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统计师-经济学基础知识-第四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与国民收入核算概述

知识点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 微观经济:家庭和企业为单位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
    • 宏观经济:经济总体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总量和结构
  2. 国民经济运行结构

    维度 构成要素
    横向 企业、住户、政府(常住机构部门)、国外(非常住机构单位)
    纵向 生产 → 商品流通/收入分配 → 使用(消费/投资/出口)
  3. 国民经济循环过程

    图示占位\] 生产-企业 → 流通 → 使用-居民 → 分配 → 提供要素-居民 → 生产-企业(循环)

    • 两部门模型(居民+企业)
    • 三部门模型(+政府)
    • 四部门模型(+国外)

知识点二、国民收入核算的历史发展

时间 里程碑事件
1953年 联合国发布首版SNA(核心:国民收入核算)
1968年 SNA纳入五大核算:国民收入、投入产出、资金流量、国际收支、资产负债
1993/2008年 内容补充完善,国民收入核算核心框架未变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总量指标与核心指标

知识点一、五大总量指标

指标 公式 核心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GDP) 基础指标 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总价值
国内生产净值(NDP) GDP - 固定资产折旧 净生产价值(扣除折旧)
国民总收入(GNI) GDP + 国外要素收入净额 国民原始总收入(旧称GNP)
国民可支配收入(GDI) GNI + 国外经常转移净额 可用于投资/消费的总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GDI中住户部门部分 个人消费/储蓄上限

知识点二、核心指标:GDP详解

  1. 核算对象

    • 最终产品(非中间产品)
    • 增加值法:Σ(总产出 - 中间投入)
    • 毛值(含未剥离的固定资产折旧)
  2. 空间限定

    • 常住单位:经济领土内具经济利益中心的单位
    • 地域层级:国内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
  3. 产品属性区分

    类型 特点
    货物 所有权可分离
    服务 生产消费不可分

第三节 GDP核算的基本方法

知识点一、三方等价原则

  • 核心公式:生产法GDP = 收入法GDP = 支出法GDP

知识点二、现价GDP核算方法

方法 核算角度 公式
生产法 价值形成 增加值 = 总产出 - 中间投入
收入法 要素分配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折旧+营业盈余
支出法 最终使用 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知识点三、不变价GDP核算

  1. 目的:剔除价格变动
  2. 方法:价格指数缩减法(单缩法/双缩法)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总量指标的应用

知识点一、应用领域

  1. 经济增长与波动分析

  2. 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

    缺口值 经济状态
    >0 过热
    <0 过冷
  3. 通货膨胀测算(GDP缩减指数)

  4. 经济结构分析

知识点二、GDP的局限性

  1. 未充分反映公共服务价值
  2. 不能反映经济发展质量
  3. 不能准确反映财富增长
  4. 未包含非市场性劳动
相关推荐
cainiao0806051 个月前
新疆工程系列建筑专业职称评审条件
职称·职称评审·职称评定·评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
我是不会赢的1 年前
教师资格证(教资)笔试如何备考?含备考资料
考证·职称·教师资格证·教资·落户
我是不会赢的1 年前
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报名流程
考证·职称·教师资格证·教资·教师
dulang20151 年前
2023职称继续教育--新时代如何培养和造就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继续教育·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