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需要"三个区域"?
如果你只用过一些网盘/版本控制工具,可能觉得"保存"就够了,为什么 Git 要搞三个区域?
这和开发者的实际需求有关:
- 我可能只想提交部分文件,不是全部。
 - 我可能要分阶段保存修改,而不是"一锅端"。
 - 我可能想临时修改,但不一定要提交。
 
所以 Git 设计了一个"三步走"的模型:
👉 工作区 → 暂存区 → 仓库
这样就能灵活控制"哪些改动"进入历史。
三个区域的定义
1. 工作区(Working Directory)
- 就是你电脑上能看到、能编辑的目录。
 - 文件在这里是"自由状态",你可以随便改。
 - 但是此时的改动,Git 并不知道。
 
2. 暂存区(Stage/Index)
- 可以理解为"候选区"或者"快照清单"。
 - 当你执行 
git add file时,Git 会把 工作区的改动放进暂存区。 - 暂存区决定了下一次提交的内容。
 
3. 本地仓库(Repository,.git/objects)
- 就是 Git 的数据库,隐藏在 
.git文件夹里。 - 每次 
git commit,Git 会把暂存区内容打包成一个快照,写进仓库。 - 这才是真正的"历史记录"。
 
三个区域的关系
你可以把它类比成写书流程:
- 工作区 = 草稿纸(你随便写)
 - 暂存区 = 出版社清单(你决定哪些草稿要出版)
 - 仓库 = 印刷好的书(成为历史,不能轻易改)
 
流程:
            
            
              scss
              
              
            
          
          工作区 (改动) 
   │ git add
   ▼
暂存区 (候选提交)
   │ git commit
   ▼
本地仓库 (提交历史)
        命令和状态
1. git status
查看三个区域的区别,常见状态:
- Untracked(未跟踪):文件只在工作区。
 - Modified(已修改):文件被改动,但没放进暂存区。
 - Staged(已暂存):改动放在暂存区,等待提交。
 - Committed:改动已经进入仓库。
 
2. 举例演示
假设有个文件 a.txt:
- 编辑文件(只在工作区)
 
            
            
              bash
              
              
            
          
          echo "hello" >> a.txt
git status
# a.txt: modified
        - 加入暂存区
 
            
            
              csharp
              
              
            
          
          git add a.txt
git status
# a.txt: staged
        - 提交到仓库
 
            
            
              sql
              
              
            
          
          git commit -m "add hello"
git status
# nothing to commit, working tree clean
        常见问题与误解
- 是不是每次修改都要 commit?
不是!你可以多次git add,最后一次commit一起保存。 - 我修改了文件,还没 add,就 commit 会怎样?
没用!提交不会包含未加入暂存区的修改。 - 我 add 之后又改了文件,会怎样?
 
- 暂存区保存的是 add 那一刻的快照。
 - 如果你之后又改了文件,工作区和暂存区就不一致了。
 - 需要再次 
git add才能把新的修改放进提交。 
总结
- 工作区:你改文件的地方。
 - 暂存区:下一次提交的候选清单。
 - 仓库:已经存档的历史快照。
 - 核心理解:
git add= 放进候选清单,git commit= 真正写进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