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Vue2 时代,模板里写一段纯静态 HTML 也会在每次响应式更新时被重新创建、重新 diff。Vue3 把「编译」从简单的语法糖升级为全链路性能优化器:它把静态节点抬出渲染函数、把动态节点打上补丁标记、把事件缓存起来、把整棵树切成可跳过静态的 Block。
一、静态提升:把不变的部分抬出函数
模板
xml
<template>
<div>
<p>永远不变的文案</p>
<p>{{ msg }}</p>
</div>
</template>
编译结果
javascript
// 只提升一次,渲染函数里只剩引用
const _hoisted_1 = /*#__PURE__*/createStaticVNode("<p>永远不变的文案</p>",1)
export function render(_ctx) {
return openBlock(), createElementBlock("div", null, [
_hoisted_1,
createElementVNode("p", null, toDisplayString(_ctx.msg), 1 /* TEXT */)
])
}
效果:静态节点不再参与 diff,创建函数调用从 N 次降为 1 次。
边界:没有绑定任何动态内容的元素节点和属性都会被提升。
二、预字符串化:大量静态内容直接变字符串
当连续静态节点超过内部阈值(≈10 个)时,编译器干脆把它们合并成一个字符串节点:
xml
<ul>
<li v-for="i in 100">{{ i }}</li>
<li>大量静态尾巴</li>
<!-- 这里连续 15 个静态节点 -->
</ul>
编译结果
arduino
const _hoisted_1 = _createStaticVNode(
"<li>大量静态尾巴</li>...",
15
)
效果:虚拟 DOM 节点数量骤减,diff 时间线性下降。
SSR 场景:字符串可直接输出,无需重复序列化。
三、缓存内联事件:防止渲染时重复创建闭包
模板
ini
<button @click="count++">+</button>
Vue2 每次渲染都会生成新的匿名函数:
php
onClick: function ($event) { ctx.count++ }
Vue3 把函数缓存到渲染实例的 _cache
中:
ini
onClick: _cache[0] || (_cache[0] = ($event) => ctx.count++)
效果:内存占用与 GC 压力显著下降,尤其在高频更新组件。
适用:仅对内联表达式生效;外部函数无需缓存。
四、Block Tree:跳过整棵静态子树
传统 diff 自顶向下逐层比对。Vue3 把任何带 v-if / v-for / 动态绑定的节点标记为 Block,并在其上挂一个 dynamicChildren 数组,后续 diff 只扫这个数组:
xml
<form>
<div>静态账号提示</div>
<input v-model="user.id" />
<div>静态密码提示</div>
<input v-model="user.pw" />
</form>
渲染结果
scss
Block(form)
├─ dynamicChildren[ input#1, input#2 ]
效果:静态层级被整层跳过,diff 时间从 O(tree) 降到 O(dynamic)。
边界:根节点、v-if、v-for 自动成为 Block;开发者也可手动标记。
五、PatchFlag:只 diff 真正会变的部分
即使动态节点,也往往只有某几个属性或文本会变。编译器给节点贴上 PatchFlag:
css
<div :class="cls" data-id="1" title="title">{{ name }}</div>
编译结果
php
createElementVNode("div", {
class: cls,
"data-id": "1",
title: "title"
}, toDisplayString(name), 3 /* TEXT | CLASS */)
TEXT:文本可变
CLASS:class 可变
其余属性标记为静态,diff 时直接跳过。
结语
静态提升、预字符串化、事件缓存、Block Tree、PatchFlag------这五把手术刀把「模板」从运行时负担变成了编译时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