·笔记·学习·学习方法
北漂老男孩5 天前
远程 Debugger 多用户环境下的用户隔离实践
java·笔记·学习方法
s_little_monster7 天前
【Linux】基于环形队列的生产消费者模型
linux·运维·服务器·经验分享·笔记·学习·学习方法
中小企业实战军师刘孙亮7 天前
实体店的小程序转型之路:拥抱新零售的密码-中小企实战运营和营销工作室博客
职场和发展·小程序·创业创新·学习方法·业界资讯·零售·内容运营
请你喝好果汁6418 天前
java_基础Java 转义字符学习笔记
学习方法
阿图灵8 天前
文章记单词 | 第48篇(六级)
学习·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