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OpenAI和Anthropic Agent开发框架哪家强?

AI Agent竞赛白热化:三巨头技术深度对比,哪家更适合你的项目?

©作者| 天有别洞

来源| 神州问学

在AI智能体开发领域,Google、OpenAI和Anthropic三家科技巨头各具特色,形成了差异化竞争格局。今天带大家深入分析三家公司的Agent开发框架(SDK)的技术架构、功能特性及应用场景,为开发者和企业用户提供全面的选型参考并在最后给大家一个Agent开发指南和建议

一、技术架构与核心协议对比

Google的Agent Development Kit (ADK)采用了其自研的Agent-to-Agent (A2A)协议作为核心通信机制,同时也支持Anthropic主导的Model Context Protocol (MCP)。为了支持智能体间的协作与任务管理,支持多模态通信(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和任务状态追踪,A2A协议是基于JSON-RPC 2.0构建的。协议引入了Agent Card(智能体能力卡片)作为核心元数据格式,采用标准化接口实现跨平台智能体协作,也内置安全认证机制IAM + Function 分层机制。ADK采用代码优先设计,允许开发者在Python中直接定义代理行为、工具调用和编排逻辑,提供模块化架构支持复杂工作流的构建。

OpenAI的Agent SDK完全依赖MCP协议,未开发独立协议。其SDK同样基于JSON-RPC实现工具调用,但专注于通过MCP协议连接外部工具和数据源。OpenAI SDK简化了工具接入流程,提供标准化接口和快速示例代码,支持RESTful风格API调用。SDK特别强调安全护栏功能,通过内置的错误检测和风险分级管理机制,确保智能体行为符合安全规范。

Anthropic的Claude Code SDK基于MCP协议构建,未开发独立协议,但作为MCP协议的主导者,其SDK在协议实现上具有先天优势。Claude Code SDK深度集成开发工具(如VS Code和JetBrains IDE),支持命令行操作和Docker容器化部署。SDK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强大的代码理解和生成能力,以及创新的提示缓存机制,可将代码库的重复使用成本降低90%以上,提示缓存的读取成本为每百万 token 0.30 美元,写入成本为每百万 token 3.75 美元 。

二、工具生态系统与开发体验

Google ADK提供了最丰富的工具生态系统,支持200+第三方模型(包括Anthropic的Claude、Meta的Llama等),并预置了多种实用工具(如网络搜索、地图、代码执行等)。ADK还兼容LangChain、CrewAI、MCP等第三方框架,形成开放的工具生态。在开发体验方面,ADK采用"代码优先"设计,只需6行代码即可构建基础代理,提供流程追踪和记忆管理功能,使开发者能够轻松实现复杂工作流的构建与管理。

OpenAI Agent SDK的工具生态系统主要依赖MCP协议扩展,需开发者自行或通过第三方MCP服务器接入工具。SDK提供简洁的API示例(如语言切换代理),但缺乏官方工具市场,工具集成灵活性有限。开发体验上,OpenAI SDK提供快速接入工具的代码示例,但依赖外部MCP服务器可能增加配置复杂度,特别是在需要多工具协同的复杂场景中。

Anthropic Claude Code SDK的工具生态系统以开发工具为核心,深度集成GitHub、VS Code等IDE,并支持代码库同步和实时调试。SDK特别适合代码开发场景,支持自动化代码审查和提交(如GitHub PR生成)。在开发体验方面,Claude Code SDK提供了最直观的IDE集成,支持命令行操作和Docker部署,使开发者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高效使用AI能力。

**

**

****三、部署方式与云服务集成

Google ADK支持多种部署方式,包括本地调试(CLI/Web UI)、Google Cloud(Vertex AI)、Docker容器化部署。其Agent Engine可统一管理多框架智能体,支持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使智能体能够更好地管理会话和用户偏好。ADK与Google Cloud服务深度集成,开发者可以充分利用Google的基础设施优势,构建高性能、可扩展的智能体系统。

OpenAI Agent SDK的部署主要依赖MCP服务器,需自行配置或使用第三方服务(如Azure)。SDK未提供自有云部署支持,但提供了与Azure的集成指南,开发者可以通过配置API密钥和部署名称,将OpenAI模型部署到Azure环境中。这种部署方式虽然灵活,但增加了配置复杂度,特别是在企业级应用中。

Anthropic Claude Code SDK支持Docker部署,并可通过AWS Bedrock等云平台调用Claude模型。SDK特别强调本地IDE集成,支持VS Code和JetBrains系列IDE的插件扩展,使开发者能够在熟悉的开发环境中直接使用AI能力。但Anthropic在主流云平台(如Azure、Google Cloud)的集成支持相对有限,主要依赖第三方服务。

四、应用场景

Google ADK在企业级复杂协作场景中表现出色,如电商客服多代理系统、供应链优化和实时设备监控等。典型案例包括电商价格优化公司Revionics通过ADK开发的多智能体系统,能够根据零售商的业务逻辑制定价格策略,精确预测价格变动带来的影响。雷诺集团也利用ADK开发了充电桩部署智能体,协助数据分析师利用地理、分区和交通数据,优化电动汽车基础设施投资决策。

OpenAI Agent SDK在安全敏感领域场景中表现优异。通过风险分级管理机制(低、中、高风险工具分类)使得智能体行为安全可靠,不过目前暂时还没有看到有企业公开宣布采用OpenAI Agent SDK。

Anthropic Claude Code SDK在代码开发场景中表现突出。其提示缓存机制可将代码库的重复使用成本降低90%以上,但同样目前暂时还没有看到有企业公开宣布采用此SDK。

五、选型建议与适用场景

基于对三家SDK的全面分析,以下是针对不同场景的选型建议:

企业级复杂协作场景(如供应链优化、客服系统、多部门协作):Google Agent SDK是最佳选择。其A2A协议和多代理架构能够高效管理复杂任务分解与智能体协作,Agent Engine提供统一的部署和管理能力,适合构建大规模智能体系统。

安全敏感场景(如金融数据分析、医疗诊断辅助、高风险操作):OpenAI Agent SDK更具优势。其安全护栏功能将误判率控制在0.3%以下,风险分级管理机制确保智能体行为符合安全规范,特别适合对数据安全和操作可靠性要求高的场景。

代码开发与自动化场景(如软件开发、测试自动化、代码审查):Anthropic Claude Code SDK表现最佳。其深度IDE集成和提示缓存机制显著提升开发效率,特别是在需要频繁访问代码库或处理大量文档的场景中,成本优势尤为明显。

跨平台工具集成场景:三家SDK均可支持,但需考虑具体需求。Google ADK提供最灵活的工具生态系统,支持200+第三方模型;OpenAI SDK在工具接入的标准化和安全性方面表现突出;Anthropic SDK则在代码开发场景中提供最深入的工具集成。

其实选择哪家SDK取决于具体应用场景、技术栈兼容性和成本预算。对于追求跨平台协作和标准化的企业级应用,Google ADK值得考虑;对于重视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专业领域应用,OpenAI SDK更为适合;而对于专注于代码开发和效率提升的场景,Anthropic Claude Code SDK则是理想选择。随着MCP协议的普及和Agent技术的不断发展,三家SDK的优势边界可能进一步模糊,但各自的技术特色和生态定位仍将保持差异化。

六、Agent 技术指南

在当今技术领域,主流厂商已纷纷发布了具有代表性的Agent技术文档。OpenAI推出了《A Practical Guide to Building Agents》,Anthropic则贡献了《Building Effective Agents》,而Google的2025白皮书《Agents》也加入了这场讨论。这三份文档不仅展示了各机构对Agent技术的理解与实践,还揭示了它们在设计理念上的差异。OpenAI重视工程可执行性,强调Agent作为"能够代表用户完成多步任务"的系统;Anthropic更注重智能体的思维过程,将其定义为具备自主推理、判断和优化执行路径能力的实体;Google提出了结构化视角下的Agent = 模型 + 工具 + 编排层,并认为其本质是"任务驱动的闭环系统"。

即使设计理念各有不同,但业界对于Agent的核心价值存在共识:它不仅仅代表着聊天功能的升级。Agent适用于解决无法通过固定规则描述的复杂流程问题,如退款、下单等;处理涉及非结构化输入的场景,例如长文档处理或模糊指令理解;以及需要与外部工具或数据库交互的任务。简而言之,当简单的prompt加上模型输出不足以解决问题时,就可以考虑引入Agent。

当前,主流的Agent架构被归纳为MOT框架(Model-Orchestration-Tools)。该框架包括负责语言理解、推理与规划的Model;作为Agent"手和眼"的Tools,用于具体操作执行;以及确保任务完成并维持上下文状态的编排层Orchestration。构建Agent时,建议从单一任务入手,逐步扩展至更复杂的协作模式,并始终将安全可控作为底线要求。这包括设置人工介入机制、严格的工具权限管理以及有效的失败恢复策略。

展望未来,随着模型能力的不断提升,我们看到一个趋势,即模型厂商正逐渐将Agent能力内化进模型本身。过去依赖外部搜索模块的"边想边搜"行为现在已成为模型内部思考的一部分。这意味着未来的"思考"阶段将拥有更强的外部感知能力,更多的tools将提前参与到辅助决策中,特别是在那些不会直接影响现实环境的任务中。可以预见,随着模型变得越来越强大,实践范式也将变得更加简洁高效。

相关推荐
EndingCoder5 小时前
安装与环境搭建:准备你的 Electron 开发环境
前端·javascript·electron·前端框架
柯南二号9 小时前
【大前端】React useEffect 详解:从入门到进阶
前端·react.js·前端框架
小猪猪屁12 小时前
告别依赖地狱!Monorepo 打造高效 Vue3 项目体系
前端·前端框架
Tony Peakman14 小时前
dagger.js 实现「CSS 机械键盘」示例解读(对比 React 版本)
javascript·css·react.js·前端框架
天天进步20151 天前
从零到一:现代化充电桩App的React前端参考
前端·react.js·前端框架
知识分享小能手1 天前
React学习教程,从入门到精通, React教程:构建你的第一个 React 应用(1)
前端·javascript·vue.js·学习·react.js·ajax·前端框架
每一天,每一步1 天前
React页面使用ant design Spin加载遮罩指示符自定义成进度条的形式
前端·react.js·前端框架
传奇开心果编程1 天前
【传奇开心果系列】Flet框架实现的图形化界面的PDF转word转换器办公小工具自定义模板
前端·python·学习·ui·前端框架·pdf·word
程序员张32 天前
Vue3+ElementPlus—高效存储和回显多选项的状态值
javascript·vue.js·前端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