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1.货币需求理论
传统货币数量说
|---------|--------------|------------------------------------------------------|
| 传统货币数量说 | 费雪现金交易数量说 | MV=PT 结论: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 |
| 传统货币数量说 | 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 | π=KY/M 结论:货币的价值由货币供求数量关系决定 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庇古 |
现金交易数量说VS现金余额数量说
剑桥方程式和交易方程式本质是一致的 ;
剑桥方程式区别于交易方程式的关键:现金余额数量说的货币需求是以人们的手持现金来表示,不仅包括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也包括贮藏货币。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影响流动性偏好的三种动机:
交易动机:进行日常交易。
预防动机:应付各种紧急情况。
投机动机:根据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期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
需求函数:L= L1(Y)+ L2(i)
(1)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构成交易性需求,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
(2)投机动机构成投机需求,由利率的高低决定,是利率的减函数。
流动性陷阱
当利率降到某一低点时,货币需求会无限增大,此时无人愿意持有债券,都愿意持有货币,流动性偏好具有绝对性。
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说
:代表恒久收入(同向)
W:代表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反向)
:代表存款、债券和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反向)
1/p·dp/dt:代表物价水平的预期变动率(反向)
μ:代表随机因素的影响总和
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的因素:财富总额和财富构成、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和机会成本等
2.货币供给层次划分
划分基本原则: 资产的流动性
我国货币层次划分为:
|--------|-----------------------------|-------------|
| M0 | 流通中货币 | |
| M1(狭义) | M0+单位活期存款 | 央行重点调控对象 |
| M2(广义) | 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 | 研究宏观经济的主要变量 |
社会融资规模: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从金融体系中获得的资金总额。一个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
统计指标由四部分构成:
|-----------------------------------------|------------------------------------|
| 金融机构通过表内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 | 人民币 贷款、外币贷款 |
| 金融机构通过表外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 | 委托 贷款、信托 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 |
| 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 、在正规的金融市场所获得的直接融资 | 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企业债券融资 |
| 其他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 | 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公司贷款 |
3.货币供给机制
中央银行:信用创造货币机制。
商业银行: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机制。
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这样三类因素的制约:
(1)存款准备金;(2)提取现金数量;(3)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
货币供应量的公式
M = B × K
(1)B"基础货币 ":现金 +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2)K: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称为"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存款准备金率 和货币结构比率合计的倒数
二、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1.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 金融中介体系的中心环节;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和银行的双重性质**。**
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
集中货币发行权的需要。
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的需要。
管理金融业的需要。
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干预的需要。
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特征: 不以营利为目的、不经营一般性银行业务或非银行金融业务、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独立性。
2.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
| 主要业务 | 具体业务内容 |
| 货币发行业务 |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法定的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
| 对银行的业务 | 集中存款准备金 充当最后贷款人 组织全国银行间的清算业务 |
| 对政府的业务 | 代理国库 代理发行国家债券 对国家提供信贷支持 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