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Ubuntu操作系统

目录

一、Linux简介

1.定义

2.主要特点

3.Linux发行版

二、基本指令

1.当前目录

2.切换目录

[3. 列出当前目录内容](#3. 列出当前目录内容)

4.创建目录

5.创建文件(Linux一切皆文件)

6.删除文件与目录

7.查看整个文件内容

8.more与less

9.head

10.tail

11.重命名文件/目录

12.wc

13.cp

14.管道与过滤

15.find查找

16.链接

17.打包

18.压缩

19.用户与组

20.服务

21.进程

三、远程连接

四、远程拷贝

五、常用软件

1.vim

1.1.安装

1.2.打开vim

1.3.三种模式

1.3.1.普通模式

1.3.1.1.Esc回到普通模式

1.3.1.2.光标移动

1.3.1.3.删除

1.3.1.4.复制、剪切

1.3.2.插入模式

1.3.3.命令模式

2.nginx

2.1.安装

2.2.将前端页面部署到服务器上

六、Python操作

1.创建软连接

2.创建虚拟环境

3.激活与退出

4.更改镜像源

七、Ubuntu操作系统下使用mysql

八、Ubuntu操作系统下使用mongodb

九、Ubuntu操作系统下使用redis

总结


一、Linux简介

1.定义

定义:Linux 是一个开源、免费的操作系统内核

  • 内核: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如 CPU、内存、硬盘、外设),作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桥梁,为应用程序提供运行环境。你可以把内核想象成一个汽车的引擎,它提供了最核心的动力。
  • 开源:这意味着 Linux 内核的源代码是向全世界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查看、修改和分发。这催生了一个巨大的全球协作社区,也是 Linux 能够蓬勃发展并拥有众多不同版本的根本原因。

2.主要特点

  1. 开源与自由
  2. 稳定与可靠
  3. 安全
  4. 高性能
  5. 高度可定制
  6. 跨平台

3.Linux发行版

(1)内核版

确定操作系统如何与外设硬件交互。

(2)发行版

基于内核版开发周边软件。常用的有:Ubuntu、CentOS、Debian、RedCat。

二、基本指令

1.当前目录

XML 复制代码
pwd

2.切换目录

cd ./ 当前目录

cd ../ 上一级目录

cd ~ 回到家目录

cd - 回到上一次所在目录

cd / 切换到根目录

3. 列出当前目录内容

详细列出 /home 下的所有文件(包括隐藏文件)

XML 复制代码
ls  -lah  /home

4.创建目录

(1)简单的创建一个目录

XML 复制代码
mkdir 目录名

(2)递归创建目录

XML 复制代码
mkdir  -p  目录名/目录名...

5.创建文件(Linux一切皆文件)

创建一个空文件

XML 复制代码
touch  文件名

6.删除文件与目录

rm file.txt → 删除文件

rm -r old_dir → 删除目录

rm -rf old_dir → 强行删除目录

7.查看整个文件内容

XML 复制代码
cat file.txt

追加内容

(1)输出重定向:原来的内容会被覆盖。

XML 复制代码
cat > file.txt

(2)追加重定向:向现有文件追加内容,不会覆盖原有内容。

XML 复制代码
cat >> file.txt

8.more与less

用于分页查看大文件内容。

XML 复制代码
more   文件名


或


less 文件名

9.head

XML 复制代码
head -n 10 file.log → 查看文件开头10行

10.tail

XML 复制代码
tail -n 20 file.log → 查看文件末尾20行



tail -f /var/log/syslog → 实时监控日志文件(Ctrl+C 退出)

11.重命名文件/目录

XML 复制代码
mv  old_name    new_name

12.wc

可以统计行数、单词数、字节数和字符数。

(1)统计行数

XML 复制代码
wc  -l

(2)统计字节数

XML 复制代码
wc  -c

(3)统计单词数

XML 复制代码
wc  -w

13.cp

复制一个文件到另一个文件夹下。

XML 复制代码
cp picture.jpg /home/user/images/
# 或者,如果目标路径明确是目录,最好在末尾加上 `/` 以更清晰
cp picture.jpg /home/user/images/

14.管道与过滤

XML 复制代码
cat  file.txt  |  grep  abc

15.find查找

(1)根据名字查找

XML 复制代码
find -name

(2)查找目录

XML 复制代码
find -type d

(3)查找文件

XML 复制代码
find -type f

(4)查找链接

XML 复制代码
find -type l

16.链接

(1)硬链接

特点:是原始文件的另一个名字,它们共享相同的底层数据(inode)。修改其中一个文件,另一个同时也被修改。

命令:ln 原文件 新文件

(2)软链接

特点:是一个独立的文件,这个文件的内容是指向另一个文件路径的快捷方式。修改主文件,从文件失效。

命令:ln -s 原文件 新文件

17.打包

(1)打包f1,f2,f3三个文件

XML 复制代码
tar  -cvf   f123   f1  f2   f3

(2)查看

XML 复制代码
tar -tvf   f123

(3)解包

XML 复制代码
tar -xvf   f123

18.压缩

(1)压缩

XML 复制代码
gzip -r  f123

(2)解压缩

XML 复制代码
gzip -d f123

19.用户与组

1.配置文件

/etc/passwd:存储了所有用户账户的基本信息。

/etc/group:存储了所有用户组的信息。

2.添加用户

创建带有家目录的用户:sudo useradd -m 用户名

3.删除用户

删除用户以及家目录:sudo useradd -r 用户名

4.添加组

sudo groupadd 组名

5.删除组

sudo groupdel 组名

6.设置密码

sudo passwd 用户名

7.切换用户

su 用户名

8.查看当前用户

whoami

9.返回上一个用户

exit,如果没有则退出终端

10.修改权限

数字法:chmod 577 ---R temp

11.chown 改变所有者

chown 新所有者 文件或目录

12.chgrp 改变所属组

chgrp 新所属组 文件或目录

20.服务

service:

service bluetooth status

service bluetooth start

service bluetooth stop

service bluetooth restart

systemctl:

systemctl status bluetooth #蓝牙服务

systemctl start bluetooth

systemctl stop bluetooth

systemctl restart bluetooth

21.进程

ps aux | grep nginx 查看进程

kill -9 进程号

pkill -9 名字

三、远程连接

下载服务器:sudo apt install openssh-server

启动服务器:systemctl start ssh

四、远程拷贝

本地拷贝到远程:scp -r 名字 用户名@IP:/home/用户

远程拷贝到本地:scp -r 用户名@IP:/home/用户/远程文件 本地名字

五、常用软件

1.vim

1.1.安装

sudo apt install openssh-server

1.2.打开vim

vim 文件名

1.3.三种模式

1.3.1.普通模式
1.3.1.1.Esc回到普通模式
1.3.1.2.光标移动
  • h (左), j (下), k (上), l (右)
  • M:屏幕中间
  • G: 末尾
  • gg:开头
1.3.1.3.删除
  • dd:删除一行
  • D:删除光标之后
  • d0:删除光标之前
  • x:删除光标当前位置
1.3.1.4.复制、剪切
  • dd:剪切;n dd:剪切n行
  • yy:复制;n yy:复制n行
  • p:粘贴
1.3.2.插入模式
  • i:光标位置
  • I:行首
  • a:光标之后
  • A:行末
  • o:下一行
  • O:上面另起一行
1.3.3.命令模式

显示行号:set nu

关闭行号:set nonu

2.nginx

2.1.安装

XML 复制代码
sudo apt install nginx

2.2.将前端页面部署到服务器上

六、Python操作

1.创建软连接

XML 复制代码
ln -s /usr/bin/python3  /usr/bin/python

2.创建虚拟环境

XML 复制代码
apt  install python3.12-venv


python -m venv  .venv

3.激活与退出

XML 复制代码
source .venv/bin/activate
XML 复制代码
deactivate

4.更改镜像源

七、Ubuntu操作系统下使用mysql

1. 首先以 root 用户登录 MySQL
sudo mysql -u root

2. 创建用户 prk 并授予权限
-- 创建用户 prk,允许从任何主机连接
CREATE USER 'prk'@'%' IDENTIFIED BY '你的密码';
-- 授予所有权限(根据实际需要调整)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prk'@'%' WITH GRANT OPTION;

-- 刷新权限使更改生效
FLUSH PRIVILEGES;

3. 验证用户创建成功
-- 查看用户列表
SELECT user, host FROM mysql.user WHERE user = 'prk';
-- 退出mysql
exit;

4. 编辑配置文件
--首先找到 MySQL 的配置文件位置
cd /etc/mysql/mysql.conf.d/
vim mysqld.cnf

**5. 修改 bind-address 设置
#直接注释掉原来的行,添加新行

bind-address = 127.0.0.1

bind-address = 0.0.0.0**

6. 重启 MySQL 服务
sudo systemctl restart mysql

7. 现在测试远程连接(prk用户)
mysql -h 192.168.13.50 -u prk -p

八、Ubuntu操作系统下使用mongodb

在Linux上安装 MongoDB Community Edition

1.导入公钥
--从终端安装 gnupg 和 curl(如果尚未安装):
sudo apt-get install gnupg curl

--导入 MongoDB 公共 GPG 密钥
curl -fsSL https://www.mongodb.org/static/pgp/server-8.0.asc | \
sudo gpg -o /usr/share/keyrings/mongodb-server-8.0.gpg \
--dearmor

2.创建列表文件(22.04)
echo "deb [ arch=amd64,arm64 signed-by=/usr/share/keyrings/mongodb-server-8.0.gpg ] https://repo.mongodb.org/apt/ubuntu jammy/mongodb-org/8.0 multiverse" | sudo tee /etc/apt/sources.list.d/mongodb-org-8.0.list

3.重新加载包数据库
sudo apt-get update

4.安装MongoDB Community Server(最新版本)
sudo apt-get install -y mongodb-org

5.启动 MongoDB
sudo systemctl start mongod

6.验证 MongoDB 是否已成功启动
sudo systemctl status mongod

7.开始使用 MongoDB
mongosh

远程连接Linux:192.168.13.50
1.修改 MongoDB 配置文件
cd /etc/
vim mongod.conf

**2.找到以下部分并进行修改

网络接口配置

net:
port: 27017
bindIp: 0.0.0.0 # 修改为 0.0.0.0 允许所有IP连接,或指定特定IP**

# 安全配置(强烈推荐)
security:
authorization: enabled # 启用认证

**3.重启 MongoDB 后创建用户

首先无认证连接(临时关闭认证后操作)

mongosh**

**# 在 MongoDB shell 中执行

创建数据库用户

use python2507
db.createUser({
user: "prk",
pwd: "123456",
roles: [ { role: "dbAdmin", db: "python2507" } ]
})**

4.重启 MongoDB 服务
sudo systemctl restart mongod
sudo systemctl status mongod

5.使用命令行连接
mongosh --host 192.168.13.50 -u prk -p 123456 --authenticationDatabase python2507

九、Ubuntu操作系统下使用redis

1.下载并安装 Redis
sudo apt install redis-server -y

2.测试本地连接
redis-cli

3.修改 Redis 配置文件
sudo vim /etc/redis/redis.conf

**(1)修改:bind 127.0.0.1 -::1为bind 0.0.0.0 -::1
(2)设置密码:requirepass foobared改为 requirepass 123456

4.重启 Redis 服务使配置生效
sudo systemctl restart redis-server
sudo systemctl status redis-server # 再次确认服务状态正常

**5.测试远程连接

语法:redis-cli -h <服务器IP> -p <端口> -a <密码>

redis-cli -h 192.168.13.50 -p 6379 -a 123456**


总结

Linux是一套开源的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服务器、云计算及开发环境中。其核心在于通过命令行进行高效操作,用户需要掌握基本指令如文件管理、进程查看和权限设置等。通过SSH工具可实现远程连接,方便管理服务器,而SCP或Rsync命令则用于远程文件拷贝,保障数据同步与传输。

在软件开发中,常用软件如Vim、Git、Docker等提供了强大的编辑、版本控制和环境部署能力。Python作为Linux中常见的开发语言,常被用于脚本编写和自动化任务。此外,Ubuntu作为流行的Linux发行版,支持多种数据库的高效使用:通过MySQL管理关系型数据,MongoDB处理非结构化文档存储,以及Redis作为高性能的内存键值数据库,满足缓存和高速读写需求。

总的来说,Linux以其稳定性、灵活性和强大的命令行生态,成为开发者和系统管理员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