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压缩系列-1】一篇文章带你全面了解模型量化(Data Quantization )——全局篇

量化是一种关键策略,用于优化大型机器学习模型(特别是深度神经网络),使其在资源受限的硬件(如移动设备、边缘设备,或为了云端的快速推理)上部署得更加高效。

什么是量化?

量化是指降低 用于表示模型参数(权重)和激活值的数值精度 的过程。

它不再使用 32 位浮点数(FP32),而通常采用更低精度的格式,例如 16 位浮点(FP16)、8 位整数(INT8)甚至更低。

把 FP32 → INT8/INT4/FP4 等低 bit 类型。

什么要对大型模型进行量化?

大型模型(LLMs)在推理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内存和计算资源。而量化之后的模型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 缩小模型体积: 低精度数值占用更少内存。
  • 加速推理: 许多硬件加速器(CPU、GPU、NPU)对低精度数据的处理速度更快,因为定点运算相比浮点运算通常更简单、更快。
  • 降低功耗: 由于量化后的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更小,计算量和内存访问减少,能耗随之降低。
  • 实现边缘部署: 许多硬件设备(如专用的 AI 芯片、GPU 等)对低精度计算提供了专门的硬件优化,可以高效地处理量化后的神经网络运算,因此可以在资源受限的设备上运行大型模型。

量化原理

量化的基本原理,即把模型的参数(weights)等从浮点数(如float32)转换为定点数(如int8)。在计算时,再将定点数据反量化回浮点数据。

量化的两个重要过程,一个是量化(Quantize),另一个是反量化(Dequantize)

  • 量化就是将浮点型实数量化为整型数(FP32->INT8)
  • 反量化就是将整型数转换为浮点型实数(INT8->FP32)

量化类型(Quantization Type)

那么具体是如何转换数值的呢?通常有以下两种转换方式:

类型 子类 特点与适用场景
线性量化 对称量化 零点为0,适合权重,计算高效,硬件友好。
非对称量化 引入零点(zero-point),适合激活值,精度高但计算复杂。
非线性量化 --- 如对数量化、矢量量化、查找表量化等,适用于极端压缩或非均匀分布数据。

不同的方法使用不同的量化公式,得到不同的量化参数:

  • ⚖️scale
  • 0️⃣zero-point

具体的会在数学篇进行介绍(先挖一个坑,后面填吧)

量化策略(Quantization Strategies)

训练前后

从训练视角来看,我们可以在模型的训练前或训练后进行量化,据此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策略 阶段 是否需要重训练 精度 适用
PTQ (Post-Training Quant.) 训练后 稍低 快速部署
QAT (Quant.-Aware Training) 训练中 极致精度
QAF (Quant.-Aware Fine-tuning) 微调阶段 中高 资源有限

1.训练后量化(PTQ) :在不重新训练的情况下,对已训练好的模型进行量化。

2.量化感知训练(QAT):在训练过程中模拟量化,并更新量化参数。

  • 通常比 PTQ 精度更高,特别适用于大型或复杂模型。
  • 计算开销更大,因为需要重新训练。

3.量化感知微调(QAF):从一个已训练好的 FP32 模型出发,在模拟量化的同时进行少量微调,使权重适应低比特表示。

  • 在 PTQ 与完整 QAT 之间取得折中:比从头训练快得多,但通常比 PTQ 恢复更多精度------尤其当原始 PTQ 出现明显下降时。

推理前后

从推理视角来看,根据量化过程在推理前后,可以分为:

分类 说明 子类 子类说明
离线 推理前量化 静态 用校准集一次性算好量化参数
动态 每次前向实时算激活值
在线 推理时量化 ---

1.离线量化上线前完成全部量化,即提前确定好激活值的量化参数 S Z ,在推理时直接使用。

  • 比如之前我们提到PTQ,是离线量化里最常见的实现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离线量化指的就是PTQ。

离线量化 ≈ PTQ(Post-Training Quantization)

  • 离线量化又可以细分为:

    • 静态量化 (Static Quantization):同时量化权重和激活值,推理前用校准数据集一次性算好量化参数。

    因为属于离线量化之PTQ,所以也叫静态离线量化(PTQ-Static)

    • 动态量化 (Dynamic Quantization):仅量化权重,激活值在推理时实时量化。

    因为属于离线量化之PTQ,所以也叫动态离线量化(PTQ-Dynamic)

2.在线量化推理时才量化,即在推理过程中动态计算量化参数 S(scale) Z(zero-point)

量化对象和量化层级

根据量化的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层级:

  • 权重量化(Weight Quantization): 仅量化模型权重。

因为只量化权重,也称为weight-only quantization

  • 激活量化(Activation Quantization): 也对各层输出(激活值)进行量化。
  • 梯度量化(Gradient Quantization): 训练时对梯度进行量化以减少通信开销。
  • KV缓存量化(KV Cache Quantization): 对注意力中的KV缓存进行量化以降低显存占用。
  • 偏置量化(Bias Quantization): 有时也对偏置进行量化,但通常保持较高精度。

也就是说,在模型量化过程中,量化可以应用于模型的多个部分,包括:

  • 模型参数(weights):如权重矩阵,这些是模型训练过程中学习到的参数。
  • 激活值(activations):如神经元的输出值,这些值在前向传播过程中动态生成。
  • 梯度(gradient):如反向传播过程中计算的梯度值,用于更新模型参数。
  • KV Cache:在 Transformer 的自回归解码阶段,KV Cache 用于缓存每一层的键(Key)和值(Value)张量,以避免重复计算,从而显著提升长序列生成的效率。
  • 偏置(Bias) :指模型中各层加性偏置项(如线性层、卷积层后的 bias)。由于偏置参数量远小于权重(百万级 vs 十亿级),其对整体模型大小的影响有限,因此通常不量化或仅使用较高精度(如 INT16或 FP16),仅在极端压缩需求下(如边缘设备部署),才考虑与权重一并量化至 INT8。
量化对象 是否常被量化 量化方式举例 备注
模型参数(weights) ✅ 是 INT8/INT4,对称或非对称量化,GPTQ/AWQ 等 直接决定模型大小与推理速度
激活值(activations) ✅ 是 动态或静态量化,per-token/per-tensor 显著降低显存,需校准分布误差
梯度(gradient) ✅/❓ 可选 2--8 bit 均匀量化,Top-K 稀疏化 主要用于训练加速与分布式通信压缩
KV Cache ✅ 是 INT8/INT4,混合精度保留关键 token 显著降低显存,提升吞吐
Bias ❌ 通常否 保留为 FP16/INT16,极端场景下低比特量化 参数量小,量化收益低

量化粒度(Granularity)

粒度 解释 适用对象
per-tensor / per-layer 整层共享一个 scale & zero-point 通用
per-channel 每个输出通道各自 scale 权重
per-token 每个 token(行)各自 scale 激活
per-group / sub-channel 每连续 N 个元素为一组 scale 权重/激活
  • 逐层量化(per-tensor):整个层的所有权重使用相同的缩放因子 S 和偏移量 Z
  • 逐通道量化(per-channel):每个通道单独使用一组 S Z
  • 逐组量化(per-group):将权重按组划分,每个组使用一组 S Z
  • 逐 token 量化(per-token) :对输入序列中的 每一个 token(即矩阵的每一行) 单独计算并使用一组缩放因子 S 和偏移量 Z

量化位宽

根据存储一个权重元素所需的位数,可以分为8bit量化、4bit量化、2bit量化和1bit量化。

位宽 特点与适用场景
8-bit 最常用,精度损失小,广泛支持(INT8/FP8)。
4-bit 极限压缩,适合大模型部署(如 AWQ、GPTQ)。
2-bit 极端压缩,精度损失大,需配合误差补偿机制。
1-bit 极限压缩,仅限特定任务或研究使用(如 BNN)。

对象×位宽组合

根据量化对象和量化位宽的不同组合,可以分为:

方案 组合名 含义 示例
仅权重 W8A16 权重8bit,激活16bit(未量化,保持原精度)
W4A16 权重4bit,激活16bit(未量化,保持原精度)
权重+激活 W8A8 权重8bit,激活8bit SmoothQuant、ZeroQuant
W4A8 权重4bit,激活8bit QoQ
W4A4 权重4bit,激活4bit Atom、QuaRot、OmniQuant
KV Cache KV8 KV缓存8bit LMDeploy、TensorRT-LLM
KV4 KV缓存4bit Atom、QuaRot、QoQ
KV2 KV缓存2bit KIVI、KVQuant

Summary

根据以上介绍的所有内容,为了方便理解记忆总结了一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