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系统规划与管理师教程(第二版)》的正式发布,标志着软考"系规"考试内容进入新一轮的深化改革阶段。此次改版对教材结构和能力要求进行了系统优化,而且论文命题方向尚未公布,使得广大考生在准备过程中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目前,存在两种可能的出题路径:一是延续第一版的惯例,继续以"IT服务管理"为核心场景出题,参考第二版中的能力篇相关内容,因此原有的论文集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二是命题可能转向方法篇所覆盖的系统规划领域,聚焦项目的前期规划与顶层设计,更好地做法是结合目前国家主推的数字化建设方向进行写作,这一点和高项不一样,高项的论文写作一定是要项目建设完成以后,但是改革后的系规从教材精神上来说,写正在规划的项目也是合适的。
为帮助考生更好把握写作方向,建议重点围绕国家近期在数据要素、数字化治理、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等方面的战略部署进行选题。推荐参考以下政策文件与权威指导材料:
-
《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即"数据二十条")
-
《政务数据共享条例》
-
《"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
《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
-
国家数据局发布的《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
-
《政务数据资源授权运营实施规范(试行)》
-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方案》
-
《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
-
工信部等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同时建议考生在一下六大方向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开始论文撰写:
(一)数据要素市场构建
探讨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建设,分析《政务数据共享条例》在系统规划中的制度保障作用,研究"可信数据空间"政策对产业数字化的推动路径,聚焦"数据要素×"政策在重点行业中的落地方案。
(二)可信数据空间构建
围绕可信数据空间的架构设计、技术支撑(如分布式身份、智能合约等)、数据确权与流通机制,提出面向多主体协作环境的系统规划解决方案,结合供应链、金融、医疗等行业场景撰写论文。
(三)政务数据协同与运营创新
从跨部门数据共享、目录体系建设、整合机制设计、授权运营模式等维度切入,设计政务系统集成与协同运营方案,突出规划过程中的政策合规与治理创新。
(四)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与AI支撑
分析高质量数据集作为大模型训练基石的重要性,提出全生命周期数据质量管理策略,探索数据清洗、治理、标注在人工智能场景中的系统支撑框架。
(五)数据治理体系与标准化体系建设
结合数据治理框架的演进路径,提出治理战略、组织制度设计建议,探讨数据标准制定、数据安全与合规体系的系统规划思路。
(六)"人工智能+"与数据应用创新
聚焦AI赋能产业转型,如交通、金融、政务等领域的智能应用场景,结合行业大模型开发需求,规划可信环境下的数据流通与治理机制,回应当前生成式AI面临的合规挑战。
写作建议与注意事项
-
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结合。选题应体现实际需求与国家战略双重驱动,案例应真实、合理,避免虚构与过度包装。
-
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论文应包括背景分析、目标任务、规划内容、技术路径、组织实施、效果评估等要素,注重"从问题到方案"的清晰链条。
-
突出专业性与时代性。在专业表达上体现"系统规划与管理师"的综合素养,在内容方向上紧扣技术趋势与制度要求。
-
加强政策解读能力。建议通过解读国家数据政策,反推论文结构与内容安排,增强案例的理论支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