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识别码(VIN)是由 17位字符(数字+字母)组成的全球唯一编码,相当于汽车的"身份证"。其结构分为三大部分,以下按国际标准(ISO 3779)详细解析:
🔢 一、VIN码结构分解
码段 | 位置 | 名称 | 含义 | 示例与说明 |
---|---|---|---|---|
WMI (世界制造厂识别码) | 第1-3位 | 生产信息 | 第1位 :生产国家/地区 第2位 :制造商代码 第3位:车型类别 | - L =中国 - F =福特(中国) - V =轿车(类型) → LFV =中国产福特轿车 |
VDS (车辆说明部分) | 第4-9位 | 车辆特征 | 第4-8位 :车型特征(发动机排量、车身类型等) 第9位:校验位(防伪验证) | - 日本车:第4位=排量(如2 =2.0L) - 校验位:通过算法验证前8位合法性 |
VIS (车辆指示部分) | 第10-17位 | 生产信息 | 第10位 :车型年款 第11位 :装配厂代码 第12-17位:出厂序列号 | - G =2016年 - 5 =上海工厂 - 000123 =第123辆出厂车 |
⚙️ 二、关键位详解
1. 国家代码(第1位)
代码 | 国家/地区 | 代码 | 国家/地区 |
---|---|---|---|
1/4/5 |
美国 | J |
日本 |
W |
德国 | K |
韩国 |
L |
中国 | V |
法国 |
Z |
意大利 | S |
英国 |
2. 车型年款(第10位)
代码 | 年份 | 代码 | 年份 |
---|---|---|---|
C |
2012 | M |
2021 |
G |
2016 | N |
2022 |
L |
2020 | P |
2023 |
注意 :30年循环一次(如
1
=1971或2001)。
3. 校验位(第9位)
-
作用:通过ISO 7064:1983 MOD 11-2算法验证前17位合法性。
-
计算逻辑:
-
前8位分别乘以权重系数
[8,7,6,5,4,3,2,10]
。 -
求和后取模11,余数映射为校验码(
0-9
或X
)。
-
-
示例 :若余数为10,则校验码为
X
。
⚠️ 三、特殊规则与禁忌
-
禁用字母:
- 为避免混淆,不使用
I
、O
、Q
(易与数字1
、0
混淆)。
- 为避免混淆,不使用
-
年款与生产年差异:
- 第10位是"车型年款"(Model Year),可能与实际生产年相差1年。
-
VIS序列号唯一性:
- 最后6位(12-17位)由厂家分配,确保30年内全球唯一。
📍 四、VIN码位置与用途
1. 常见位置
-
前挡风玻璃左下角(驾驶员视角)
-
副驾驶B柱下端(开门可见铭牌)
-
发动机舱防火墙、底盘大梁
-
行驶证"车架号"栏
2. 核心用途
-
车辆身份核验:二手车交易、事故车排查
-
配件精准匹配:通过VIN查询原厂配件型号
-
召回与维权:锁定问题车辆批次(如高田气囊召回)
-
保险与理赔:车险定价、折旧计算依据
💎 总结
VIN码是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核心标识,其17位字符系统化承载了 产地、厂商、车型配置、生产时序 等关键信息。掌握其构成规则,可有效应用于:
-
购车防坑:核对年款是否篡改(如2016年车伪造成2020年);
-
维修溯源:精准匹配发动机、变速箱型号;
-
法律维权:识别拼装车、走私车。
提示:VIN码含敏感信息,需防泄露(如遮挡挡风玻璃处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