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RTC C++ Native项目编译

项目价值

学习和掌握WebRTC C++ Native源码编译(Windows客户端)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深入理解WebRTC底层架构与实现细节

    WebRTC是一个复杂的实时通信框架,包含音视频采集、编码、传输、解码、渲染等多个模块。通过编译和阅读其C++ Native源码,开发者能够深入理解这些模块之间是如何协作的,特别是在Windows平台下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多线程管理、系统调用封装、网络传输机制等。

  2. 掌握跨平台实时音视频开发核心技术

    WebRTC源码是跨平台的,Windows端的源码编译涉及Visual Studio、Windows SDK、Depot Tools等工具链的整合使用,有助于培养跨平台开发环境搭建和调试能力。同时,源码中涉及的技术标准(如RTP/RTCP、ICE、DTLS、SRTP等)是实时通信领域的核心技术,理解这些技术及其实现,有利于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3. 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和问题定位能力

    实际工程中,基于WebRTC的产品开发往往会遇到定制化需求或复杂故障排查。能够编译源码,结合源码调试,可以快速定位问题根源,如网络抖动处理、丢包重传机制、带宽自适应等,从而优化产品性能并提升用户体验。

  4. 为定制开发和二次开发奠定基础

    在很多企业级应用场景,如视频会议系统、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WebRTC需要做定制扩展,比如集成特殊的信令、实现私有协议、优化编解码策略等。掌握源码编译环境和原理,能为这些二次开发打好基础。

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表现为:

  • 搭建和维护稳定的实时通信系统,确保音视频传输的低延迟和高质量。

  • 对现有WebRTC功能进行定制增强,满足特定行业需求。

  • 快速响应和修复生产环境中的音视频质量问题或兼容性问题。

  • 融合其他音视频处理模块(如媒体服务器、内容分发网络等)实现方案集成。

  • 推动团队技术积累,通过源码学习提升整个团队的实时通信开发能力。

综上所述,学习WebRTC C++ Native源码编译不仅是推动个人技术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在实际工程中开发和优化高质量实时通信产品的关键手段。尤其是在Windows平台下的编译实践,可以帮助开发者熟悉主流开发工具链,提升综合技术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资源获取

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WebRTC C++ Native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DhUybgfjODU5KaZneDe_Dg 提取码: ek3k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6的分享

基础环境

Visual Studio安装(建议2019)

Visual Studio也可以用于调试Chromium,而VS2019是首选,因为它可以更好地处理Chromium的大量 调试信息。 注意: 安装vs的时候,您必须安装**"使用C ++进行桌面开发"组件和" MFC / ATL支持"**子组件。
windows 10 sdk

您必须安装版本**10.0.19041或更高版本的Windows 10 SDK。**可以单独安装它,也可以在Visual Studio 安装程序中选中相应的框。

下载页面 https://developer.microsoft.com/zh-cn/windows/downloads/windows-10-sdk/ 下载地址: https://software-download.microsoft.com/download/pr/19041.1.191206-1406.vb_releas e_WindowsSDK.iso

还必须安装SDK调试工具。如果Windows 10 SDK是通过Visual Studio安装程序安装的,则可以通过以 下方式安装它们


安装python3

安装需要先卸载之前的老版本,并安装3.8以上的版本,主要是python3要求源码必须下载c盘。 下载地址: https://www.python.org/ftp/python/3.8.5/python-3.8.5.exe
depot_tools是个工具包,里面包含gclient、gcl、gn和ninja等工具,这些根据都是使用python写的。 其主要的功能是对git的增强,让代码管理和编译更加简单,要学这个的前提是要会使用git。

将depot_tools添加到PATH的开头(必须在安装任何Python之前)。

本地环境编译

在 WebRTC C++ Native 项目中,GN(Generate Ninja)Ninja 是官方采用的现代化构建系统组合,它们协同工作来实现快速、可扩展的项目编译。

GN(Generate Ninja)元构建系统

GN 是 Google 开发的元构建系统(meta-build system),专门用于生成 Ninja 构建文件。它的全称是 "Generate Ninja",现已成为 Chromium、WebRTC、Fuchsia 等大型项目的标准构建工具。

GN 的核心特点:

  • 为大型项目设计:能高效处理数万个源文件和数千个构建文件

  • 语法简洁可读:即使没有 GN 背景的开发者也能轻松编辑构建配置

  • 多平台支持:单次调用可同时针对多个平台进行构建

  • 并行输出目录:支持 Debug、Release、不同平台的并行构建而无需重新编译

  • 依赖检查:内置完整的依赖关系、输入输出正确性验证

Ninja 构建系统

Ninja 是由 Google 员工 Evan Martin 开发的快速构建系统,专注于增量构建的速度优化。它设计为替代传统的 Make 系统,特别适合大型项目如 Chrome(编译 40,000+ 个输入文件)。

Ninja 的优势特点

  • 极速增量构建:相比 Make,在大型项目上有显著性能提升

  • 简洁高效:不包含字符串操作等复杂功能,专注于构建执行

  • 并行处理:自动利用多核 CPU 进行并行编译

  • 输入文件由工具生成:不需要手写,通过 GN、CMake 等工具生成

特性对比 GN + Ninja Visual Studio MSBuild Make
增量构建速度 极快 中等 较慢
大项目扩展性 优秀 良好 较差
跨平台支持 原生支持 Windows 主导 Unix 主导
并行编译 自动优化 支持 需手动配置
依赖检查 严格 基础 有限

使用gn生成工程

用gn生成ninja解决方案


常用 GN 命令

  • gn clean out/Debug - 清理构建产物但保留配置

  • gn ls out/Debug - 列出所有可构建目标

  • gn check - 检查依赖关系正确性

  • gn args out/Debug --list - 显示所有可用构建参数

复制代码
set DEPOT_TOOLS_WIN_TOOLCHAIN=0

# 生成 VS2019 项目文件(用于调试)
gn gen out/X64Debug --winsdk="10.0.19041.0" --ide="vs2019" --args="ffmpeg_branding=\"Chrome\" rtc_use_h264 = true proprietary_codecs=true is_debug=true target_cpu=\"x64\" is_component_build=false use_custom_libcxx=false enable_iterator_debugging=true rtc_enable_protobuf=false"

#⽣成x64-release⼯程
gn gen out/x64Release --ide=vs2019 --args="is_debug=false target_cpu=\"x64\""

成功效果

编译ninja工程

常用 Ninja 命令

  • ninja -C out/Debug -j16 - 指定 16 个并行任务编译

  • ninja -C out/Debug -t clean - 清理所有构建产物

  • ninja -C out/Debug -t deps <target> - 显示目标的依赖关系

复制代码
set DEPOT_TOOLS_WIN_TOOLCHAIN=0

ninja -C out/X64Debug peerconnection_server


ninja -C out/x64Debug -j8 peerconnection_client

# 或者使用autoninja编译默认目标
autoninja -C out/Debug

# 编译所有目标
autoninja all -C out/Debug

# 编译特定目标(如 peerconnection_client)
autoninja -C out/Debug peerconnection_client

配置文件说明

  • .gn - 项目根配置文件,指定构建配置位置

  • BUILD.gn - 各目录的构建规则定义

  • args.gn - 构建参数配置(在输出目录中)

  • build.ninja - Ninja 生成的实际构建文件

打开peerconnection_server.exe(直接双击运行)作为server, 然后打开两个peerconnection_client.exe 作为通话的客户端。

其他方式

webrtc官网下载

WebRTC 支持概览

声网方式下载

WebRTC 国内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