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航测/三维建模领域常见的“航线规划或建模方式

1、交叉环绕

术语 一句话解释 典型场景 与其他术语的核心区别
交叉环绕 飞机以"十"字或"井"字航线多次交叉飞行,全方位拍照 精细三维建模(文物、塔、楼)。 航线互相交叉,重叠度极高;比"区域环绕"更密。
区域环绕 在目标区域外画一个矩形或多边形,沿边界绕圈+内缩航线 大面积正射影像、二维地图。 只围绕区域边缘飞,内部用平行线填充;不交叉。
带状环绕 沿一条狭长地带(公路、河道)做"长条形"往返航线。 公路巡检、河道测绘。 航线呈长条带状;区别于"面"状区域。
折线环绕 沿折线(非闭合)飞行,逐段拍照,可自定义拐点。 电力线、管线巡检。 只沿折线飞,不形成封闭区域。

2、网络建模

术语 一句话解释 典型场景 与其他术语的核心区别
网格建模 把测区按网格切分,每格都拍,后期拼成整体三维。 城市级三维场景。 强调"网格"航线;与"区域建图"类似但更规则。
区域建图 同上"区域环绕",侧重生成整幅正射影像或DEM 农田、矿区普查。 与"网格建模"比,更偏向二维成果。
带状建图 同上"带状环绕",成果是带状正射或三维走廊 公路、铁路带状测图。 长条测区专用。
精细建图 极低高度、极高重叠、多角度拍摄,毫米级模型 古建筑、雕塑、事故勘查。 精度最高,数据量最大。
变坡建图 航线能随地形坡度自动升降,保持恒定地面分辨率。 山区、矿区、大坝边坡。 区别于"等高飞行",保证影像比例一致。

3、立面建模

术语 一句话解释 典型场景 与其他术语的核心区别
立面建模 专拍建筑物垂直面,相机倾角大,获取墙面纹理。 城市三维、BIM。 专门拍"侧面";与正射/俯视相对。
结构建模 针对桥梁、塔架等复杂结构做多角度环绕拍摄。 桥梁检测、钢结构验收。 强调"结构"细节;比"立面"更复杂。
沿街立面 沿街道两侧建筑物连续拍立面,生成街景级模型。 城市更新、违建排查。 带状+立面结合;与"单点环绕"比是连续带。
单点环绕 对一个独立目标(一棵树、一座塔)360°环绕拍照 单栋建筑、标志物。 航线是绕点圆;区别于"带状""区域"。
仿面航线 模拟倾斜摄影的"五向飞行",一次获取五个方向影像。 快速倾斜三维。 一次飞行=传统五航线;效率高。

4、商业航拍

术语 一句话解释 典型场景 与其他术语的核心区别
商业航拍 用无人机拍摄宣传视频、照片,非测绘。 楼盘、景区、活动。 侧重"美观",不追求测绘精度。
视频采集 连续录像而非拍照,后期抽帧或做动态展示 城市宣传片、巡检记录。 输出是视频流;区别于"照片建模"。
全景采集 无人机在空中悬停拍360°全景图,生成球面/柱面全景。 旅游、VR看房。 最终成果是全景照片;与三维模型不同。

网站网址:https://www.wpmcloud.com/app/planning/cirle/a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