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子昕,一个干了10年的后端开发,现在在AI编程这条路上边冲边摸索,每天都被新技术追着跑。
阿里又发布了一个AI编辑器--Qoder
,在圈子里挺热闹的,但不是好的那种热闹。
在我准备体验之前,已经在各种技术群里看到不少哥们儿吐槽又是一个垃圾AI编程工具
,一些博主的评测也大多是负面评价。
我有个习惯,就是要从官网汲取第一手信息,因此花了一整天时间把Qoder官方(qoder.com)的说明和文档基本都看了个遍,然后又深度使用体验。
本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的原则,体验下来发现,Qoder确实有不少槽点,但也有几个让我眼前一亮的功能。
用我东北老铁的话说就是:这玩意儿吧,毛病不少,但确实有几把刷子。
Qoder的四大核心武器
Quest模式:从"打工人"到"承包商"
Quest模式
是Qoder最牛逼的功能,就是把AI从被动的代码助手变成了主动的项目执行者。
你只需要描述需求,选择"设计并执行"模式,Qoder就会先写设计文档,确认无误后自动按文档执行整个项目。
这就像是找了个特别负责任的外包团队,虽然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小问题,但胜在态度好,你指出问题它立马就改,还不会跟你杠。

Repo Wiki:让源码阅读不再是噩梦
这个功能我必须要多说几句,因为它是真的香!
当年我第一次读Kafka源码时那个绝望劲儿,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花了好几个月才勉强摸清楚,过段时间又忘得差不多,又得重新啃。
那时候我就想,要是有个老司机能给我画个图、写个文档该多好。
现在Qoder的Repo Wiki
就是这么个老司机。我让它分析Kafka源码,直接生成了123个Wiki文档
,每个都配有架构图、时序图、类图,还有详细的源码注解。

Wiki文档展示一

Wiki文档展示二
这质量,比我当年熬夜写的文档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这功能特别适合几个场景:
学习开源项目时:再也不用对着满屏的代码发愁了,直接看Wiki了解整体架构,然后带着问题去读代码,效率提升不是一星半点。
接手遗留项目时 :你懂的,前同事留下的传世之作
,往往连个像样的文档都没有。有了Repo Wiki,至少能快速搞清楚这坨代码是干啥的。
面试准备时:临时抱佛脚看项目源码?Repo Wiki让你快速掌握项目架构,面试官问起来也不会一脸懵逼。
代码审查时:新来的小伙伴提交代码,你可以结合Wiki快速了解他的修改是否符合整体架构。
而且这个功能不只是让我们学习用的,更重要的是让Qoder自己学习
。它把项目吃透了,写出来的代码质量自然会更高。
长期记忆系统:会学习的AI搭档
Qoder的Memory系统
能学习你的编程风格、项目规范和历史解决方案。在不断的交互中,它会自动把关键信息添加到记忆中,让后续的代码生成更符合你的习惯。

刚开始它可能会写出一些奇葩代码,但时间长了就越来越懂你的编程思路。希望它不会学会我熬夜写代码时在注释里吐槽产品经理的坏习惯,那就尴尬了。
最厉害的是,它还能记住项目的潜规则
------比如你们团队喜欢用什么命名风格,喜欢把工具类放在哪个包里,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它都能慢慢学会。
软件友好性:细节决定体验
相比其他AI编辑器,Qoder在用户体验上确实下了功夫。比如支持配置AI回复语言这个功能,之前的工具要么不支持,要么需要通过规则文件配置,换个项目还得重新配置。
Qoder直接做成了设置选项,看得出来是做了市场调研的

实战项目:程序员日常助手
为了测试Qoder的真实能力,我决定用Quest模式实现一个程序员日常工作助手。项目需求如下:
markdown
创建一个程序员的日常工作助手:
1. 用Docker启动MySQL数据库
2. 后端功能:
- 每日工作日志记录
- 代码片段收藏夹
- 技术学习进度跟踪
- 简单的番茄钟计时器
3. 前端:简洁的仪表板界面
4. 数据导出功能:生成周报、月报
技术栈:Node.js + Express + MySQL + Vue.js
Quest模式操作流程
在Quest界面点击"新建任务",提交需求后选择"设计并执行"模式。

Qoder开始撰写设计文档:

这里有个小坑需要注意:确认文档后,不要在输入框里让它执行,你说的任何话Qoder都会理解成对文档的调整。
正确的做法是点击开始任务
按钮,然后就进入了操作轨迹
阶段:

可以实时看到整个任务的进度和每个文件的变更

把鼠标放到这个上面,就会展示上图中的"计划和行动",白线的亮度表示的是计划的执行进度:

也可以点击"查看改动"按钮:

在新标签查看所有文件的修改情况:

当Qoder自己认为实现完毕之后,会自动进入到任务总结
阶段:

问题发现与解决
Qoder完成初版后自动启动了前后端服务,但登录页面出现了问题:

一打开我还以为它给我做的是移动端页面!虽然注册登录功能可以使用,但登录成功后还是黑框页面:

把截图发给它后,Qoder很快发现是响应式设计的问题并成功修复:

值得一提的是,Qoder内置了浏览器,可以直接预览项目效果:

但它确实偷了点懒,工作日志、代码片段等页面都没实现:

需要继续催它:

继续让它实现后,发现接口请求大量报错,花了10多分钟才解决所有问题。
不过Qoder有个好处:解决一个问题后,它会主动检索其他地方是否有类似问题,一并处理。

更贴心的是,解决问题后它还会给出完整总结,包括
- 问题根本原因
- 修复方案和代码前后对比
- 修复范围和调整的文件
- 修复后的验证结果
- 技术要点

最终效果展示
经过一番调教,项目最终成功运行:

工作日志

仪表盘
所有功能都能正常使用,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使用感受
我对Qoder的感受就像第一次用智能手机------既兴奋又想骂街。
理念和体验方面确实有想法。
Quest模式的设计思路挺不错的,先设计文档再执行的流程也很符合正规开发流程(虽然我们平时都懒得写文档)。
Repo Wiki功能对于啃别人代码特别有用,长期记忆系统的设计也很贴心。
但实际干活儿的时候有点磨叽。
初次实现就花了差不多半小时,感觉像在等一个特别认真但手脚有点慢的新同事干活。后面每次处理问题也要十来分钟,虽然在我不厌其烦的调教
下,它最终都能搞定,但这个过程确实需要耐心。
相比之下,Claude Code那种一步到位、完成度很高的体验,就像老司机开车,稳准狠。而Qoder更像是带一个刚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有想法有干劲,但需要你手把手教。
价格体系
目前Qoder已经公布了三个版本的功能规划,但具体价格还没有最终确定:
Free版本:
完全免费,包括2周Pro功能试用、无限代码补全和下一次编辑功能,Chat和Agent请求有积分限制。
Pro版本:
在预览期间可以免费使用,包含Free版的所有功能,额外提供2000个Chat和Agent请求积分,还有Quest模式和Repo Wiki功能。这些是Qoder的核心卖点功能。
Teams版本:
面向团队用户,包含Pro版所有功能,另外增加了管理仪表盘、SSO支持和集中计费等企业级功能。
从功能配置来看,个人用户用Pro版就够了,Teams版主要是给公司用的。
现在趁着预览期免费,可以先把Pro版的功能都体验个遍,等正式收费了再决定是否续费。
总结
说实话,体验Qoder之前我也被那些差评搞得心里没底,但实际用下来发现,这玩意儿确实是有好有坏。
从Quest模式、文档驱动开发、Repo Wiki,到记忆系统设计,这些设计都挺不错的,按道理说应该很牛逼才对。
但现实就是,让它从零开始撸一个项目,时间成本有点高,而且总是需要你不停地指导
。
不过我觉得这可能是所谓的磨合期
。就像新来的同事,刚开始可能需要多带带,但熟悉了团队节奏后就会越来越好用。
Qoder的这些设计,我感觉在维护老项目、处理二次需求时应该会表现更好。特别是在一个项目里待久了,积累了足够的记忆
后,它可能真的会成为一个靠谱的编程搭档。
所以我准备在日常搬砖中多用用,特别是维护那些年代久远的项目时,看看它的学习能力能给我什么惊喜。
毕竟,工具没有完美的,只有合适的。Qoder也许不是最快的那个,但它可能是最懂你
的那个。
而且现在免费试用,不薅白不薅,万一真香了呢?
最后,我建了一个AI编程交流群,如果感兴趣,可以后台加我微信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