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视频课程链接:

1. 什么是唤醒词?
唤醒词是一个预先设定的单词或短语,用于激活处于休眠或待机状态的语音助手,使其进入准备接收指令的状态。
您可以把它想象成呼叫一位正在休息的助手。在您说出唤醒词之前,语音助手(如手机里的Siri、智能音箱里的Alexa)虽然通电运行,但它的主要语音识别功能处于"半睡眠"的低功耗监听状态,只专注于听取那一个特定的词。一旦听到唤醒词,它就会被"唤醒",开始全神贯注地聆听并处理您接下来的语音命令。
2. 常见的唤醒词例子:
-
苹果 Siri: "Hey Siri"
-
亚马逊 Alexa: "Alexa"
-
谷歌助手: "Okay Google" 或 "Hey Google"
-
小米小爱同学: "小爱同学"
-
百度小度: "小度小度"
-
三星 Bixby: "Hi Bixby"
3. 唤醒词的工作原理
唤醒词的工作流程是一个复杂但高效的技术过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持续监听
-
设备上的麦克风始终处于开启状态,持续不断地采集周围环境的声音。
-
为了极致的省电,这个阶段的音频数据并不会上传到云端,而是在设备本地进行处理。这依赖于设备芯片上一个专门的、低功耗的硬件模块(例如高通的Aqstic、苹果的Siri协处理器等)。
-
-
本地关键词检测
-
采集到的音频会在设备本地与预先植入的唤醒词声学模型进行快速比对。
-
这个模型通常是通过大量数据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 (如循环神经网络RNN、卷积神经网络CNN),它不关心你说了什么词,只关心你说话的声音特征(如频谱、音素、韵律)是否与"Hey Siri"或"小爱同学"高度匹配。
-
这个过程就像是一个高度专注的门卫,只认一张脸(唤醒词的声音特征),其他一概不理。
-
-
触发与唤醒
-
当本地模型判断当前音频与唤醒词的匹配度超过某个阈值时,它就会触发一个信号。
-
这个信号会"唤醒"设备的主处理器和更复杂的语音识别系统,设备通常会给出一个视觉或听觉反馈(例如智能音箱亮起一圈灯、发出"叮"的一声),提示用户"我正在听,请讲"。
-
-
音频上传与云端ASR
-
被唤醒后,设备会将在唤醒词之后几秒钟内的语音数据(包括唤醒词本身)打包,通过网络发送到云端服务器。
-
云端拥有更强大计算能力和更完整的自动语音识别 模型,它将这段音频转换为文字。
-
-
自然语言处理与执行
-
云端对转换后的文字进行自然语言处理,理解用户的指令意图(例如,"今天天气怎么样"是查询天气的请求)。
-
然后,调用相应的服务或技能(如查询天气API),获取结果后再将答案合成语音,发回给设备播放出来。
-
-
恢复待机
- 命令执行完毕后,设备再次回到最初的低功耗监听状态,等待下一次唤醒。
4. 唤醒词的应用场景
唤醒词技术是实现"全时感知"和"无接触交互"的关键,其应用场景非常广泛:
-
智能音箱与智能家居
- 核心应用场景。 用户可以通过"Alexa,打开客厅的灯"、"小爱同学,播放新闻"等命令,远距离控制家中的电器、灯光、窗帘等,是智能家居的中央控制入口。
-
智能手机与可穿戴设备
-
在开车、做饭等双手被占用时,通过"Hey Siri,给妈妈打电话"或"Hey Google,设置一个25分钟的计时器"来高效完成任务。
-
在Apple Watch等设备上,唤醒词更是主要的交互方式。
-
-
车载智能系统
- 为了驾驶安全,语音交互至关重要。驾驶员可以通过唤醒词来导航、调节空调、播放音乐或拨打电话,最大限度地减少手动操作。
-
智能电视与遥控器
- 很多电视遥控器配备了麦克风和唤醒键,用户可以直接说"查找漫威电影"来代替繁琐的键盘输入。
-
无障碍辅助技术
- 对于行动不便或有视觉障碍的人士,唤醒词可以成为他们与科技产品交互的重要桥梁,通过语音控制周围环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
企业及办公场景
- 在会议室中,可以通过唤醒词启动视频会议、录制会议纪要;在仓库中,工人可以通过语音查询库存,解放双手。
5. 挑战与考量
-
误唤醒: 电视节目里的对话或日常聊天中偶然出现类似唤醒词的发音,可能导致设备被意外唤醒。
-
功耗问题: 尽管采用了低功耗技术,但7x24小时不间断的监听依然会消耗电量。
-
隐私担忧: 设备一直在"听"这件事,引发了部分用户对隐私安全的担忧。主流厂商都强调,只有在被唤醒后,音频才会被上传和记录。
-
唤醒率与拒识率平衡: 提高灵敏度(唤醒率)意味着更容易在嘈杂环境中唤醒设备,但也更容易导致误唤醒(拒识率低),如何平衡这两者是技术上的一个关键挑战。
总结来说,唤醒词就像一把开启语音交互世界的钥匙,它通过本地低功耗监听与云端强大算力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高效、自然的人机对话,并已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