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做个小产品,对接了智谱的API
卧槽,5分钟,就给我搞定了,太夸张了!

AI对接成功
我怎么做的呢
智谱文档页面有两个按钮:

智谱文档页面按钮
• 第一个:复制页面文本 • 第二个:打开 markdown 文档(推荐用这个)

Markdown文档界面
我直接把 markdown 文档丢给 AI:

丢给AI处理
AI 读完就能写代码,我填个密钥,搞定。
5分钟。
从我 AI 编程 2年半的经验来讲,这是最好的 API 对接体验。
这太重要了
在 Agent 工作流里,文档质量直接影响成功率。
文档写得好 → Agent 一次生成正确代码 → 用户体验好 → API 调用量上升
文档写得差 → Agent 反复试错 → 用户放弃 → 你的 API 没人用
这不是夸张,这就是现实。
对比某作图API
真的气死人。
直接把页面给 AI,让它写代码,写了好几次,1小时了还写不对。
这个是某作图API的文档

某作图API文档页面
最后没办法,我只能在页面上一个个复制粘贴,手动整理成 AI 能看懂的格式。
我这还留着当时的记录:

智谱 5分钟搞定的事,某作图API花了我 1小时,还得手动整理文档。
这就是差距。
这不是个例
我还试过很多 API 接口,右边的演示代码复制给 AI,AI 都跑不明白。

API接口演示代码
不只是 API 文档,云服务器也一样。
很多云服务器,你要部署个东西,得自己在控制台点点点,还要截图记录步骤。
但 Cloudflare 不一样,直接让 Agent 部署就行了。不需要人工介入,Agent 搞定。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这背后,是一个时代转折点:
2020年代,人类是 API 的主要用户。 2025年后,AI Agent 成为 API 的主要用户。
这不是渐进式改进,是范式转移。
就像从 PC 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界面要重新设计,交互逻辑要重新思考。
智谱和 Cloudflare 站在了转折点的正确一侧,有些厂商还活在上个时代。
检验标准很简单:让 AI Agent 看,能不能直接用。
我们看看智谱是怎么做的
• Markdown 文档 → AI 直接可读 • 一个按钮 → 复制完整信息 • 格式标准 → Agent 一次生成对
这就是 Agent First :从设计之初就把 Agent 作为第一优先级的用户。
不是"顺便考虑一下 Agent 的使用场景",而是 API 设计、文档结构、错误处理,都是为 Agent 优化的。
这背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产品态度
传统思维:
• API 能用就行,文档差不多得了 • 开发者会自己想办法的
Agent First 思维:
• API 设计就考虑 Agent 可读性 • 文档是产品体验的一部分 • 用真实的 Agent 使用数据迭代优化
这不是技术水平的差距,是产品理念的差距。
不是技术有多牛,而是用户用起来爽不爽。
如果你在维护 API 文档,建议让 Claude/GPT 读一遍,看它能不能一次生成对。这是最简单的检验标准。
Agent 时代,好文档就是竞争力。
智谱对于 agent 的理解,我认为在国产里是第一梯队的。
刚好了买了现在最火的GLM-4.6编程套餐,发现智谱在对开发者上做得挺好的。
国产编程模型也不错,我用了基本上接近claude sonnet 4.0的阶段,就是下午时段有点卡,以及需要自己更精细的指令,可性价比真的很不错,大家有需要可以作为一个备选。
如果大家对智谱或者他们最近推出来的套餐有什么困惑,可以在评论区说一下,我去做一下更详细的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