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在前面
前段时间我测试了ChatGPT和Gemini 2.5 Pro的Deep Research(深入研究)功能来梳理文献,整体效果相当不错。可惜的是,这两款工具的使用门槛较高,许多同学无法直接体验,只能期待国产替代品的出现。
最近,Kimi也推出了类似功能。从网络测评来看,表现相当惊艳,但目前仍处于试用阶段,需要申请资格。我也是第一时间提交了申请,奈何"咖位"有限,直到前几天才获得试用机会。
话不多说,下面就来实际体验一下Kimi的具体效果。
二、 实际问题(老问题)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最近两年,我一直在研究真菌的潜伏问题,但相关文献非常有限,几乎无从下手。于是,我想到另辟蹊径:详细梳理其他病原体在潜伏领域的研究历史。比如,结核分枝杆菌的潜伏与激活机制是研究得最为系统的,或许可以借鉴其中的经验,实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但随之又遇到新难题------该如何系统回顾这些研究历史,并从中提炼出关键节点,为真菌潜伏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当时还没有AI辅助,只能靠手动检索文献,自己拼凑出一个大致脉络。而如今有了AI,也许效率就能大大提升了。
(2)Kimi开测
点亮"深度思考"按钮,输入咒语(跟之前一样):
科学家是如何发现和通过科学验证:肺结核分枝杆菌能够潜伏(休眠)在宿主的肺部,一旦宿主机体免疫力下降,则发展成活动性肺结核的。请结合专业和权威的文献,按照历史时间发展脉络 来描述这个发现和验证的过程。生成一篇中文科学报告。
Kimi开始思考,同GPT一样,确认一些调研的细节:

根据需要输入调研特点,点击"开始研究",模型开始干活:

整个过程很漫长,大约30-40分钟。模型收集的信息来源还是比较丰富的:中文资料、NCBI、维基百科等等。
虽然时间很长,但是支持后台运行。关掉去干别的事情去吧。
最后来看看最终的报告:

可以点击右上角的"下载",导出PDF备份,跟其他大模型一样。
值得注意的是,它还会生成一个可视化和交互式简报,挺友好的:

这个报告还可以分享:

全文如下,大家可以自行查看:
https://www.kimi.com/preview/198dc369-42f1-8930-a04b-524300000544
我们来看看他的具体内容如何,挺全面的了:
(Kimi的总结):本报告系统梳理了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机制的发现与验证历程。首先,19世纪初路易和莱恩内克通过尸检首次提出"潜伏结核感染"(LTBI)概念,指出感染者虽无症状,但体内存在结核病变。随后,20世纪动物实验证实结核菌可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关键突破来自1950年代McCune等建立的Cornell模型,通过"大剂量感染+长期治疗+停药复发"的实验设计,首次直接证明结核菌可在药物压力下进入"持留状态",停药后再激活。现代研究进一步揭示其微观机制:结核菌在巨噬细胞内通过抑制吞噬体成熟、感应缺氧、低pH等压力,激活DosR调控子,进入低代谢的休眠状态,从而耐受药物。临床与流行病学证据(如老年、营养不良、免疫抑制剂使用及HIV感染导致结核高发)最终确认人类潜伏感染的存在及免疫抑制再激活风险。当前,基于这些发现,全球转向"治疗+预防"并重的策略,强调对高危人群筛查和预防性治疗,并推动新型诊断工具、靶向休眠菌药物和疫苗的研发。
个人感觉有点偏向于商业报告的风格,学术方面似乎还是GPT专业一些。
当然内容上很全面了,基本get到我想要的所有知识点。风格这种东西,加个提示词改变一下也不是太难吧。
(3)回顾一下GPT的表现
同时,我还是用了GPT来测试(那时候应该是o3),直接让他生成1万字的报告。
干了17分钟,但是最后只有45个原素材进行汇总分析:


可以看到GPT还是以英文文献为主,毕竟是外国友人的产品。
三、 写在最后
不管是ChatGPT、Gemini还是Kimi,都让"查资料、梳理历史、总结规律"这种以前让人头疼的事情,变得轻松又顺手。以前需要花一两周啃文献,现在也许一两个小时就能搞出一份专业报告。虽然国产AI已经看得出追赶甚至赶超的势头,未来,等这些工具越来越完善,我们做学术、搞创新肯定会越来越省力高效,期待国产AI工具越来越好,帮更多人用得上、用得起,效率和创新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