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18日,Ollama 发布了 v0.12.0 版本更新,本次更新带来了一个重量级的新特性------云端模型(Cloud Models)预览功能,使开发者不仅能在本地运行模型,还能直接调用云端算力运行超大模型,实现本地与云端的无缝协同。同时,本版本也对多种模型架构的支持、GPU 兼容性以及 API 行为做了重要优化。
一、核心更新亮点
1. 云端大模型(Cloud Models)预览
在 v0.12.0 中,Ollama 首次提供了云端推理能力,开发者可以运行体量更大的模型,而无需担心本地机器显存容量不足。云端模型通过 数据中心级别硬件 提供推理计算,同时保持了 Ollama 一贯的隐私与安全政策------不保留用户数据。
通过云端模式,你可以直接调用如 qwen3-coder:480b-cloud
、gpt-oss:120b-cloud
、deepseek-v3.1:671b-cloud
等超大模型,并与本地工具链无缝集成。
示例运行命令:
bash
ollama run qwen3-coder:480b-cloud
当前可用的云端模型包括:
- qwen3-coder:480b-cloud(阿里巴巴长上下文编码及智能体任务优化模型)
- gpt-oss:120b-cloud(OpenAI 自研推理与智能体任务模型)
- gpt-oss:20b-cloud
- deepseek-v3.1:671b-cloud(混合推理模式模型,支持思维链与非思维链模式)
2. 新增模型架构支持
- BERT 系列模型现已在 Ollama 引擎上运行,更适合各种文本分类、检索与 NLU 场景。
- Qwen 3 系列模型也已集成至 Ollama 引擎,可在本地和云端流畅运行。
3. GPU 与性能优化
- 修复了 旧款 NVIDIA GPU 在新驱动环境下无法被检测的问题。
- 修复了多版本 CUDA 环境下的兼容性问题(Multi-CUDA version skew)。
- 优化了模型导入流程,避免了
ollama create
导入失败的 bug。 - 构建系统优化,防止并行构建导致内存或线程资源耗尽。
4. API 行为改进
- 针对
/api/generate
接口,如果提示中包含初始<think>
标记,将不会进行重复解析,避免响应异常。 - API 与 OpenAI 接口现已完全兼容,可直接用 OpenAI SDK 方式调用。
- 新增远程代理(Remote Proxy)支持,可更方便部署在跨网络环境。
二、使用方法
1. 安装或升级
下载最新 v0.12.0 版本后,即可使用云端功能。
2. 签到认证
云端推理需要在 Ollama 平台进行账号登录:
bash
ollama signin
退出登录:
bash
ollama signout
3. 运行云端模型
CLI 方式运行:
bash
ollama run gpt-oss:120b-cloud
查看已拉取的模型列表:
bash
ollama ls
输出示例:
makefile
NAME ID SIZE MODIFIED
gpt-oss:120b-cloud 569662207105 - 5 seconds ago
deepseek-v3.1:671-cloud d3749919e45f - 2 days ago
qwen3-coder:480b-cloud 11483b8f8765 - 2 days ago
4. API 调用示例
JavaScript
javascript
import ollama from "ollama";
const response = await ollama.chat({
model: "gpt-oss:120b-cloud",
messages: [{ role: "user", content: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
});
console.log(response.message.content);
Python
python
import ollama
response = ollama.chat(
model='gpt-oss:120b-cloud',
messages=[{'role': 'user','content':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
print(response['message']['content'])
cURL
bash
curl http://localhost:11434/api/chat -d '{
"model": "gpt-oss:120b-cloud",
"messages": [{
"role": "user",
"content":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
"stream": false
}'
三、总结
Ollama v0.12.0 的发布,标志着该平台从本地推理走向了云端与本地融合的新阶段。这不仅解决了本地硬件性能不足的问题,还统一了 API 调用方式,使得开发者能够像使用本地模型一样,轻松调用超大规模云端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