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 第2篇】计算机网络概述(下)

文章目录

七.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端系统(如个人电脑、服务器、移动设备)必须通过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简称 ISP) 接入互联网(有偿服务)。我国的 ISP 主要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 以及中国联通 这三大电信运营商,它们向用户提供因特网接入服务、信息服务和增值服务。

根据服务范围和用户类型,ISP 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住宅区 ISP、企业 ISP、教育机构 ISP、公共 WiFi ISP、移动数据 ISP 等。

每个 ISP 自身就是一个由多台分组交换机(如路由器和链路层交换机)和通信链路(如光纤、铜缆、无线信号)组成的网络,实现数据的高效转发与传输。例如:

  • 住宅宽带接入:用户通过线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或 DSL 调制解调器连接到 ISP 网络,利用共享带宽实现高速上网。
  • 企业接入:通过专线(如 MPLS)或虚拟局域网(VLAN)提供高可靠性和低延迟的网络服务。
  • 移动接入:运营商部署 5G 基站,通过蜂窝网络为用户提供无缝漫游的无线连接。

为实现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各 ISP 之间通过分层互联架构连接:

  • 较低层 ISP(如本地 ISP)通过较高层 ISP(如国家级 ISP)互联。例如,中国电信省级分公司通过其总部网络连接到全球互联网主干网。
  • 较高层 ISP(如 Tier-1 ISP)直接彼此互联,形成互联网的主干网络。这些 ISP 通常由高速光纤链路和高性能路由器组成,例如 AT&T、德国电信(Deutsche Telekom)和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 互联网交换点(IXP):如上海互联网交换中心,允许不同 ISP 在本地直接交换流量,减少跨区域传输的延迟和成本。

因特网已发展成基于ISP的多层次结构的互连网络,没有人能够准确说出因特网究竟有多大,其整个结构也很难进行细致的描述。这里给出一种具有三层ISP结构的因特网概念示意图 ,三层ISP分别为:

尽管 ISP 之间相互连接,但每个 ISP 网络是独立管理的实体,拥有自主的路由策略和网络配置。所有 ISP 均运行 IP 协议(Internet Protocol),确保数据包能够跨越不同网络正确传递。例如:

  • IP 协议标准化:所有网络设备运行 IPv4/IPv6 协议栈,确保异构网络互联,核心路由器每秒可处理数百万个数据包。
  • 地址分配体系:由 ICANN 统一分配 IPv4 地址块(如 192.0.2.0/24),区域互联网注册机构(RIR)负责具体分配。
  • 路由表维护:ISP 通过 BGP(边界网关协议)与其他 ISP 交换路由信息,动态选择最优路径转发数据包。

除为终端用户提供服务,ISP 还直接为内容提供者(如 Netflix、YouTube)提供接入服务。例如:

  • CDN(内容分发网络):大型内容提供商通过部署边缘服务器(如 Akamai 的全球节点),将热门内容缓存至靠近用户的位置,降低延迟并减少主干网负载。
  • 直连互联:Google 与 AT&T 等 ISP 直接建立专线连接,绕过传统层级网络,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八.接入网🥝

主流的家庭宽带接入方式

  • 数字用户线技术: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这项技术巧妙利用了传统电话线的未使用频段。当你拨号上网时,电话线不再只是传输语音信号,还能同时传递网络数据。
  • 有线电视网络:Cable,通过改造有线电视同轴电缆,运营商能提供比DSL更快的宽带服务。
  • 光纤到户:FTTH(Fibre To The Home),采用全光纤连接的FTTH技术,通过光信号传输数据,理论速度可达10Gbps。
  • 5G固定无线接入:借助5G基站的大带宽特性,用户无需铺设光缆即可获得高速网络。

介入网工作原理🧐

以DSL技术为例,其数据传输过程包含三个关键环节:

  1. 信号转换 :家庭端的调制解调器将0/1数字信号转换为特定频率的模拟信号(高频音),通过
    电话线传输。
  2. 集中处理 :运营商机房的DSLAM设备将多个家庭的模拟信号汇聚,转换回数字信号后接入互
    联网。
  3. 质量保障:通过动态调整各频段带宽分配,确保语音通话清晰、数据传输稳定。

数字用户线(DSL)技术通过一个巧妙的"三通道"设计,让传统电话线实现了语音通话与互联网访问的同步进行。这种技术的核心在于频分复用,就像将一条高速公路划分为多个车道:低频段(0-

4kHz)负责传统电话信号,中频段(4-50kHz)用于上传数据(如发送邮件),高频段(50kHz-

1MHz)则专供下载大文件(如观看在线视频)。这种划分使得用户可以在打电话的同时流畅观看4K视

频,互不干扰

DSL技术:铜线上的"三通道"通信

在用户端,一个分频器(类似于高速公路的分流口)会将混合信号分离:电话信号直接送往电话机,数据信号则被引导至DSL调制解调器。在运营商端,中心局的数字用户线路接入复用器(DSLAM)(可视为信号分离中心)会处理来自数百甚至上千个家庭的信号,将数据信号集中转发至互联网主干网络。

DSL的速率标准呈现出显著的"不对称"特征🤔

  • 下行速率(从互联网获取数据)可达52Mbps(最新标准支持1Gbps)
  • 上行速率(向互联网发送数据)通常为3.5-16Mbps

然而,实际体验的速率可能低于理论值,原因包括:

  1. 运营商策略 2. 物理限制 3. 线路质量

电缆互联网接入技术🍋‍🟩

在数字时代,有线电视公司通过改造传统电视线路,开发出了另一种宽带接入方案------电缆因特网接入 。这项技术巧妙利用了原有的有线电视网络,通过混合光纤同轴(HFC)系统实现高速网络连接。

其架构如同城市交通网络:

  • 光纤主干(光缆):连接头端设备与地区枢纽(相当于城市主干道)
  • 同轴电缆支线(传统电视线):从枢纽延伸到每个家庭(类似社区支路)

HFCC系统包含两个关键设备,如同"数字翻译官"确保信号兼容:

  • 用户端电缆调制解调器,类似DSL的调制解调器,但专为有线网络设计。
  • 运营商端电缆调制解调器端接系统(CMTS),功能类似DSL网络的DSLAM,负责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接入互联网主干网。

HFC网络采用非对称带宽设计,并具有独特的共享特性,DOCSIS标准定义了显著差异:

  • 下行速率:DOCSIS 2.0最高40Mbps,3.0版本可达1.2Gbps(足够同时传输4路4K视频)
  • 上行速率:30Mbps(DOCSIS 2.0)至100Mbps(DOCSIS 3.0)

相比DSL,电缆接入 具有天然优势: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实现更广覆盖,且带宽潜力更大。但其共享
特性
也意味着高峰期可能出现"网络拥堵"。这种特性类似于高峰时段的高速公路------当所有车辆同时行驶时,车速必然下降。

虽然DSL(数字用户线路)电缆接入 是目前住宅宽带的主流技术,但另一种极具前景的技术正在

发展中:光纤到户(Fiber To The Home, FTTH)

光纤到户(FTTH)技术

光纤到户(FTTH):

FTTH采用光纤直连家庭,彻底告别铜缆的电磁干扰问题。数据以光信号形式传输,抗干扰能力和传输容量呈指数级提升。当前主流FTTH方案可提供对称的千兆级接入(1Gbps下载/1Gbps上传),是传统电缆网络的10-100倍。光纤的潜在带宽几乎无限,通过波分复用(WDM)技术,单根光纤的传输容量可达Tbps级别,为未来10年以上的带宽需求预留充足空间。

在光纤到户(FTTH)的实际部署中,存在两种竞争性的技术路线

直接光纤(点对点):最简单的方案是为每户单独铺设一根光纤。优点是带宽独享且性能稳定,但成本极高(光纤数量与用户数量成正比),通常只在高价值用户或特殊场景(如5G基站回传)中采用。
共享式光纤(分路复用):为降低部署成本,更常见的做法是通过分路器(Splitter)将一根光纤拆分为多路信号。从中心局出来的主干光纤会先覆盖多个家庭区域,在接近用户时再通过分光设备实现"一纤多户"。

而其中的共享式光纤系 包含两种技术路径:有源光纤网络(AON)无源光纤网络(PON)

有源光纤网络(AON) :通过交换机(如光交换机)等有源设备动态分配带宽资源。其本质是交换式以太网技术,我们将在后面深入探讨其工作机制。他的优点就是可以根据需求灵活的调整每家每户的宽带资源,但是成本会很高,因为我们需要部署大量带电源的设备(不然没法控制)。

无源光纤网络(PON) :是当前主流的FTTH解决方案,他完全依赖无源光学器件(如分路器)实现信号分发,无需额外电源设备。以Verizon的FiOS服务为例,其网络架构包含三个核心组件

OLT(光线路终端):位于中心局,负责光电信号转换和数据分发;

Splitter(分路器):将光信号复制到多个家庭(通常1:32或1:64);

ONT(光网络终端):用户端设备,将光信号转换为家庭可用的网络信号。

他的流程是,OLT将互联网数据转换为光信号,之后光信号经Splitter复制后分发到多个家庭。每户ONT将光信号还原为电信号,连接家庭路由器,最后用户通过路由器访问互联网。

5G固定无线:无需布线的"空中宽带"

当光纤建设面临入户施工难题,且随着5G技术的成熟,固定无线接入正在成为传统有线宽带的有力补充。5G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如同架设在空中信息桥梁,展现出独特优势。其核心优势体现在:零布线成本。

企业与家庭网络接入:以太网与WiFi的协同工

在当今数字化社会中,无论是企业办公楼、大学校园还是普通家庭,局域网(LAN)已成为连接设

备与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其中两种核心技术------有线以太网无线WiFi ,共同构建了现代网络的接入体

  • 以太网:稳定高效的有线连接
  • 无线接入:WiFi的移动自由

现代网络架构呈现"有线骨干+无线延伸"的融合特征:

  1. 企业网络:数据中心服务器通过光纤直连核心交换机,办公区部署高密度AP,支持移动办公与物联网设备接入。
  2. 家庭网络:光猫集成路由功能,卧室预留网线接口连接NAS存储,客厅WiFi 6路由器覆盖全屋智能设备。

广域无线接入技术:从3G到5G的移动互联革命

介绍

广域无线接入技术(如3G、4G LTE和5G),它们通过蜂窝网络运营商的基站提供覆盖范围极广的网络服务。广域无线接入技术(WAN, Wide Area Network)与家庭或办公室中常见的WiFi不同。WiFi的覆盖范围通常仅限于几十米(如一个房间或办公楼),而广域无线网络通过蜂窝基站(Cellular BaseStation)实现数万米范围的信号覆盖。例如,用户可以在城市街头、高铁车厢甚至偏远山区,只要处于基站的覆盖范围内,就能通过手机访问互联网。

发展历程

广域无线接入技术经历了从3G到5G的迭代,每一代技术都在速度、延迟和容量上实现了显著提升。

  • 第三代移动通信(3G):开启移动上网时代2000年初投入商用的3G技术,将数据传输速率提升至数百Kbps级别,首次实现了移动上网,即时通讯,多媒体短信、
  • 4G LTE(第四代长期演进技术)当前广泛使用的4G LTE技术,通过OFDMA(正交频分多址)等关键技术,将实际下载速率提升至60Mbps级别(理论峰值150Mbps),催生了高清视频流媒体,移动支付革命,共享经济基础。
  •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正在全球部署的5G网络,通过三大特性开启产业变革: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超可靠低时延(URLLC),海量机器通信(mMTC)。

当前,5G网络正在向5G-Advanced(5G-A)演进,计划2025年后逐步商用,进一步提升速率(达

20 Gbps)和能效,支持更复杂的工业互联网应用。而6G预研预计2030年商用,将融合太赫兹通信、

量子通信等技术,实现全息通信和AI驱动的网络自优化。

九.互联网的本质:网络的网络🥝

尽管接入ISP解决了终端设备的接入问题,但全球数亿用户之间的互联互通仍需解决更复杂的网络互联问题 。这就涉及到因特网最核心的特征------"网络的网络"架构。这种架构的本质是:每个接入ISP都需要与其他接入ISP建立连接通道,就像高速公路网需要连接各个城市道路一样

网络结构的演化过程🍂

  • 结构1:单一全球传输ISP,一个由全球性骨干网运营商(Global Transit ISP)构建的巨型网络,它通过遍布全球的路由器节点,将所有接入ISP连接起来。

  • 结构2:多层骨干网结构(现实演进),通过分层结构(接入层→传输层→骨干层),因特网实现了成本与效率的平衡。

互联网结构的进化:从分层到网状🍋‍🟩

存在点(PoP)与网络扩展:存在点是客户连接入口,客户ISP可通过第三方电信运营商租用高速链路(如光纤),将其路由器直接连接到PoP的路由器。他是ISP在网络边缘部署的路由器集群,如同快递网络的社区服务站。

多宿:指一个ISP同时连接多个提供商ISP,以提高网络可靠性和性能。主要是为了故障容错和负载均衡。若某一提供商出现故障(如光纤中断),流量可自动切换到其他提供商路径。或者通过多路径分发流量,避免单一链路过载。

对等互连与因特网交换点(IXP) :因特网交换点是为多个ISP提供集中交换流量的物理或虚拟平台,降低传输成本并提高效率。就比如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这就是一个国内重要的IXP,促进高校网络互联。

对等互连的出现减少对第一层ISP的依赖,避免向其支付高额费用。IXP通过集中化交换降低长距离传输成本(如避免跨国流量需经过第一层ISP),也可以提升本地网络性能。

综合上述机制,今天的因特网呈现出高度动态的多层结构(即第三个结构):

  1. 客户-提供商关系:明确每一层级的责任与成本分摊。
  2. PoP与多宿:提升网络扩展性与冗余性。
  3. 对等互连与IXP:降低传输成本并优化流量路径。

这种结构既满足了经济可行性(如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单位成本),又保障了网络的稳定性与灵活性。随着互联网内容需求的增长,大型内容提供商(如谷歌、Netflix)开始构建自己的专用网络,进一步优化流量路径和成本

互联网结构的最终形态:内容驱动的网状网络🍂

我们拿谷歌举例:

首先是数据中心的布局:谷歌在全球拥有19个主要数据中心,分布在北美、欧洲、亚洲等地。例如,北美数据中心容纳数十万台服务器,而澳大利亚的小型数据中心仅部署数百台服务器,通常位于IXP内部。

其次是专用网络:谷歌通过私有TCP/IP网络互联所有数据中心,独立于公共因特网。该网络仅传输谷歌服务器与用户之间的流量(如YouTube视频、Gmail邮件)。

最后可以绕过传统ISP层级:谷歌的专用网络通过对等连接或IXP直接与区域ISP互联,减少对第一层ISP的依赖。例如,在欧洲,谷歌可通过IXP直接与德国Deutsche Telekom交换流量,无需经过AT&T。

当然也会有例外情况:若某些区域ISP无法直接对等(如偏远地区),谷歌仍需向第一层ISP付费,以确保全球覆盖。

所以说,今天的因特网是一个网络的网络,其结构之复杂,是长期以来发展的结果,是一个由十多个第一层ISP和数十万个较低层ISP构成的复杂生态。随着5G、边缘计算的发展,更多企业(如亚马逊、微软)将效仿谷歌,构建私有网络,进一步重塑因特网的经济与结构模式。

十.因特网的基础设施与分布式应用🥝

在计算机网络领域,因特网可通过两种互补视角 进行系统化描述:硬件/软件组件视角与基础设施服务视角前者 聚焦于物理链路、路由器、分组交换机等硬件设施,以及TCP/IP协议栈等软件系统;后者则强调其为分布式应用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的能力。这种视角的转换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网络应用的构建机制及其运行原理。

分布式架构多个终端系统通过网络交换数据,形成协同工作的系统

分布式应用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其与网络基础设施的交互方式。所有因特网应用均运行在端系统上,而非网络核心的分组交换设备。这种设计原则具有重要的技术意义:分组交换机(如路由器)仅负责数据包的转发,不参与应用层的数据生成或处理。例如,当用户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进行通信时,视频编码、会议控制等操作均由终端设备完成,网络设备仅执行数据包的路由选择。

这种架构带来了两个关键问题:

  1. 如何实现跨网络节点的数据交换 ? 2. 如何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套接字接口:应用与网络的桥梁

为实现分布式应用的数据交换,因特网提供了标准化的接口------套接字接口 。该接口定义了端系统程序请求网络服务的规范,是应用层与传输层交互的桥梁(后面会逐一介绍层级的)。套接字接口包含地址绑定、连接建立、数据发送/接收等操作规范。

网络应用必须通过套接字接口规范操作:指定目标IP地址和端口号(相当于邮政地址)、封装数据(相当于信件内容)、调用发送函数(相当于投递动作)。这种标准化接口确保了异构系统间的互操作性。

因特网也为应用提供多种传输服务。

开发者需要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服务类型:

  1. 可靠传输服务(TCP):适用于需要保证数据完整性的场景,如文件传输、网页加载
  2. 尽力而为服务(UDP):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如视频会议、在线游戏
  3. 多播服务:适用于一对多通信场景,如直播服务
  4. 安全传输服务(TLS/SSL):适用于金融交易等安全敏感场景

这种服务多样性使得开发者能够针对具体应用场景优化系统性能。例如,实时视频会议应用通常选择UDP协议以降低延迟,而银行交易系统则采用TLS加密的TCP连接以确保数据安全。


如果我的内容对你有帮助,请 点赞 , 评论 , 收藏 。创作不易,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相关推荐
千码君20161 小时前
计算机网络:什么是任播
计算机网络·负载均衡·ddos·cdn·dns·任播·智能路由
千码君20164 小时前
计算机网络:理解路由的下一跳
网络·计算机网络·智能路由器·路由表·网关地址·接口地址·相邻设备
易ლ拉罐18 小时前
【计算机网络】Socket网络编程
服务器·网络·计算机网络
明月看潮生2 天前
编程与数学 03-002 计算机网络 19_网络新技术研究
计算机网络·青少年编程·编程与数学
明月看潮生3 天前
编程与数学 03-002 计算机网络 18_物联网与网络
物联网·计算机网络·青少年编程·编程与数学
心一信息3 天前
HCIE学习之路:一个NAT实验
学习·计算机网络·智能路由器
一念&3 天前
计算机网络中的socket是什么?编程语言中的socket编程又是什么?python的socket编程又该如何用?
python·计算机网络·php
明月看潮生3 天前
编程与数学 03-002 计算机网络 17_云计算与网络
计算机网络·青少年编程·云计算·编程与数学
charlie1145141914 天前
计算机网络八股文——TCP,UDP
网络·网络协议·tcp/ip·计算机网络·面试·udp·八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