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个 Element 在更新时,确实是拿新的 Widget 配置 和它当前引用的旧 Widget 配置 进行比较。但是,这个比较过程不是孤立的 ,它发生在一个父 Element 对其所有子 Element 进行更新的上下文中 。Key 的作用正是在这个上下文中体现出来的。
让我们分两种情况来解释:
- 单个子节点的更新(比如
Container的child) - 多个子节点的更新(比如
Column的children)
情况一:单个子节点的更新 (Key 的作用不明显)
假设我们有这样一个结构:
dart
// 旧的 Widget 树
Container(
child: MyWidget(key: ValueKey('A'), color: Colors.blue),
)
对应的 Element 树结构:
Element<Container> -> child: Element<MyWidget>
现在,setState 触发重建,build 方法返回了一个新的 Widget 树:
dart
// 新的 Widget 树
Container(
child: MyWidget(key: ValueKey('A'), color: Colors.red),
)
更新流程:
Element<Container>被更新。它会调用其updateChild方法来更新它的子节点。Element<Container>会把它唯一的子 Element,即Element<MyWidget>,拿出来。Element<MyWidget>会拿它手中的新 Widget (MyWidget(color: Colors.red)) 和它当前引用的旧 Widget (MyWidget(color: Colors.blue)) 进行比较。canUpdate检查 :- 新旧 Widget 的
runtimeType相同吗?是,都是MyWidget。 - 新旧 Widget 的
key相同吗?是,都是ValueKey('A')。
- 新旧 Widget 的
- 结果 :
canUpdate返回true。Element<MyWidget>被保留,它的RenderObject也被保留。Flutter 只是将RenderObject的颜色属性从blue更新为red。
在这个场景下,Key 似乎是多余的,因为 runtimeType 已经相同了。 只要类型不变,更新就会发生。
情况二:多个子节点的更新 (Key 的作用至关重要!)
现在,让我们看一个 Column,它有多个子节点。这才是 Key 发挥威力的地方。
初始状态:
dart
// 旧的 Widget 树
Column(
children: [
MyWidget(key: ValueKey('A'), /* ... */), // 在索引 0
MyWidget(key: ValueKey('B'), /* ... */), // 在索引 1
],
)
对应的 Element 树:
Element<Column> -> children: [ ElementA(key: ValueKey('A')), ElementB(key: ValueKey('B')) ]
现在,setState 触发重建,我们交换了两个 Widget 的位置:
dart
// 新的 Widget 树
Column(
children: [
MyWidget(key: ValueKey('B'), /* ... */), // 在索引 0
MyWidget(key: ValueKey('A'), /* ... */), // 在索引 1
],
)
更新流程 (Element<Column> 的 updateChildren 方法):
这里不能再像单个子节点那样简单比较了。Element<Column> 手里有:
- 一个新的 Widget 列表 :
[WidgetB, WidgetA] - 一个旧的 Element 列表 :
[ElementA, ElementB]
如果没有 Key,Flutter 会怎么做?(按索引比较)
-
处理索引 0:
- 新 Widget 是
WidgetB。 - 旧 Element 是
ElementA。 canUpdate(WidgetB, ElementA.widget):runtimeType相同吗?是,都是MyWidget。key相同吗?否! 一个是ValueKey('B'),一个是ValueKey('A')。(如果没写 key,这里会是null == null,结果为true)
- 结果 :
canUpdate返回false。Flutter 认为这是一个全新的 Widget。它会销毁ElementA,并用WidgetB创建一个全新的Element和State。
- 新 Widget 是
-
处理索引 1:
- 新 Widget 是
WidgetA。 - 旧 Element 是
ElementB。 canUpdate(WidgetA, ElementB.widget):runtimeType相同?是。key相同?否!
- 结果 :同样,销毁
ElementB,用WidgetA创建一个全新的Element和State。
- 新 Widget 是
最终效果: 两个 Element 都被销毁并重建了。如果 MyWidget 是一个有复杂状态的 StatefulWidget,那么它的状态会全部丢失!这非常低效。
有了 Key,Flutter 会怎么做?(智能匹配)
Flutter 的 updateChildren 算法实际上比上面描述的更聪明。它会分几步走,但简化的逻辑是:
-
哈希映射 (Hash Map) : Flutter 会先把旧的 Element 列表 根据它们的
Key放到一个Map<Key, Element>中,以便快速查找。 -
遍历新的 Widget 列表:
-
处理新列表的第一个 Widget
WidgetB(key: ValueKey('B')):- Flutter 会拿着
ValueKey('B')去刚才创建的Map中查找。 - 找到了! 它找到了
ElementB。 - Flutter 知道
ElementB是可以复用的。它会将ElementB从旧的位置(索引 1)移动到新的位置(索引 0),并用WidgetB的新配置去更新它。ElementB及其State被完美复用!
- Flutter 会拿着
-
处理新列表的第二个 Widget
WidgetA(key: ValueKey('A')):- Flutter 拿着
ValueKey('A')去Map中查找。 - 找到了! 它找到了
ElementA。 - 它将
ElementA从旧的位置(索引 0)移动到新的位置(索引 1),并用WidgetA的新配置去更新它。ElementA及其State也被完美复用!
- Flutter 拿着
-
最终效果: 没有一个 Element 被销毁或重建。只是发生了移动 和更新。这正是我们想要的,既高效,又保留了状态。
总结与回答你的问题
"element不是只持有2个widget吗,一个是新的,一个是旧的,直接比对就可以了,为什么和key有关呢"
这个陈述对于单个 Element 的自我更新 是正确的。但是,一个 Element 的"命运"(是被更新、被移动还是被销毁)并不仅仅由它自己决定,而是由它的父 Element 在协调其所有子节点时决定的。
Key 的作用就是给父 Element 提供一个身份标识。当父 Element 面对一堆新旧不一的子节点时,它不是盲目地按顺序配对,而是像点名一样:
- 没有 Key:"第一排的同学,你现在换成这个新同学的资料。" (状态可能错乱)
- 有 Key:"张三(Key),请坐到第一排。李四(Key),请坐到第二排。" (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状态得以保留)
所以,Key 的关联性体现在 父 Element 如何为它的新 Widget 子节点,在旧的 Element 子节点中找到正确的"前世" 。这个查找和匹配的过程,是 Key 存在的核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